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加强羌族文化生态 保护实验区建设

阿坝日报 2018-04-27 09:37 大字

本报讯(州文广新局)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08年经文化部设立,汶川、理县、茂县、松潘、黑水在保护区范围内,近年来,阿坝州采取多项举措加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

政策资金充裕保障。制定《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方案》等,形成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加大州县级财政投入,2017年,筹措资金500余万元用于保护区文化保护和发展,近年来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州财政每年给予州级传承人3000元的传承补助资金,相关县财政为县级传承人解决传承补助。

系统研究记录传承。统筹运用社科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文化文物单位等资源,推动研究常态化、系统化、体系化,形成《中国羌族释比文化调查研究》《羌族释比经典》《羌族妮沙诗经》等研究成果,并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羌笛演奏与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羌年》等8项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

多面宣传扩大影响。积极组织羌绣、羌族银饰等特色文化产品参加非遗节、西博会等活动,保护区坚持每年举办羌年、羌族瓦尔俄足节等节庆活动,提升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产业带动增添活力。以产业发展为传统羌文化注入活力,加强非遗相关技能培训,《羌绣》《羌族剪纸》《阿坝特色美食》非遗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丛书,推动创意和民间传统工艺的深度融合,扩大产业规模。成立“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羌绣合作社、羌绣公司等,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3000余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

目前,全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包括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省级非遗传习基地3个、州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0个、州级非遗传习基地15个和羌绣等非遗传习所44个。

新闻推荐

“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前夕北川第1000个再生育家庭喜获女婴

4月24日,绵阳市中心医院,北川震后第1000个再生育家庭诞生了一名女婴。图为孩子父亲董强在给刚出生的女儿拍照。董强和老母亲在给孩子喂奶。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虎摄影报道4月24日...

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汶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