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志愿者被谢绝 残疾党员捐出6000元

大江晚报 2020-03-04 01:13 大字

本报讯“书记,我要捐款”“我也要捐”……2月末,当组织党员自动捐款的通知发出后,弋江区南街社区党委书记汤玲的微信就一直响个不停,两个小时不到,这个有着300多名党员的社区,陆续收到了近200名党员的捐款3.2万元。这些捐款,有的来自非公企业在职党员,有的来自退休在家的老党员,还有一份6000元的特殊捐款,它来自残疾党员王永标。

66岁的王永标是海螺集团的一名退休职工。3年前,身体一向很好的他突发中风,陆续住院了1年、花费了八九万元才回到家中休养。虽渐渐好转,毕竟经历了一场大病,王永标至今右上肢仍无法自理,走路也是一瘸一拐,被认定为二级肢体残疾。得知小区开始准封闭管理招募志愿者时,很想为防疫出一份力的他曾主动报名站岗,可被社区婉言谢绝了。

2月27日中午,看到社区群里自愿捐款的通知后,王永标在家坐不住了。当天下午,戴着口罩的他一步一挪地花了比一般人多一倍的时间走到社区,掏出了一个厚厚的信封,说要捐款。汤玲打开后,才发现是整整6000元的现金。“王老,你中风住院都花了那么多钱了,现在每年还要吃药、做康复,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可是你两个月的工资啊!”汤玲又惊愕又感动。可王永标一再坚持,“我报名志愿者,你们体贴我,怕我吃不消,这次我无论如何也要捐,家里人都很支持我!”

其实,这已不是王永标第一次捐款。早在1998年洪水灾害、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都积极捐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记者采访王永标时,他一口就报出了自己入党的日子:“1998年12月18日。”“这个日子一辈子都不会忘的”,在王永标看来,病毒无情,人间有情,他是一名党员,理应与大家同舟共济,既然无法出力,只有多捐些钱尽一份心意,为战“疫”助力,也希望这场无声的战役早日吹响胜利的号角。

记者 芮娟

新闻推荐

微光汇聚熠熠生辉 ■任飞帆

 “我有的不多,但我愿意倾尽所有”。有时,人们难免因一时艰难而感到恐惧和悲伤,但正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善意,聚成一团...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