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绚烂 品味兴贤

雅安日报 2020-07-28 08:05 大字

“羌江为带,苍坪作枕。拾级而上,满目风物奔眼底;凝神以听,琅琅童声绕余梁。漫步月心书院,回廊勾连闻书香;仰观无名古树,苍翠婆娑展阴凉。竹修林茂教化兴,水抱山环聚贤良……”在雨城区兴贤小学校门口,有一首用古体文格写成的《兴贤赋》,详细介绍了兴贤小学的历史、由来、学校风貌、办学主张与师生活动。

为校作赋虽不是先例,但一字一句都体现了兴贤小学敬畏传统、立德树人的初心与始终。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

兴贤小学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贤能并举,动静和谐”的办学理念,既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特点,又是对百年老校文化的延续。

“图一校一地之兴,谋中华中兴之贤”。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兴贤小学走出了一条以“国学教育”“双语教育”“科技教育”为学校特色的发展之路,多次获“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少儿文学创作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等殊荣。老师育德、学生成才、家长放心,兴贤之名有口皆碑,已成为市民心目中“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无止境,教育同样如此。兴贤小学正在布一局棋,高质量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长的真诚信任,学生的殷切希望,都要求兴贤小学做到更好。”兴贤小学校长吴文强说。

兴贤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志愿者讲解《少年中国说》

人文校园

云兴霞蔚

站在兴贤小学大门外,整整一面墙挂满了各种殊荣。

跨入兴贤小学汉碑式风格的校门,仿佛时光穿越到1904年陈扉知县的月心书院。那时,孩童在先生的指导下摇头晃脑地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百多年时光里,这里琅琅读书声依旧。同一句话,时空不同,韵味却依旧。

新中国成立后,月心书院被改建为城关一小,后成为雅安一小,2003年雨城区委、区政府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将雅安二小撤并入雅安一小,更名为雨城区兴贤小学。

兴贤小学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和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传统历史文化是学校在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素养。在梳理、继承学校历史的基础上,兴贤人开展了学校精神大讨论,并向退休教师、家长及社会代表广泛征询意见,经过筛选、提炼,2009年,兴贤小学提出了“贤能并举,动静和谐”的办学理念。

“贤能并举”源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就是把对学生的德与才的培养放在首位,德育先行。

“动静和谐”就是希望兴贤学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能动能静,动静有度。“动”符合小学生天性,体现学校朝气。“静”则能宁心,专注于学习。

这一理念,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无限的延展性。同时,也契合“兴贤”校名。

月心书院院训是“读书养性,敏行为言,以求上进,以益身心”。走过百年岁月,顺应新时代要求,在继承“敏行”的基础上,立足培养“贤才”的兴贤小学,形成了“勤思好问,敏行善言”的校训。这既是守正也是创新,更是对兴贤办学理念的具体化,对全体师生的统一要求。

“思、问、行、言”是校训的四个关键字。吴文强说:“希望兴贤学生都能成为喜欢思考,喜欢提问,有了想法能立即付诸行动,并且也是能言善辩的人。”这是兴贤学生应该有的特质,也是兴贤小学所期望的“贤才”标准。

“大灾后,起华屋。雕梁绘,兴贤出。”《兴贤赋》中,短短12个字,记录了兴贤小学接连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学校损毁严重,并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帮助下实现全面重建。

这次重建对于兴贤小学来说,不仅使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改善,更是对校园文化的一次全面提档升级。

汉碑式风格的校门,以及校门两侧的《兴贤赋》和《少年中国说》(节选),让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气息。加上精心设计的楼道和教室环境,校园的每堵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这样的校园充满了书院气、书卷气、书生气。“文化浸润”“情感体验”的教育场所,让身在其中的学生,时刻感受到天人合一、人我和谐、仁义平和、厚德载物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成为学生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文化看似虚无缥缈,却能浸润人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人生启蒙阶段最关键的几年光阴是在一所以文化为媒介、文化为传统、文化为根本的学校中畅游,耳濡目染、身传言教之下,兴贤文化特有的魅力将为孩子打下坚实的文化底蕴基础,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为底气,拥抱未来人生中的星辰大海。

书法课上,学生认真练习书法

学校利用主题班会,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

传道授业

夙兴夜寐

携一道晨光而出,戴一抹晚霞而归。用追光者来形容老师再合适不过。而兴贤小学的这群追光者,他们致力于在“贤能并举,动静和谐”中寻找素质教育的真谛。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兴贤小学分别成立三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机制,以语文、数学、综合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为主,提炼出以自读思凝、解惑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动与静的结合中发现并发展学生的各种品质和能力。

六年级5班的小组课堂就是一个生动的实践。

几张桌子拼在一起,全班52名孩子,5—6名同学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一个副组长,协助老师监督、管理本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课堂模式,持续了三年,收效显著。

课堂上,老师先抛出一个大课题,比如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本,把主动性和创造力还给孩子。小组成员收到指令后,自行决定学习顺序和采用的方法,通过小组内轮流发言、自行讨论,找到不同思路的解题方式。把课堂还给孩子,老师成为引领者、倾听者,一改老师“一言堂”的做法。

“这样既能调动全班孩子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兴贤小学六年级5班班主任李华琼说,鼓励孩子做课堂上的主角,寻找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动静和谐”的精髓,也是人文生态教育的大胆实践。

分小组学习,并非老师就成为甩手掌柜。

“分小组学习,对老师的要求更高。”李华琼说,孩子的想法都是天马行空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后,孩子提出的问题常常会把老师难住。老师要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需要在课下做更充足的准备。课堂上常常出现一个问题让老师和学生“面红耳赤”的场景,这样的课堂很独特、很精彩、很生动,老师和学生都喜欢,更能激发大家相互学习的热情。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贤能并举,方为大道。特色教育课堂,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在课堂中去发现、去认知、去求证、去收获,这是因材施教的创新与升级,也是兴贤小学谋创新、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兴贤学子们自豪地回答,掷地有声。

作为百年老校,兴贤小学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以国学教育为特色,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听、看、读、抄、赛、写”等途径全方位学习《三字经》《孝经》《道德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著作。通过吟诵经典,感受国学的魅力,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汉语英文以并修兮,通双语之桥梁。”《兴贤赋》中的这句话,诠释了兴贤小学打破传统思路,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不仅是学英语而且要用英语学”的良好语言环境。

“‘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指要在学校开设英语课程,而是尝试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以中文为主,穿插英语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吴文强说,这是一条大胆的路,也是兴贤小学教育的特色之路。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从兴贤小学师长殷殷,学子欣欣;相切相磋、相惜相亲的学习氛围中,仿佛找到了答案:体悟古今中外、以因材施教之法,育贤能并举之士,成爱国敬业之才。

美术课上,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认真作画

学生在运动会上奋力拼搏

以德树人

遣兴陶情

“有德方可以为人,为人方可论才,有德有才方能兴贤”。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

立德树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需要师者循循善诱。

全员德育,是兴贤小学德育教育的特色。该校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月、节日庆典活动、社区实践活动、基地教育活动等,调动全校师生的参与热情,寓教于乐,乐中明德。

“德育是一个宽泛的范围,但是每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中都能找到德育的踪迹。”吴文强说,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搞卫生、学会交友、学会谦让……德育教育其实就在身边,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善学善思,让孩子从小就沿着正确道路走,学到一点,就实践一点,努力做最好的我、在自己最好的方面,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

此外,兴贤小学还为德育找到了载体——书法教育。从学生“立字”入手,在书写练习及技巧的掌握过程中逐步“立行”,最终达到“立品”的目的。

2013年,兴贤小学被全国书法协会命名为“全国兰亭小学”,学校以“全国兰亭小学”为平台,狠抓书法教育。

“立字”贯穿小学全年级。从一、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到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达到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清楚”,在此基础上学会“生动”;四至六年级培养学生较熟练地使用毛笔书写正楷字,会欣赏一般的书法作品,在有一定毛笔书写的基础上,逐步开始临帖,继而形成作品。

书法练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学习过程,在“立字”的过程中,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立行”的目的。

“立品”则是通过学习书法,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优秀文化的营养,充分认识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学习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

兴贤小学在德育教育上的探索,也正是对“贤能并举,动静和谐”的补充和升华。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必成于实。立德也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兴贤小学将这一点铭记于心、教化于行,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创新出一条特色德育教育之路,以德树人、以德育人。近年来,兴贤学子斩获多次国家、省级竞赛大奖,这是德育创造出的成绩。

“我们希望学校能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社会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基地,培育出一批批具有民族根基、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吴文强说,把兴贤小学办成一流品牌学校,让兴贤小学这一所百年老校实现“百年翰墨,世纪炫彩”,是所有兴贤人正期盼、正努力、正奋斗的一项光荣事业。

本报记者胡月/文陈显波/策划图片由雨城区兴贤小学提供

新闻推荐

南智学:扎根施工一线的技术“牛人”

身穿一身洗得有些褪色的工作服,足蹬一双黄胶鞋,密实的黑短发里掺杂些许白发,笑盈盈地向我们走来。他,就是中铁七局路桥公司特...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