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换新颜 绵阳明天更安逸

绵阳晚报 2019-09-26 10:28 大字

北川新县城一角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北川新县城巴拿恰街

2010年10月,唐家山堰塞湖上的渡船

2018年7月北川新县城飞行特技表演

北川唐家山堰塞湖跨湖大桥(资料图)

绵阳城市美如画记者任明勇摄

“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绵阳交出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圆满答卷,灾后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坚实地迈入了灾后发展振兴阶段。70年大事记,我们聚焦“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记录11年跨越,如今绵阳早已走过悲情,站上新起点,担当新作为,开启了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征程。

■记者兰建春/文王勇/图

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灾后重建成绩斐然

“救人第一”是绵阳抗震救灾贯穿始终的价值选择。灾难发生后,绵阳第一时间成立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全市机关干部、企业职工、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赶赴灾区,与5万余名救援部队官兵一道开展救援工作。累计从废墟中解救被困人员24135名,仅灾后第一个24小时,就救出1.6万多名幸存者。

灾后重建阶段,绵阳坚持科学统筹、规划先行,让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重建,绵阳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目标。在优先推进城乡住房重建中,构建了政府帮扶、部队突击、援建支持、群众主体的“四位一体”城乡住房重建工作机制,创造了委托代建、互助自建、帮扶援建、包工建房、联户共建和分期建房等6种农房建设模式。在全省率先设立住房重建担保基金,金融机构按1:10的比例放大,为城乡住房重建户提供建房专贷。全市城乡住房重建贷款担保基金达到15亿元,各级金融机构投放城乡住房重建贷款99.1亿元、惠及23.59万户。

在产业重建中,绵阳精心做好产业整合、转化和提升,三次产业形成了良性互动良好态势。编制完成了《绵阳市工业发展规划》《“2+4”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优势企业、产业、园区“三倍增”计划。涉及电子信息、材料、冶金等13个行业的882个工业重建项目如期完工,完成投资352.04亿元。全力推进第三产业重建振兴。旅游产业以崭新的形象定位、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市场吸引力。北川地震纪念馆项目纳入全国红色旅游总体建设方案和“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成为绵阳旅游的新热点。

站上新起点担当新作为开启绵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走过悲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绵阳积极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翻开新的历史篇章。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以来,绵阳市确定了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紧紧扭住“五个主攻方向”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一是着力推进中国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二是着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三是着力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四是着力建设西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五是着力推进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一个个重大项目加快引进加快投产,一件件民生实事铿锵有力的落实……到本世纪中叶,绵阳将成为一个创新活跃、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兴盛、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将以更加昂扬奋发的姿态屹立时代潮头,绵阳人民将过上更加幸福安逸的生活。

新闻推荐

都汶高速26日8时起恢复通行

受“8·20”汶川特大洪水、泥石流灾害影响,都汶高速公路道路部分中断,灾损程度超历年,为都汶高速开通以来受损较为严重的一...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