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承 一家三代志愿者

德阳日报 2019-03-25 09:26 大字

鲁鹏经常到林奶奶家陪她说话解闷。

鲁鹏有一句响当当的座右铭:“做好事就要做一辈子。”

这句话,曾是妈妈陈立瑰对他的教诲。如今,也正深深地影响着鲁鹏的女儿。

接过妈妈的“接力棒”助人之路坚持到底

“是母亲带我走上了志愿服务这条路,我现在是沿着母亲的脚印继续走下去。”鲁鹏说,他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一个真理:人一辈子真正需要的不过就是一日三餐,外加一份发自内心的快乐。帮助别人,就能得到最大的快乐!

鲁鹏的母亲是一位民办教师,她常常带着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陪老人们说话,而鲁鹏也会跟着去。久而久之,在鲁鹏的心里,慢慢地开始关注老人们的生活。

“村上有一个敬老院离学校很近,老人们很喜欢吃妈妈包的韭菜鸡蛋馅的水饺。”鲁鹏回忆起孩童时代,妈妈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包饺子,他就帮着扫地,陪老人聊天,“我们围着老人讲故事,一起包饺子。一屋子的人说说笑笑,很热闹,大家都很快乐。”

长大后,鲁鹏当了兵。1993年从部队退伍回来时,他的妈妈也正好退休了,可妈妈放心不下敬老院的老人们,鲁鹏便答应妈妈会坚持去。“那天母亲给我上了一堂终身难忘的课。”鲁鹏回忆说,母亲和他一起去敬老院,他先进去,带了很多慰问品,可是老人们并不领他的情。后来他妈妈进来了,老人们都高高兴兴去围着她,又是拉她坐又是给她糖。

“我当时就觉得,我要像我妈一样被老人们当亲人。”鲁鹏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有准备地帮助孤寡老人、残疾孩子。

接过爸爸的“接力棒”女儿要将爱心传递下去

在女儿鲁歆雅的眼中,爸爸总是很忙。忙着工作,忙着照顾敬老院的老人和福利院的孩子,却很少有时间陪自己。

“长这么大,爸爸从来没有带我去看过灯会。”鲁歆雅说,父亲每次承诺单独带她去看灯会,结果他不是陪着敬老院的老人们去看,就是带着福利院的小朋友去看。一开始,鲁歆雅并不能完全理解爸爸为什么总是那么热心地关心和帮助别人,看到爸爸辛苦劳累的样子,她会心疼。她曾问父亲,做这些事情到底值不值得?鲁鹏总是意味深长地告诉她,“你还小,以后跟着我做,你就慢慢懂了。”后来,在鲁鹏的耳濡目染下,鲁歆雅也常常到敬老院、福利院去看望那里的老人和小朋友们。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福利院的情形,“里面的小孩没有爸爸妈妈,我从来没有见过那样的眼神。”

去年,德阳市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进行文明劝导,鲁歆雅“偷偷”去报了名。回到家,爸爸看到她包里的志愿者衣服和帽子,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做志愿者啊。”当爸爸问她为什么没听她说起,鲁歆雅笑着回答:“你不是说,做好事不留名吗?”现如今,18岁的鲁歆雅正在读大一,学习直升机飞行。鲁歆雅表示,接下来,她将以父亲的行动为指引,在学校感染带动更多人加入志愿联盟的队伍。

家住德阳中天新村的87岁老人林菊红,儿子媳妇孙子先后离开人世。鲁鹏把这个无依无靠的老人当作亲奶奶,承担起照顾责任。鲁歆雅把父亲这些行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去年农历大年三十,考虑到林奶奶一个人在家,鲁歆雅和父亲鲁鹏就来到林奶奶家中陪奶奶吃饺子看春晚。待新年钟声敲响后,鲁歆雅和鲁鹏才回家和家人团聚。

“女儿非常懂事,非常独立,一直坚持扶贫助困。”说起女儿的成长,鲁鹏满是歉意,总觉得对女儿陪伴太少,女儿长这么大,和女儿一起去得比较多的地方就是敬老院、孤儿院。“说要带她去旅游的地方很多都没有兑现。”在汶川地震后,鲁歆雅捐了自己的被子,还捐了所有零花钱。

鲁鹏生病期间,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关心和牵挂着他,这其中就有他帮助过的人。“如果没有那么多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爸爸可能挺不过来了。”鲁歆雅说,从这件事中她悟出一个道理:你今天在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在鲁歆雅看来,志愿服务就是尽自己力所能及去帮助别人,分享生命,把爱“一棒接着一棒”传递下去。“爸爸告诉我,做好事要做一辈子,以后我也会这样告诉自己的子孙。”鲁歆雅说。

文/图本报记者秦琴

新闻推荐

甜樱桃种出致富好“钱景” 汶川县甜樱桃种植发展纪实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擦亮金字招牌?去年...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