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一号”卫星交出首份“答卷”
焦点
●利用“张衡一号”在轨数据,初步获取了地球地磁场总场以及南北向、东西向、垂直向三分量分布和4月电离层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全球分布
●下一步将推进“张衡一号”卫星数据在地震监测、地球物理、空间物理、电波传播以及地球系统科学和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
本报讯(记者 付真卿 江芸涵)进入太空3个多月后,“张衡一号”交出了首份“答卷”。5月12日下午,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地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对外公布了我国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初步研究成果。
今年2月2日,“张衡一号”发射入轨。卫星计划在轨测试期为6个月,目前在轨测试工作过半,初步结果符合预期。
据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国际合作司)司长胡春峰介绍,初步分析认为,“张衡一号”入轨以来已经完成的各项测试功能指标总体满足工程设计要求。除常规测试外,测试研究人员还开展了地震带轨迹匹配捕获、平台电磁洁净度测试、平台及载荷工作互扰、平台及载荷多种工作模式切换等专项测试工作。各项测试结果均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利用“张衡一号”在轨数据,初步获取了地球地磁场总场以及南北向、东西向、垂直向三分量分布和4月电离层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全球分布,并与相关数据模型和外国同类卫星观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
在发布会上,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与IUGG地震与火山电磁学跨协会工作组(EMSEV)签署了合作协议,也标志着我国利用“张衡一号”卫星数据开展广泛国际合作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胡春峰介绍,中国地震局、国家航天局将继续完善卫星在轨性能指标测试和国内外星地联测,做好数据质量评价,按期完成在轨交付任务,做好卫星应用、合作研究和数据共享,充分发挥卫星运行和应用效益。下一步,将提高数据处理时效性,推进“张衡一号”卫星数据在地震监测、地球物理、空间物理、电波传播以及地球系统科学和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
新闻推荐
5月12日,游客在四川北川新县城步行街游览。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记者回访汶川、北川、都江堰等地,昔日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如今面貌一新。(新华社记者薛玉斌摄)□新华社记者任硌周相...
汶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汶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