坚守传统+融合创新=现代羌绣

绵阳晚报 2021-09-07 07:33 大字

北川羌年传承人杨华武(右)向何国良(左)定制现代羌族服饰

北川绣娘陈云珍研发的羌绣文创手提包

何国良收藏的羌绣老绣品

北川绣娘陈云珍研发的羌绣文创笔记本

几天前,北川羌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华武向北川“云云羌”负责人何国良定制了一件经过改良后的现代羌族服装。

纽扣、袖口、领口等都没有变化,长袍式的款式改良为汉族中山装款式。用何国良的话来说,这件改良版的羌族服装,更符合当前的生活实用性与审美需求。

这一件改良的羌族服饰,是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出现的。也正是这样的影响,让以羌绣为代表的羌族文化,在不断的变化中融合发展,从而形成更适应当下生活的文化生态。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张登军文/图

“公益性关注”的热流

就传统羌绣而言,原本就是落后农耕文化的产物。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相比,羌绣最初名声不显。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羌族文化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羌年被紧急推荐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年,羌族推杆以舞台表演的形式走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羌绣、羌笛、口弦、水磨漆等一大批羌族非遗开始广泛进入公众视野。

在这些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羌绣的风头更劲。

在羌族地区,羌绣绣品以生活实用品为主,更多在亲人、朋友之间交流。在北川,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羌绣绣品通过民俗旅游纪念品走向外界。

2008年10月,文化部正式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纳入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羌族文化保护与重建提升到国家层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益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将羌绣推向产业市场。从2008年年底开始,北川境内以羌绣为主体的公司有十余家,开始了新世纪以来传统羌绣的第一轮市场热潮。

羌绣的产业冷静期

对北川羌绣的商业推动,曾引起不少传统文化研究者的质疑。

作为北川羌绣保护与传承的参与者,北川“云云羌”负责人何国良认为,地震后北川羌绣市场化“风起云涌”,很大层面上属于“公益性关注”引发的热度,并非真正的产业市场,其背后不排除商业利益的驱动,有的是为了“追求政策的红利”,也有特殊时期的盲从心理。

盲从与利益的背后,让羌绣的文化支撑变得极其脆弱。

作为2008年地震后的返乡创业者,何国良在震后两年曾对北川羌绣的产业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很多人都是盲从的,忽略了传统工艺与地方民族文化元素”,不少市场推动者并没有真正对羌绣进行研究,有的根本不知道羌绣是怎么回事,甚至还引入苏绣打上羌绣的标签。”

在产业热潮中,不少绣品的市场定价数以万计,甚至标价超过10万元。

文化的价值不能用具体的数据衡量,但脱离实际的“高身价”,在热度减退之后,对羌绣的生产性保护的影响不言而喻。

几年时间过去了,经过市场洗牌,以羌绣为代表的羌族文化企业开始大量“撤退”,有的则选择转型。羌绣的产业市场,开始进入冷静期。

又是几年后,目前北川从事传统羌绣产业的企业只有2家,绣制羌族服饰的企业3家。更多的绣娘,则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有的只是在农闲时绣上几针。

文化保护的创新思维

在北川的一间展厅,陈列了大量传统的羌绣老绣品,这些都是何国良在省内羌族地区征集的。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何国良走进一个又一个羌寨,“看到不少人家将有点年辰的绣品扔了或烧掉”,他觉得这实在太可惜了,就拿出在外打工的积蓄,将这些老绣品购买下来收藏。

“羌绣是一个内涵丰富、针法独到的民间工艺品体系。每个针脚都是世代羌人对自然的感知,对生活的记录。”在何国良看来,越老的绣品越珍贵,这些是研究羌绣的历史和羌族地区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

作为一门特殊的羌族传统文化形态,羌绣是羌文化服饰的源头,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图案、符号,也有丰富的文化元素,这是羌绣的重要文化支撑。

任何一门以手工技艺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羌绣也不例外。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背景下,羌绣的保护,走产业发展的路子、保持创新的思维无可厚非,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人们的生活实用需求与当代审美需要。但传统元素的核心不能丢,不刻意迎合,保留羌绣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才是发展的根本。

“融入期”的经济试验

在“文旅融合”的进程中,包括羌绣在内的手工技艺,多数都是为旅游发展服务而存在。

“羌绣+旅游”为羌绣赋予商品化的特性,但市场切入点是关键。在北川,不少羌绣从业者一直都在进行市场探索,根据人们的生活实用需求研发文创礼品、居家用品,刺激旅游消费的“后备箱经济”。

北川绣娘陈云珍,在坚持传统羌绣技艺的同时,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将羌绣与耳环、戒指等饰品融合,还研发出羌绣封面的笔记本等文具。“云云羌”负责人何国良则偏重于服饰的研发,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顺应潮流,研发现代羌族服装。

对这样的探索过程,何国良称之为羌绣产业化市场的“融入期”。在他看来,羌绣不仅仅是单纯的刺绣,还涉及到织布、浸染、绘画、设计、剪裁、缝制等多个工种,可以实现与多个行业的“融合”。

多行业“融合”,为羌绣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关键点还是在于,融入当下”。比如,在智能手机普及的趋势下,刺绣钱包有没有市场?面对各类文创笔记本,怎样赢得消费者的关注?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内容创新与品质意识也不可忽视,只有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才能真正形成服务于旅游的“后备箱经济”。

新闻推荐

猪坚强因年老衰竭去世

6月17日,四川建川博物馆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猪坚强于16日晚10点50分因年老衰竭往生。”记者从建川博物馆处获悉,猪坚强去...

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汶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