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上的街市”越来越热闹了

天府早报 2018-05-11 05:07 大字

萝卜寨王秀花的羌绣手艺

震后的萝卜寨经营起了不少农家乐

王贤贵邀请远方客人来吃樱桃

■天府早报记者朱佳慧冷宏伟李国东摄影报道

萝卜寨,位于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南岸,坐落在岷山山脉的崇山峻岭间,由于这里海拔接近2000米,常常是蓝天碧洗、白云飘飘,因此这里还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

萝卜寨在汶川地震中遭受重创,这最古老的黄泥羌寨变得伤痕累累。但10年后,崭新的萝卜寨早已冲破云霄,在另一块空地上得以重建,仍保留了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老寨子通过恢复性重建、修旧如旧,现已成为外地游客前来体验观光千年古羌寨的必游景点。如今的新萝卜寨人,减少花椒、玉米等传统作为的种植,改种大樱桃、红脆李等,进一步带动了萝卜寨的旅游发展。4月25日,天府早报记者走访萝卜寨时,一颗颗青涩的大樱桃结满枝头,当地人说,最快5月底,又能吃到正 宗 汶川大樱桃啦!

关键词 新

新萝卜寨距老寨500余米

仍保留原羌族民居风貌

到萝卜寨,需从国道213雁门乡路段出,再沿着的一条岔路——雁罗路攀爬约10公里方能抵达。这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驾车行驶1分钟,一座庄严矗立的羌碉古牌坊便为我们指明了进入萝卜寨的入口。

一路沿着盘山道盘旋而上,便到了这座“云朵上的街市”——萝卜寨,这是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

现在的萝卜寨分为新寨和老寨,两个寨子相距仅500余米。地震后新建的寨子采用现代抗震技术,并保留原有的羌族民居风貌,再次屹立于海拔近2000米的岷江山脉之间。

位置更高的新萝卜寨可将老寨子一览无余,地震后那里留下了一片片残垣断壁。现在,村民们搬到了新寨子居住,而老寨子作旅游开发,通过恢复性重建、修旧如旧,已成为外地游客前来体验观光古羌寨的必游景点。

关键词 宽

土路变水泥路而且扩宽了

轿车和中巴车进出都没问题

进入新萝卜寨村,一位穿着当地服饰的大姐过来询问“要住宿吗?”“不住也没关系,过来喝杯茶吧。”大姐的热情让人难以推辞。于是我们跟着大姐来到了她的家,那是一座外墙是木头材质的二层小楼。

大姐叫张会群,48岁,招呼我们坐下后,她过来和我们一同围坐在方桌前,做起刺绣来。张大姐家里经营着家“小根客栈”,除留了自家5口人居住的房间外,其它还有九间客房拿来做客栈经营,虽说规模不够大,但倒也整洁干净。

其实,他们家的客栈才开 3年,算是村子里开得很晚的一批了。张会群表示,没开客栈以前,主要是种点庄稼、水果维持生计,开客栈的初衷还是因为路修通了、修好了、有客人进得来了。

自古“一条山路上山寨”,地震后,政府把这条路修成了

水泥路,而且把路面扩宽到

了不少。张会群说,以前进寨子都是土路,仅仅三四米宽,只有拖拉机和摩托车能够进进出出,现在小轿车和中巴车都没问题。

关键词 勤

开客栈种水果卖土货

新萝卜寨人的致富门路多了

这是一条致富路!路好走了,游客纷至沓来,当地不少村民在自家做起了客栈生意。客栈遍布于新寨子的各个角落,每到旅游旺季,生意红红火火。张会群坦言,开了春,来萝卜寨游玩的客人渐渐多了,但4月份山上的温度还是比较低,很多人不愿意住在山上,当天就折返下山了,寨子晚上还是空落落的,客栈显得有些供大于求。

但村里人也并不担心,毕竟是自己家的房子,就像张会群说的,“空着就空着,我只管收拾干净,客人什么时候来都随时住得下。”即使客栈生意竞争有点激烈,张会群信心满满地说,“一年下来自己家开客栈赚个三四万是比较稳当的。”

除开客栈,每年卖大樱桃、红脆李,也能给张会群家里带来一笔不错的收入。她表示,地震后,他们跟着大家减少玉米、雪豆、洋芋等当地传统作物的种植,而把自家大部分土地用来种植果树,主要是樱桃树及红李树。“最快五月下旬,大樱桃就开始熟了,专门来体验樱桃采摘的客人又要让寨子热闹一番!”她接着说,“等到八九月份,进寨子避暑的人,又能吃到新鲜香甜、口感酥脆的红脆李了。”

这一切,都得益于往来萝卜寨的路更通畅了!也因为路通畅了,张大姐家也富裕起来,他们家买了一辆面包车。当天,儿子、儿媳就是开着车去雁门乡给小孙女接种疫苗的。有了面包车,家里的土货也能更方便的转销出去。张大姐表示,每年的10月至12月是萝卜寨的旅游淡季,这个时候他们会把家里存放的一些土货,如花椒菌、牛肝菌、天麻、腊肉等运往成都卖,又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

关键词 变

客栈从八九家开到八九十家

外出打工小伙愿意回来了

64岁的王贤贵,地震前还担任过萝卜寨村村主任,尽管现在退休了,但也对村上的人和事了如指掌。

王贤贵家也开了一家客栈,说是客栈,更像是一家农家乐,餐饮、住宿、茗茶、篝火、烤全羊等应有尽有,算得上是村里做生意的“大户人家”了。客栈主要由两个儿子共同管理,“一年下来还是能赚八九万,家里种的十几亩大樱桃,也能卖几万。算下来一年还是有14-15万的稳定收入。”

地震前还住在老寨子时,王贤贵一家也是开客栈的。“其实那时寨子的旅游不愠不火,加上路难走,游客也少些。”他说,“大部分村民靠着传统农业生计,种点花椒、玉米,生活远没有现在富足,年轻人大多到大城市打工了。”

地震后这十年,当地旅游有了很大的改观。“刚开始,村子里开客栈的也就八九家,现在至少有八九十家。”王贤贵说,“所以,要说萝卜寨最大的变化,就是外出打工的小伙子愿意回来了,做起生意,开客栈、开农家乐。”

如今,每天到村口和邻居摆摆龙门阵、打打牌几乎是王贤贵“固定”的生活痕迹,58岁的老伴儿王秀花,因为有一手羌绣好手艺,还被汶川县委县政府授予“羌族刺绣艺术传承人”称号。对于现在这样的生活,王贤贵说他很满足了。

新闻推荐

从被抢救的患者,到救治他人的护士抗震小英雄杨琳的自我疗愈:伤痛埋心底,灿烂向未来

走过伤痛,杨琳依然笑对人生。杨琳(左)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工作。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唐金龙受访者供图四月的杭州,樱花曼舞。蜜蜂在花间嗡嗡。长江大堤上,刚刚割过的绿草很是清香。...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