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断“穷根”富了“里子”美“面子”
□本报记者杨檎
“在我们村,你随便上哪家去看,家家户户的地板,都可以用来擀面了!”日前,记者来到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镇通宝村,村支部书记母广元一见到记者,就自豪地发出了这个特别的“脱贫宣言”。
记者随意走访了几户农家,只见院里花草葱茏,屋内亮丽整洁,果然地板都干净得可以当擀面板了。“以前穷,成天忙着挣饭食钱去了,哪里顾得上来收拾屋哦。”村民付广友告诉记者,“现在脱贫了,生活好过了,所以才有时间、有心情来注意这些吃穿之外的东西。”
68岁的付广友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户,妻子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不幸遇难,2013他自己又不慎骑车摔下悬崖,虽然治好了伤却欠下“一屁股债”,2014年被列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县纪委帮扶我们村,不但帮我们争取到很多优惠政策,还帮我们修房子,教我们学技术,又随时提供信息帮我们找事做增加收入。”付广友说,现在他早已还清了欠款,每个月有养老保险领,加上去建筑工地务工、到养殖场养牛等,每年至少有3万多元的收入,不但成功脱了贫,还有了10万余元的存款。
据了解,通宝村共有189户5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60人,几乎所有的贫困户,都有与付广友类似的由穷到富、从忧到喜的经历。“我们村以前是省定贫困村,经过县纪委的大力帮扶和全村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2017年底我们村就成功脱贫了。”母广元说,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北川县纪委帮助通宝村修好了19公里村道,架设了2600余米自来水管,在山上建起了3个蓄水池,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人畜饮水和土地灌溉等问题,同时帮助村民们改建厨房、厕所,修建院坝和入户便道,全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村委会在山上,老百姓平时去办事都觉得‘恼火’,2017年县纪委又帮我们争取到66万元资金,在集中安置点修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卫生站、文化室这些全都配置齐全了。”母广元说。
在帮助通宝村全面做好基础设施提升的同时,北川县纪委因地制宜帮助该村大力发展魔芋种植和土鸡、肉牛、蜜蜂养殖等特色产业。2017年建起500亩魔芋种植基地,吸纳了13户贫困户入股,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村民脱贫增收。2018年争取到东西部扶贫协作肉牛养殖项目落户通宝村,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和增收。驻村“第一书记”和县纪委相关人员又通过联系企业上门收购、利用电商平台和微信、QQ推广等方式积极拓展渠道,确保全村农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变成现钱。
北川县纪委还坚持将“扶志”和“扶智”贯穿帮扶全过程,通过邀请专家进村授教、选派骨干外出学习等方式帮助村民提升知识技能,同时在全村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户”等评选,帮助村民自觉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等文明习惯,不断激发出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让这个小山村焕发出了空前的朝气与活力。“脱贫攻坚以前,我们村的集体经济为零,从2017年脱贫到现在,村集体经济的盘子里已经有10万多元了”母广元说。
“以前觉得自己是贫困村的,走出去都有点抬不起头来,现在个个都变得扬眉吐气了。”采访结束时,通宝村妇女主任吴荣桥的一席话,说出了通保村群众的普遍心声,“脱贫攻坚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全村人民的生活都越来越好过了,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重新活了一次的感觉!”
新闻推荐
摄影师许海峰写在“5·12”汶川地震12周年的话:望着桌上的一堆黑乎乎照片,想起12年前的今天——中国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近7...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