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岩村“变形记”
地处川陕交界处的广元市朝天区陈家乡梯子岩村坐落于大山深处,村内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悬崖村”。
为了出行,村民们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长400多米、高300多米的石梯,因石梯盘曲而上犹如天梯,梯子岩村因此得名。全村141户496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27人。
近年来,在朝天区政协的大力帮扶下,梯子岩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硬化公路通家门,村民用上了“放心电”,喝上了自来水,核桃产业蒸蒸日上,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天堑变通途 打通致富路
2016年3月,区政协机关干部权东被选派到梯子岩村担任第一书记。
“刚来时,没通路、喝水难,村里没集体经济,人均年收入不到1500元。”权东告诉记者,刚驻村那会儿,他每天都在思考全村脱贫的出路在何方。然而,自然条件极其艰苦的梯子岩村连条路也没有,要在这悬崖峭壁遍布的穷山沟里找到脱贫致富的门道,比“登天”还难。
由于石梯陡峭,村民们往往要手脚并用上下攀爬,不仅耗时耗力,还非常危险,但这条石梯曾是梯子岩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权东下定决心:一定要帮乡亲们“挖穷根”,打通致富路。
望着山对面的石梯,村党支部书记王庆如感慨万分:“大山就像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阻断了山里人的致富路。”
2004年,梯子岩村四组部分村民自发组建了一只骡子队,成为往外拉运物资的主要手段,稍微缓解了村里闭塞落后的局面。但好景不长,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当地山路损毁严重,梯子岩村的石梯越发难走了。
2016年,朝天区政协将修通入村公路作为帮扶该村的首要任务,与当地党委政府一道,为梯子岩村积极争取项目、筹措资金近533万元,新建并硬化通村公路13.5公里,并在山脚下的河谷上新建一座便民桥。村民从此告别了“无路”的生活,骡子队也于2017年光荣“下岗”。
权东见证了这几年来梯子岩村从“无路无桥梯子岩,进出全靠骡子拉”到“家家户户通公路,山间天堑变通途”的巨大变化。目前,该村通村硬化路已达98%以上,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靠山吃山 发展核桃产业
路修通了,村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但这仅仅是梯子岩村“变形”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得发展产业。
“山上气候好,适合种植核桃。”2017年3月,区政协主席张晓春率队来到梯子岩村调研,为当地脱贫攻坚出谋划策。通过入户走访,区政协了解到,村里的贫困户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生活基本靠种地勉强维持。
结合实际情况,区政协建议当地发展核桃产业,村民们在自家院坝周围、林间田地都能大面积种植。“有些老乡不会管护,我们就请区政协委员、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兴成来手把手地教,慢慢的,种核桃的老乡越来越多了。”区政协秘书长刘玉国介绍道,现在村里建了一个核桃产业园,由业主承包统一管理,老百姓不用担心自家的核桃没销路。
9月,正是核桃成熟的季节。走进贫困户丁兆玉家中,他正在院坝里忙着晾晒核桃。丁兆玉一边晾晒一边告诉记者,今年山上的核桃长势不错,估计能收几千斤核桃,等晾晒挑拣过后,将由业主统一收购。
如今,梯子岩村基本形成了“家家户户种核桃”的发展格局,核桃产业带动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有些核桃种植大户的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悬崖村”的乡亲们富起来了。
“朝天核桃滚全球,我们要搭上核桃产业这条‘快车道’,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彻底摘掉‘穷帽子’。”王庆如对未来充满信心。
扶贫先扶志 激发内生动力
“条件越艰苦,越要自力更生。”回忆起当初区政协副主席付全宇第一次来家中慰问时说的话,70岁的村民赵金莲眼角泛起了泪花。
赵金莲和她的老伴余正兴在梯子岩村生活了一辈子,经历过上山背水喝、下山爬石梯,一到晚上村里就黑灯瞎火的苦日子。看到如今村里发生的巨变,两位老人都对帮扶单位朝天区政协和帮扶干部赞不绝口。
赵金莲是梯子岩村三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其孙子孙女残疾而致贫。2017年,在区政协的协调下,老两口申请了4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用于种植核桃、玉米、水稻,如今地里的庄稼丰收在望。
“付主席经常来我们家,家里有啥困难,她都想法子帮我们解决”,赵金莲一边领着记者看自家田地,一边激动地说,“家里两个娃儿智力有障碍,莫法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学,付主席就联系学校送教上门。”赵金莲还告诉记者,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一家人有信心通过勤劳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扶贫先扶志,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等靠要’思想,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才能持久。”付全宇表示,现在村民的精气神都提起来了,全村拧成一股绳,一定能翻过贫困这座“大山”。
□徐廷力 本报记者 姜寒冬
新闻推荐
现场指导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阿坝州领导赴汶川县中医院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家庭与生活报讯8月25日上午,阿坝州人民政府...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