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诗行里的历史
中国新诗从1917年诞生至今已经整整百年了,那些在新诗史上发出熠熠之光的诗人们依旧活在人们的记忆里,他们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学观和审美观。其中,代表性的诗人有徐志摩(《再别康桥》)、戴望舒(《雨巷》)、艾青(《我爱这土地》)、流沙河(《草木篇》)、舒婷(《致橡树》)……而陈明远也是中国新诗史上不得不说的一位诗人,他的《广场上的诗》曾经影响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莘莘学子,我以为这是他最好最有质地的一首诗。如是,在中国新诗百年之际,诗人陈明远自选其新诗作品结集成了诗集《从炼狱中复活》,从中既有诗人将近七十年的新诗写作轨迹,也有诗人个人成长以及新诗发展的脉络。
《从炼狱中复活》是一本诗人自选诗集,诗人精选了从孩童时期到耄耋之年的代表性诗作,以诗歌的形式回溯了诗人个人成长的历程以及其不同阶段诗歌写作的发展和变化,从中也可窥见1949年后新诗发展变化的轨迹。这本诗集按照诗人个人成长的阶段来确定篇章结构,以时间为轴,采用倒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辑一 迎新”“辑二 反思”“辑三 复活”“辑四 安魂曲”“辑五 炼狱之火”“辑六 学步”。其中,“辑一 迎新”“辑二 反思”延续了以时间倒序的方式安排具体的诗歌篇目,而其他四部分中的诗歌篇目都以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安排,如此安排既可以体现诗歌不同于一般文件跌宕起伏的特点,也可见诗人对以往的诗歌创作和个人经历的诚实,同时也可以感受诗人对新世纪到来的欢欣和喜悦之情,以及对新世纪的当下的复杂情感。
对于这本诗集《从炼狱中复活》,诗人有用其回溯一生的初衷,所以在结构安排和诗歌篇目选择上都遵从了这一思路。其中,“辑六 学步”选取了诗人从孩童时代的1949年至青年时期的1965年的部分代表性诗作,如儿童组诗《赤子心》《学子新装》《第一个路标》和《图书馆》《献身艺术的孩子》《百花齐放的校园》《虹口小巷》,以及《炉火边的旋涡》《冥想》《醒悟》《祈求》,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如何从天真烂漫的孩童变成了青春昂扬的青年;“辑五 炼狱之火”选取了诗人从1966年至1974年的诗作,主要是诗人对个人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心迹陈述,如《黑的新年》《花环——锁链捆扎的圆舞》《囚徒》《我是人!》等;“辑四 安魂曲”选取了诗人从1967年至1999年的诗作,主要是诗人对逝去的友人的追忆,如《悼亡灵(组诗)》《焦木》《重逢·诀别》《快乐的阿丹》《泪流满面的妈妈》等;“辑三 复活”选取了诗人从1976年至1988年的诗作,主要是诗人摆脱了“莫须有”的罪名后又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如《纪念碑·华表》《夜曲·双星(组诗)》《北京的鸟儿》《独上黄山(组诗)》等;“辑二 反思”选取了诗人从1974年到2001年的诗作,主要是诗人对新时代和对社会的反思,如《后现代的生态平衡》《信仰》《脑海不是空壳》《拍卖古董见闻》《人!》等;“辑一 迎新”选取了诗人从2000年至2017年的诗作,主要是诗人对新世纪的观照和当下社会的审视,如《永不忘点亮窗前的灯》《汶川·问天》《天鹅之死》等。
如果说《从炼狱中复活》是诗人的一本诗歌式的自传的话,那么这本诗集还从个人诗歌创作的轨迹里呈现出了一个隐微的1949年以来的时代变化脉络,因为经历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是记录自己的历史学家,而每个人的历史就是大历史的一个小小的不可忽略的点。
其实,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也是思维跳跃的产物,但是诗歌也和小说、散文一样有着深深的内涵,而这一点在这本诗集里已经完全呈现出来了,它不只是个人人生经历的叙写,更有对时代、对社会的思考和辨析。所以,这本诗集就如它的名字“从炼狱中复活”一样让人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其诗歌的价值也正体现于此且并不是只停留在一时的激情澎湃或者情绪低沉。
新闻推荐
“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10年经济发展报告发布本报讯(记者刘佳)5月7日,省统计局发布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10年经济发展报告。数据显示,10年来,地震灾区着力巩固和发展灾后恢复重建成果,认...
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汶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