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

马鞍山日报 2020-03-05 02:39 大字

记者 任德玲

3月4日13时,记者见到蓝天老汪的时候,他正在成功学校提前踩点、布置消杀工作,一身蓝色志愿者队服十分耀眼,看上去精气神十足。“水源在哪”“宿舍是否有人”“校园内有哪些公共设施”……蓝天老汪都向学校工作人员一一询问清楚,为即将开展的校园消杀工作做足了准备。

蓝天老汪,一个亲切的称呼,花山区蓝天救援队队长汪开林习惯队友们这么喊他,而他本身是山鹰造纸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利用三班倒的空余时间做志愿服务工作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事。“蓝天做公益,不为名不为利,就像是自己的人生找到了一个方向,肩上的责任感重了些。”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汶川地震后,看到四川的老班长加入了当地的志愿服务组织,我就萌生了做公益的意念。”回忆起当初,老汪有些腼腆。

今年大年初二,老汪接到紧急任务,要求严守疫情防控“关口”。没有任何犹豫,老汪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光,和队友们立即奔赴高速路口、汽车站、火车站,无论风吹雨淋,他们都坚守岗位,做好过往人员的体温监测、车辆引导和不文明行为劝阻工作。“我们是第一支进入疫情现场的公益队伍。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老汪有些自豪。

在各交通要道连续坚守了7天后,老汪和队员们又相继来到各社区、街道的卡点认领了“新岗位”,协助社区人员开展执勤工作。近几日,老汪和队员们主要在社区、农贸市场、学校开展消杀工作。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疫情期间,花山区蓝天救援队共出动154人次,累计志愿时长16635小时。从最初当志愿者的好奇到后来接到任务的兴奋,再到如今的平静,在蓝天老汪看来,他身上的这一身蓝色队服就只是一件衣服而已,因为“无论穿不穿在身上,志愿服务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

新闻推荐

媒体聚焦疫情涤荡下的旅游业:何时迎来复苏窗口期

中国青年报2月28日消息,近期,部分省(区、市)出台了《指导旅游景区开放的工作指南》,部分旅游景区及经营项目逐渐开始正常营业...

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汶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