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当志愿者

绵阳日报 2018-05-11 07:54 大字

□讲述人:李振平(绵阳市雷锋志愿者服务站负责人)

□记录:记者杜畅

我是绵阳市雷锋志愿者服务站负责人,我这十年和绵阳志愿者事业发展一脉相承。地震前,我是一名下岗工人,在开元场开了一间小药店,“5·12”汶川特大地震时,我已经47岁了,如果没有那场地震,我可能会守着药店过一辈子,地震将我的人生轨迹改变了。

地震发生时,我家里受损很少,但是很不安心,提心吊胆过了一整天,我决定带上医疗箱去灾区看看,去帮助其他人。去北川的途中,我遇到了赴灾区救灾的部队,搭上了他们的车进入灾区。随后,我跟救灾部队和全国各地赶来的志愿者们,一起搬运物资、救治轻伤员、疏散群众等,这种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场景让我动容。

地震前,我对志愿者的理解仅限于雷锋,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的。绵阳有许多人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抗震救灾,游仙区就有70多位青年志愿者参与了唐家山堰塞湖疏散安置工作。震后,共青团游仙区委相关负责人找到我说,地震结束了,志愿者队伍不能散,要在后面的灾后重建中发挥更大作用。

抗震救灾的经历,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2008年5月31日,雷锋志愿者服务站的大旗就扯起来了,志愿者们迅速投入到搭建帐篷、疏散转移群众等抢险救灾行动中。

雷锋志愿者服务站,从2008年运行到现在已经10年,我们一直坚持志愿服务,几乎所有的志愿服务我们都在做,像慰问军人、助残、支教、心理康复等。后来,加入我们雷锋志愿者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有7370人。目前,我们在绵阳各高校设立了5个分站、同级设立文艺表演、残疾人保障、应急救援、医疗健康4个大队,每个分站下面又有若干服务小队,开始针对性开展志愿服务。

现在我们每天都要开展志愿服务,每周三、周六定期开展阳光助残和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我们的志愿服务越来越规范,先后获得了“全国四个100优秀志愿者服务组织”“四川省学雷锋先进集体”“四川省十佳优秀志愿者组织”等称号,还获得了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今年我57岁了,做了10年志愿者,药店早因顾不上来而关门了。2011年,我在一次志愿服务中,将腿给摔断了,康复后,右脚比左脚短了一、两公分,现在我主要是负责统筹协调工作,亲力亲为的志愿者服务开展得越来越少了,但是,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一直要当志愿者。

一路走来,我过得很有意义,也庆幸自己遇到不少同路人,得到不少支持。特别感谢团市委、市文明办和团游仙区委,他们在政策和资金上都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此外我的家人都是我坚强的后盾。公益之路,并非坦途,但我把我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我试着用自己的方式,用个人微小的力量,聚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帮助更多的人。

“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已经十年了,为充分展现十年来绵阳的巨变,本报推出《感恩奋进·十年巨变——“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特别报道》,开展“我这十年”主题征文活动,诚邀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讲述身边故事,见证十年巨变。(篇幅1500——1800字,投稿邮箱:myrbywb@163.com)。

新闻推荐

奋进利州 家园和美 农田沼泽变身“康养小镇”

月坝新村一隅。10年前,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让广元市利州区数千房屋被毁,直接经济损失241亿元,人们遭受史无前例的伤痛……10年后,65个幸福美丽新村点缀山间;280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便捷交通...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