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教授发起汶川地震灾后心理重建志愿活动 上万大学生与灾区娃结对 十年间,改作文、通书信 炼得“五彩石”补你心头伤

成都商报 2018-04-26 03:11 大字

2009年,“五彩石”团队去原红白中心学校举办联谊活动

志愿者为孩子们批改的作文

一群志愿者

用改作文、通书信等方式,对灾区孩子进行心理帮扶

十年过去了

当年的娃娃长大了,有的还加入了当年帮助过他们的志愿者团队

一群灾区娃

经过长时间心理帮扶后,结对学生的书信作文中积极意向明显增多

“叮——”微信提示音响了一声,肖旭赶紧拿起手机看群信息。果然,“五彩石大家庭”的群里又出现了一位新成员——已经大学毕业6年的张静。大家纷纷出来叽叽喳喳地叙旧。今年64岁的肖旭捧着手机,笑得眉眼弯弯的。

原来,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旭在校内发动志愿者,成立了四川大学“五彩石”作文结对交流活动暨灾后学生心理重建志愿者群体,首批468位大学生与地震灾区9所学校结对,为610位灾区学生批改作文,陪伴他们成长。此后10年,一届又一届的川大学子加入“五彩石”,结对灾区学校37所,开展结对活动725次,11119位大学生参与其中,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和攀枝花学院等高校也纷纷加入。

当汶川地震十周年来临之际,肖老师最牵挂的,还是加入过“五彩石”的大学生和结对学生们。看着孩子们毕业后各奔东西,肖老师萌生了一个愿望:在纪念日举办一次网上重聚活动,召集历年参加“五彩石”活动的大学生、结对学生、结对老师、结对家长,共同回顾这十年。

成都商报记者 钟茜妮 图据受访者

缘起

一位断臂少年的故事:

用左手也要写作文

“五彩石”的团名,源于女娲以五彩土为原料,又借太阳神火炼就五彩石补天的传说。对于经历过地震的孩子来说,心理创伤就像天空撕裂后的空洞,需要不同程度的专业治疗来弥补。汶川地震发生后,川大学子成为最早对灾区孩子发起长期性心理支援的群体。

肖旭是这个群体最早的发起者和组织者。2008年,时任四川大学心理咨询与测评中心主任的肖旭,27次去重灾区,为灾区学生做定期心理辅导。但个人之力太过薄弱,身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肖旭深知,重大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往往会出现一系列消极心理反应,有些人还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即创伤后应激障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为15%左右。汶川地震后各地的灾后重建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为数不少的学生们,需要更大规模的心理帮扶。

契机源于断臂少年赵昌粒的故事。在什邡红白中心学校给赵昌粒做心理辅导时,肖旭得知他喜欢写作文,失去右臂后,还坚持用左手写作文,肖旭便让自己的研究生给赵昌粒批改作文。在两周一次的书信往来中,除了作文,还有一封交流信,聊学校、聊家庭、聊愿望、也会聊地震。几个月后,肖旭发现,这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在书信和作文中有了积极的心理改变。

原理

通过多向互动

让当事人重塑自我

肖旭说,他们通过把当事人置于一个开放的、多向互动的环境中,促使当事人发现积极事例,让问题外化,从而重塑自我。写作即叙事,让当事人宣泄情绪、表达情感、产生互动,进行自适应的心理调节。既然有心理学支撑,又在实践中确证有效,何不发动川大学子,向更多灾区学校推广?随后,肖旭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社会心理学》课程上,发动志愿者,与地震灾区的北川中学、绵竹九龙学校、绵竹孝德学校、绵竹新市学校、绵竹天河小学、什邡原红白学校、青川木鱼中学、绵竹汉旺中学、双流棠湖中学等9所学校结对。更多的灾区娃和大学生加入了进来。

每封寄到川大的作文,都由心理咨询与测评中心的师生们敲进电脑,作为心理学研究和监控的文本,在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但孩子们的自愈能力超出老师的想象,肖旭在分析文本后发现,经过长达一年至两年的长时间心理帮扶后,结对学生的书信作文中积极意向明显增多,“成长”“快乐”“重建”“牵手”“志愿者”“大学生”在孩子们的作文里频频出现,多次发放的心理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也证实,孩子们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减轻。

陪伴

从成都到北京再到哈佛

十年,结对姐妹缘不断

王丽今年夏天将从北京教育学院毕业,这个19岁的姑娘打扮得青春时尚,特别爱笑,梦想做一名会计兼沙画师。她曾为一名歌手创作沙画MV,但创作沙画的是她的左手。

10年前,王丽是什邡原红白中心学校的学生,在地震中被埋,右手受伤。如今提到伤口,她一笑而过。但奇怪的是,提到地震后几个小时的场景,她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就像失忆了,像从来都没有发生。”

痛苦的记忆,留在了给一位川大姐姐的信中。川大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学生钟颖把这些信都留了下来。“地动山摇之后,曾经快乐学习的校舍将我掩埋,好疼!”“爸爸用双手将我第一个挖出来!听到有人劝爸爸放弃,说没治了;又听到爸爸说只要有一丝气息,就必须救!”“爸爸让医生在给我扎针之前先扎他自己,试试有多疼。”……从2008年下半年起,钟颖就期待王丽的来信。每次收到来信,钟颖都看得热泪盈眶。

钟颖的家也地处灾区——什邡洛水镇,距离王丽家所在的红白镇坐车不到一小时,地震时,家中房屋全部垮塌。因为自己家也经历过灾难,钟颖对家乡才更有回馈的责任感。她的批改,总是工工整整地写在方格作文纸的空隙处,几百字的黑色作文笔迹旁边,密密麻麻有上千字的红色批阅。

作文结对交流,虽只有短短两年,结下的缘分却一直绵延到后来的日子。从川大本科毕业后,钟颖被保送到北京协和医院硕博连读,提前半年博士毕业后,又与男友双双去哈佛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去年完婚。10年里,王丽始终是她牵挂的小妹妹,在国内生活的时间里,钟颖几乎每年都与王丽及家人相聚。王丽到北京接受后期康复治疗期间,钟颖带着同学去探望鼓励,安抚小妹妹继续接受治疗。这些年,王丽从原红白中心学校毕业后去北京上职高,又参加成人高考,即将拿到大学文凭,两人的生活在四川、北京共同交织,在陪伴和鼓励中成长。

钟颖还记得,她收到过王丽的两份礼物。“五彩石”成立十周年之际,远在重洋之外的钟颖再度提笔给王丽写了一封信,“你认真书写着自己,也走进我的篇章,出现在我最美好的时光里。”王丽则乐呵呵地总结十年,“就像家里多了个姐姐。”

延续

结对学生考进川大当志愿者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历时10年的五彩石志愿者群体中,有部分人的身份尤为特殊,他们既是当年结对的灾区娃,又在成年后考入川大,加入“五彩石”团队,再度为家乡成长起来的弟弟妹妹们做志愿服务。新市中学2010级结对学生彭思涵就是其中一位。2013年,她考入川大法学院,从被服务者变为志愿者。“如果没有‘五彩石\’,我应该不会考川大。”今年24岁的彭思涵是德阳绵竹人,地震时念初一。在当时的她眼里,只知道成都有一所名牌大学叫四川大学。2008年下学期,她和班上另外39名成为‘五彩石\’的结对学生,跟一个陌生又亲切的大学生交流,让她第一次有了对川大的好奇和向往。

中考之前,“五彩石”组织新市中学的结对学生参观川大,许多同学第一次走出家乡、来到成都,彭思涵因为参加重点班测试没能成行。听回来的同学们说校园里有5层楼高的图书馆,彭思涵更心痒痒了。“我要考川大。”经过高中三年苦读,彭思涵如愿来到她在信中读到的“很大很大的校园”。彭思涵在校园里再次注意到“五彩石”的身影时,是已经成长为社团的“五彩石”志愿团在招新。彭思涵毫不犹豫报了名,她惊奇地发现,自己所结对的学校,正是毕业的母校新市中学。而结对的老师,也是自己当年的语文老师。她意识到,从加入“五彩石”的一刻起,她就不是孤军奋战,家长、老师和大学生们共同炼就了一颗五彩石,补上了因为天灾而撕裂的天。

新闻推荐

“管理生命”的麻醉师 你在我就心安

获奖人物:崔晓岗西安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获奖感言: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凡的态度。我们麻醉医师就是要把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发扬下去。颁奖词“手术治病,麻醉保命。”与死神抢生命,他从不认...

汶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汶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