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老兵两个临终心愿和“迟到”三年的家信

铜陵日报 2021-02-27 08:52 大字

■ 本报记者 张久愿 吴彬

“可爱的四个女儿……”刚读到家信开头第一句,吴华和妹妹们就已经泪流满面。2月26日,元宵佳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因为思念父亲,吴华和三个妹妹拿出父亲吴定开留下的一封“迟到”3年的家信,仔细捧读起来,感觉那个可亲可敬的父亲一下子又“回来”了。

今年2月1日,88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吴定开因病离世。临终前,女儿们帮助他完成了两个心愿,一是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提前向组织交纳1万元特殊党费;二是穿上军装,以军人作为最后的形象离开。“完成这两个心愿后,父亲面带微笑,坦然离开,不留遗憾。”吴华说,春节前夕,她回到父亲家中整理遗物,意外发现几张折叠好的文稿,打开一看,竟是父亲3年前写给女儿们的一封家信——

“我今年已是85岁的人了,我想了很久还是给你们一封信,讲讲我的家情和个人的经历及其他一些事吧。从我懂事起,家是贫困得无地无房,都租地主的地。我想都没有想到一个穷孩子能成为共产党党员,今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了中国共产党……”

逐页翻开这封家信,吴定开一辈子跟党走的人生历程跃然纸上。1933年出生的吴定开,从小遭受了旧社会的欺凌和困苦,立志参军报国,1951年8月参军入伍;1952年8月奉命前往朝鲜战场,先后参加了金城防御战和上甘岭战役;1955年8月入党,在部队工作28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1978年,吴定开转业至铜陵定居工作,直到1995年退休。

吴华告诉记者,这封家信共分为家庭及个人经历、培育优良家风家训、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三个部分,约3000字。父亲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为女儿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爸爸生前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吴华说,父亲在家信中写道:我们的党在中国是伟大的,在世界上也是伟大的,没有任何政党能和中国共产党比。正是这股信仰的力量,让父亲成为了走到哪里、阳光就洒到哪里的人。

“组建一个家庭,应互敬互信,互相关爱。夫妻之间要互相维护,相互理解;对于子女,要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为国做贡献为家争光彩,做一个正直的中国公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吴华告诉记者,父亲一生对党忠诚,平时省吃俭用、为人低调,在教育子女清廉、自立、诚实、正直的同时,引导一家人坚定不移跟党走,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家国情怀。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吴华还找到了父亲多年来交纳的一张张党费收据,其中包括入党60周年交纳的600元党费、两笔支援2008年汶川地震共计1000元的特殊党费、去年支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1万元特殊党费等等。而这些,父亲生前从未向她们提及。

“他平时省吃俭用,穿的衣服总是补了又补,把我们孝敬他的零花钱也捐了出去。”吴华说,在父亲的影响下,全家已经有7名党员,“这是让父亲倍感自豪的事情,经常说家里可以组建一个党小组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一定非常盛大,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因身体原因可能不能参加……为了表达对党的真诚和热爱,我提前交纳1万元特殊党费,支持党的事业!”

吴华告诉记者,去年12月28日,在预感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躺在病床上的吴定开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手写了一封信,希望提前交纳1万元特殊党费。“从去年12月份就开始催促我办这件事情,当时全家人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但还是在今年1月19日帮他完成了心愿,他非常高兴。”

吴定开还提出,他从小就希望当兵,革命老兵是他一辈子光荣的身份,军人是他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结,他不想穿传统的寿衣,而是希望穿上一套军装离开。女儿们还遵照老人要求,去世后只报告组织,不收礼金、不烧纸钱。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都在践行一生跟党走的铮铮誓言。

读完父亲的家信及其他手稿,吴华姐妹们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老人虽已离去,但一家人会顺着他的足迹,继续坚定不移跟党走。“2月9日,作为铜陵唯一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代表,退役军人事务部对父亲进行春节慰问,我胸戴父亲的勋章、手握父亲的照片,代父亲收下这份荣誉,并把价值近4000元的慰问礼包转赠给另一位老兵,让党和政府的关爱继续传递。”吴华说。

新闻推荐

游客参观汶川地震遗址说笑导游怒怼“如果再笑请出去”

1月24日,有网友爆料称在四川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映秀震中遗址,几名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不停说笑,被讲解员看到后怒怼:“请文明祭...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