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民兵”是抗震救灾英雄
编者按
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灾害发生后,汶川地震现场曾经活跃着一支救援抢险队伍——“凉山民兵”救援队。这支由凉山州225名精干民兵组成的队伍在危难时刻,不顾个人安危,不惧余震连连,顶风雨,冒酷暑,经过16小时不分昼夜地长途跋涉,星夜兼程奔赴700多公里,赴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今天,时间过去了整整十年。满目疮痍已重回葱绿;悲伤哀恸化作生的动力。当年,一个个抗震救灾的身影,一幅幅救死扶伤的画面,感动和激励着成千上万人收起悲伤,重建家园。十年里,这些人物、这些感人的场景,已化为一个共同的符号,成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的一部分。
为铭记住这段特殊日子里凉山人的付出,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寻访他们,只想为了安宁收藏这段灾难的岁月。
故事要从一副望远镜说起。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凉山民兵”医疗小分队中的唯一一副望远镜,被“5·12”抗震救灾博物馆收藏,这副普通的望远镜却有着不一般的经历。它的主人就是已经退休了的原西昌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黄祖骥。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接到命令的州委、州政府,凉山军分区,西昌市委、市政府立即组织一支身背“凉山民兵”四个大字的225人凉山应急救援队,于5月18日出发,赶赴灾区。应急救援队包含西昌市医院为主,以市血防站、市城区卫协和个体诊所医生为辅组成的15人医疗小分队。医疗小分队的队长就是黄祖骥。
救灾中活跃的“老兵”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包括医疗小分队在内的全体成员都按照军事化管理。
“医疗小分队是‘凉山民兵\’赴什邡应急分队中年龄最大的一支队伍,但他们仍然同20来岁的其他“凉山民兵”一样,现场搜救、火车站转运重要救灾物资,给灾民集中安置点灭菌……处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回忆起当年那场特殊的救助,让黄祖骥记忆深刻的就是参与失联救援直升机邱光华机组的搜救。
“6月8日凌晨3时,我们在什邡接到命令,要求30分钟内收好背包出发!到达映秀的漩口大桥,又接到命令,掏空背包中不必要的物资,轻装前进,任务是:搜救邱光华机组。”
“当天下大雨,余震不断,‘凉山民兵\’中15名医疗队队员有8人参与了搜救。按照指定范围,我们连续三天日夜兼程,在原始森林里穿行,时刻还要提防余震造成的飞石,搜索到天黑就地休息,天亮了继续搜寻。”
也就是在此次搜救中,那副望远镜派上了大用场。黄祖骥是户外登山爱好者,望远镜是这项爱好的必备品。赶赴抗震救灾现场前,他“顺手”将望远镜装在了包里。刚好在搜救邱光华机组行动中,这副望远镜成了搜救分队中唯一一副望远镜,为全队人员预判道路提供了保障。
6月10日,接到消息,兄弟部队找到邱光华机组,搜救工作告一段落。然而医疗小分队并未松懈,又在映秀投入到当地的救援工作中。
再难也要坚守
连日的高强度工作,加之风餐露宿,凉山救援队中有中暑的、也有严重腹泻,靠打点滴来缓解脱水的……
救援路上,大家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生病、受伤在队员中间是常事。或许就是一次犹豫与迟疑,就会与死神碰面。其实在参与救援前,就已经要求每一个队员把自己的姓名、血型、电话等写在衣服上、写在袖套上。救援队队员们都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
“在搜救过程中,我们目睹了另一支参与搜救任务的队员遭遇山体滑坡,导致几名队员被掩埋、一名队员当场牺牲的事件。”黄祖骥说。虽然大家都做足了心理准备,但这次事件对当时本就在高强度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下的医疗小分队造成不小冲击,不安的情绪在部分队员心中滋生。
黄祖骥作为民兵医疗小分队的队长,除了完成搜救任务,他的任务栏中还一项:做好思想安抚,确保医疗小分队高度稳定。
黄祖骥及时发现队员们的心理波动,从讲大局意识、讲责任感、使命感、讲政治出发,使大家统一思想,坚决做到轻伤不下火线,“我们决不能当抗震救灾‘逃兵\’,要坚决保证救援任务圆满完成。”
厚积薄发 急难险重显身手
抗震救灾工作结束后,那台立下“汗马功劳”的望远镜就被收藏了。回到凉山的黄祖骥又重新购买了一台同款望远镜留作纪念。
也许有人会说,一个很普通的望远镜并不值得一提。然而,在那种生死只在一瞬间的情形下,任何马虎失误都有可能决定生与死。对于亲历那场灾难的人而言,那副望远镜却有着更加厚重的意味。
救援前的这个“顺手”看似随意,却与黄祖骥多次处理急、难、险、重疫病积累下的丰富经验密不可分。
黄祖骥曾多次参与过重大应急医疗行动:
1999年凉山霍乱病防治;
2003年“非典”救治;
2008年参与“5·12”汶川大地震医疗救助;
2009年“甲型H1N1”病患的紧急救治。
黄祖骥不仅参与并出色地完成了疫病防治工作,多次受到表彰。
十年过去,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冲淡了悲痛,但那一个个队员对生命的坚守的画面却时刻鼓舞着黄祖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壮举不止一次令他感觉到中国人民空前伟大的凝聚力,也让他发自内心地感叹道:“能发起如此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也只有社会主义中国能做到。”
文/本报记者 李邦勇
图/本报记者 周建英
新闻推荐
□曹文学2018年刷屏第一梗是18岁,因为从今年开始,最小的“90后”也正式步入成年了。然而刚刚成年的他们,就被贴上了一个标签——佛系,意指“90后”过的是“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的生活方式。...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