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羌故事》讲述羌文化传承荣获省社科成果一等奖

绵阳日报 2018-05-03 07:11 大字

本报讯(记者田明霞)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绵阳人采写的《大羌故事》,日前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市(州)县院所第十二次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

“羌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元素。汶川特大地震后,有关羌族文化传承和地震灾后重建的书籍有不少。《大羌故事》是一本主要反映羌文化的书籍,该书从筹划到编写,用了三年时间。”该书主编徐世丕先生说,《大羌故事》分为上下两册,共计80余万字,贯穿古今,根脉连接,一书在手,便知羌文化全貌。

《大羌故事》的7位主要撰稿人栗海、帅士象、黎健、胡正荣、邓家伦、李贫、周耘等都是绵阳人,他们或是作家、或是记者、或是退休公务员,但他们都热爱文学创作和羌文化。他们说,现在的北川因为县城迁移重建,很多以前羌族的风貌因“5·12”大地震“天难”而遭受严重的损失。通过《大羌故事》这样的文字,把北川羌族的这些东西记录下来,把羌文化的艺术传承落地,把羌人的心灵世界和人文情怀用文字记述成书,这既是对生活的一种告慰,也是对羌族下一代应尽的责任。而《大羌故事》现代部分的内容,大部分是通过感人的情感故事,来表现羌文化的。所选的人物虽都是普通群众,但他们身上都有令人感动的精神和情操。尤其是表现了“5·12”特大地震那些特定环境下的人性美,“小中见大”“情怀毕真”“敢担责任”“道义无价”等,不仅仅只是讲述北川羌人的事迹,还包括那些志愿者、援建者,包括他们内心世界的阳光照射。

新闻推荐

三星堆“疗伤”十年 汶川地震灾区2840件文物回家

10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房倒屋塌,不少博物馆受损,一些文物倾覆倒塌、受损严重。受损的多为易损、易碎陶瓷或青铜器。绵阳博物馆6091件馆藏文物,绵竹市文管所1000余件紧急押运到广汉,“寄宿...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