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开别样红
张玉兰图片(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李桦
提起张玉兰,年龄稍长的人就会竖起大拇指:“她可是八十年代服务楼有名的女经理,是咸阳为数不多的受过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女劳模。”
改革开放前,有人戏称古都咸阳,一个公园一只猴,一条街道一座楼。然而,这一座位于市中心的服务楼,却孕育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她就是原咸阳饮食服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玉兰,这朵绚丽灿烂的玉兰花如今依旧散发着芬芳。
张玉兰,16岁进入咸阳市服务楼招待所,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务员。这位挖过野菜的农家后代,上班后全身心投入工作,没黑没白地泡在服务楼里,以所为家,爱客如宾。当时,服务楼招待所是仅有47间客房,112张床位的小型国营企业。在21名职工中,女同志就占20名。三九天清洗床单,没热水、时间紧,她二话不说,挽起袖子伸进刺骨的冷水中,连揉带搓,五六个小时,两条胳膊冻得失去知觉。女厕所大便池堵塞,粪便直往外冒,她干脆戴起手套用手掏。
她谨记服务楼招待所“笑迎宾客来,服务暖人心”的宗旨,用点点滴滴付诸行动中。一位五保户老大娘,缠脚而来,数载不洗不换,其臭可闻。张玉兰将其一米多的裹脚布撕下来,连洗带煮5次才干净,并替老人打水烫脚、剪指按摩,感动得老人热泪纵横,说她比女儿还亲。
“是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活着拼命干,死了心坦然。”这是张玉兰从事服务行业的口头禅。
上世纪70年代,张玉兰经历了她第一次一个人服务大型会议,会期39天,400多人参加。因会议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是党员,而当时单位只有她一个党员,她便主动挑起所有人的服务重担。当时正值三伏天,光是会议上的饮用水,每天就要挑几十担,还要送到多个房间,她没有抱怨,却思量起怎样提高服务效率,手磨起泡、脚磨出茧,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服务工作,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赢得了会议主办单位的称赞。
张玉兰像是有使不完的劲,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连上楼梯都是“一步两个台阶”。凭着这股冲劲,这名相貌平平却动作麻利、为旅客热情服务的服务员,一步一步走上了管理岗位。当时服务楼设备陈旧、卫生脏乱差、住店旅客少、亏损严重,她直面企业经营困境,大胆革新,使服务楼和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将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蜕变为咸阳市明星企业,受到员工和群众好评。
张玉兰任经理后,对姐妹们关心备至,以诚相待,时刻把职工冷暖放在心头,每到“六一”儿童节,她都不忘给独生子女赠一份礼品,每年春暖花开,她都会给职工放几天“春游假”,职工病了她去探望,职工有困难她尽力帮忙解决。
生活中,张玉兰和曹智扬夫妇节衣缩食,用微薄工资照顾商洛镇安3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当得知彬州市有一些贫困孩子无法上学,他们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后,长期资助30多名贫困孩子上学;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邢台、唐山、汶川地震到大兴安岭火灾,以及前几年,咸阳市修建咸阳湖等,张玉兰夫妇捐款20万元用于各项公益事业。
这个平凡的家庭,几十年间出了四名先进模范,他们父传子、母传女,几十年如一日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成为街坊邻里口口相传的模范家庭。(B)⑤
新闻推荐
刘浩斌新窗报疫情已经基本进入了可控阶段,各地医疗团队陆续返回,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中小学以及高等院校线上复学。民众恐慌、...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