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硗碛延续

广安日报 2018-05-12 07:52 大字

2008年,杨海燕与藏族小女孩在一起。(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徐瑜

圣洁的雪山、潺潺流动的青衣江、充满民族风情的锅庄房、崎岖的山路……5月5日,市妇联副主席杨海燕发布了一组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自治乡的图片到朋友圈,被好友频频“点赞”。

10年前,汶川地震发生后,作为广安市对口援建硗碛藏族自治乡灾后恢复重建前线指挥部唯一的一名女干部,杨海燕长期驻扎在地处高腰山的硗碛灾区,在灾后重建工作中跟当地的藏族老乡结缘。

10年中,援建项目早已完成,但杨海燕和藏族老乡的情缘并未中断。她牵头发起“梦启航·爱传递”关爱帮扶硗碛藏族自治乡困难学生活动,已经帮助11名藏族学生继续完成学业。

对杨海燕来说,这是一次迟到了两年的“回家”,2015年7月,杨海燕就像往常一样回到硗碛藏族自治乡,但这次她特意选在了受资助的孩子们放暑假时,她告诉孩子们,争取每年暑假都来看他们。可是在之后的两年里,杨海燕怀孕并产下一对双胞胎,没能再和念念不忘的孩子们相聚。直到今年5月5日,“5·12”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杨海燕受到本报的邀请,带着本报采访组一起再回硗碛,了却了两年多的思念。

缘起:一段艰苦而温暖的援建历程

10年前的援建过程尽管艰苦,却留给杨海燕很多温暖的回忆。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当时还在市发改委工作的杨海燕主动请缨,成为广安对口援建硗碛灾后恢复重建前线指挥部第一批成员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名女干部。

刚到硗碛,杨海燕要面对高原缺氧、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等恶劣自然环境,

但她没有迟疑,主动对全乡进行走访,详细了解受灾情况,逐一摸清泥石流、滑坡等重大灾害隐患点,为灾后重建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援建硗碛的日子里,杨海燕与老乡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走的时候,藏族阿妈给我送来亲手纳的鞋底、亲手纺的毛线和酿制的蜂蜜酒,这些都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杨海燕没有带走藏族老乡的礼物,却带走了藏族老乡的深情。

2010年5月,杨海燕结束援建工作回到广安,又前往北京,上挂国家发改委工作,但她依旧牵挂着藏区的“亲人”们。

“硗碛教育资源匮乏,很多藏族老乡没上过学,一辈子也没能走出大山,有很多孩子渴望读书,却因为贫困辍学。”援建时的见闻让杨海燕深知学习文化知识对于藏区老乡的重要性。2014年,杨海燕在身边好友中发起了“梦启航·爱传递”关爱帮扶硗碛藏族自治乡困难学生活动。

助学:一场延续5年的“爱心传递”

2014年3月,杨海燕先后与3位朋友以及硗碛藏族自治乡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沟通,希望能发起资助困难学生的活动,朋友们在了解到当地的情况后,纷纷慷慨解囊,一起捐出了第一笔资助款,这笔钱随后立即汇入硗碛藏族自治乡人民政府的银行账户,由乡政府转发给已经选定的7名受助学生。

“根据大家商议的标准,我们为就读小学的孩子每学年提供1000元助学金,为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每学年提供2000元助学金。”说起这项帮助藏族学生的爱心活动,杨海燕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2015年7月18日,杨海燕与另外一名资助者朱晓霞一行人分别从广安、资阳两地赶往硗碛藏族自治乡看望受资助的孩子们。

当时正值雨季,加上汶川、芦山两次大地震的影响,通往硗碛场镇的公路时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出发前,杨海燕和朋友们就已经知道通往县、乡的道路多处因泥石流、滑坡损毁,需要绕道多行驶4—5个小时的另外一条小路,但为了不让已经得知他们要去的孩子们失望,还是毅然前往。

在硗碛,她们不顾驱车十几个小时的疲惫,立即与7名藏族困难学生见面,将书

包、书籍等礼物送给孩子们,并和他们聊天,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杨海燕的爱心团队。“现在我们的团队已经有8个人,今年帮助了10名藏族学生。”杨海燕告诉记者。

走访:一次温馨而感动的“回家之行”

“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报为采访当年广安对口援建的硗碛藏族自治乡今日的变化,邀请曾参与援建工作的杨海燕同行,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杨海燕爽快地答应了,她说:“两年多来,我一直想着要‘回家\’,现在又是地震十周年,这么有意义的日子去看望孩子们,正是时候。”于是,杨海燕带着还未断奶的一对双胞胎孩子与本报采访组一同前往硗碛藏族自治乡。

夹拉村硗丰组受助学生树英,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受杨海燕团队的帮助,现在在硗碛藏族中学读初一,成绩优秀。得知杨海燕的到来,树英兴奋得拉着父亲杨学兵早早地就在家中等候。见到杨海燕,树英显得很亲密:“现在我的成绩在班上前两名,我喜欢读书,我想看外面的世界,我一定要考上雅安中学,然后读大学。”树英家客厅的墙上贴满了树英的奖状。杨学兵说,这大山里没多少人有学问,自己也没有上过学,但他深知,读书才能改变孩子的人生,现在,全家的愿望和目标都是供树英读书。

临走时,杨海燕再三叮嘱树英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树英的眼中充满不舍,一直目送杨海燕乘车离开。

从夹拉村回硗碛场镇已是下午,杨海燕接到硗碛藏族自治乡工作人员的电话,受助学生黄仁贵的母亲胡光芳正在乡政府等着她。

“阿妹,终于见到你了,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娃娃的帮助。”见到杨海燕,胡光芳特别激动,拉着杨海燕就往家里走,“我在亲戚家帮厨,听到老乡说你从广安过来了,就急忙赶过来想见见你,一定要带着孩子亲口对你说一声谢谢。”泪水一直在胡光芳的眼眶里打转。

“对我来说,回硗碛就像回家一样,老乡们就是我的亲人,我想要继续帮助他们。”再回硗碛,留给杨海燕的仍旧是温馨与感动。记者相信,杨海燕团队对藏族老乡们的爱一定能在美丽的雪域高原延续。

新闻推荐

在救援中创造生命奇迹

周维(右一)在灾区救援。□廖俊才周维十年前的“5·12”,给中国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如今虽然过去10年了,我和队员们紧急驰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2008年5月12日晚上11点,我们接到上级命令,广能集团...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