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践初心灾难时担使命 汶川县驻村第一书记抗洪救灾侧记
■任维桃记者 叶其军
灾情就是动员令,灾情就是冲锋号,灾情就是集结号。
汶川“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抗洪救灾“战役”打响,各方救援力量纷纷集结,各级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在抢险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危险时坚守一线,在灾难中冲锋在前,他们就是汶川县驻村第一书记,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温暖人心的正气歌。
转移群众不落下一人
8月19日晚,汶川县普降大雨。20日凌晨3点,雨量陡然增大,正在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值守的绵虒镇克约村第一书记方俊立刻警惕起来。他庚即与村“两委”干部商量,果断做出决定,再次发出预警并立即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是第一位的,当时必须全部转移。宁可听骂声,也不听哭声。”方俊告诉记者。
防范胜于救灾,时间就是生命。因为预警和转移及时,克约村主要聚居地大坪、小坪等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没有受到损害;散居在羌峰、老街等地的村民提前收到预警,及时转移,无人员伤亡。“幸亏方书记和镇村党员干部及时通知我们转移,不然不晓得损失有多大。”克约村村民张茂堂说。
8月20日凌晨,克枯乡木上村第一书记王海朋发现杂谷脑河水位上涨,危及沿河居住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他和村“两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紧急疏散村民,将隐患点的12户40余名村民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无一人伤亡。
大灾显担当,危难显本色。汶川县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巡察巡逻队日夜防守,对地灾隐患点和水情点进行24小时监测预警,成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者”。
不离不弃奔回主战场
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绵虒镇草坡片区8个村成为“孤岛”,交通、通信中断。
“村民们都还好吗?”“受灾情况严重吗?”草坡片区7名在外休假的第一书记心急如焚,不停地给村“两委”干部打电话,却均未能接通。
“所驻的村就是我们的家,这个时候村民最需要我们,我要回去与他们并肩作战。”码头村第一书记陈熊想方设法也要回到草坡。
回去的路只有一条——翻越草坡电厂陡峭的“天梯”。陈熊恐高,爬“天梯”时头晕目眩。“困难再大都没有村里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大。”陈熊克服心理障碍,翻越“天梯”,徒步行进6个小时终于回到了码头村。
回村后,陈熊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生产自救,于23日下午恢复通电、通水。“陈书记回到村里就天天和我们一起忙个不停。”码头村村民提起陈熊纷纷竖起大拇指。
不离不弃,奔回抗洪救灾主战场。7名第一书记分三批翻山越岭挺进草坡,成为组织群众转移、抗洪救灾的中坚力量,发挥了“主心骨”作用。
主动请缨不忘初心使命
三江镇龙竹村在灾害中受损不严重,安排好村里的相关工作后,该村第一书记邹波立即到镇政府报到,主动请缨,接受统一安排,参与到抗洪救灾中。
“这个时候不应分彼此,作为共产党员,我应该听从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调度。” 邹波心里清楚,受灾严重的村组正缺人手。
“邹波,游客需要转移,群众需要安置,你去帮忙!”接领任务后,邹波即刻奔赴游客转移点和受灾安置点,协助转移游客600余人,安置受灾群众520余人。
救援力量在一线奋战,后勤保障需跟上。住在三江小学的160名救援武警官兵和60余名电力抢险人员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邹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承担了每天运送生活用水、采购三餐蔬菜的任务。
在邹波的带领下,龙竹村村民积极到镇上参与清淤工作,协助全镇群众抗洪救灾、生产自救。
灾情就是命令,行动就是实战。 完成抗洪救灾第一阶段的工作后,汶川县110名驻村第一书记又奔忙在灾后恢复重建各“战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新闻推荐
■记者陈勇强泽丹唐冲受汶川“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影响,国道317线克枯乡下庄村段道路中断,道路疏通抢险工作紧...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