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感受勃勃生机……
·文军·
连日来,本报记者兵分两路,回访“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十年的变迁。这个季节,亚热带温暖的季风正沿着横断山河谷蔓延,融化了雪,吹绿了坡。从松潘雪山草地到杂谷脑河岸,从卧龙林区到映秀小镇,本报记者感受至深的,莫过于那些美丽的校园里孩子们热烈的欢笑声读书声。你听,那阵阵稚气的朗读声,越过潺潺小河,令山坡上薅草的农民愉快地直起腰来倾听;田野边,亭亭白桦树拍打着闪闪发亮的新叶迎合;小镇上,商铺的老板陶醉在这童声里,漫不经心地搭理货品,悠闲地接待来来往往的顾客……
十年前,汶川大地震让家园山崩地陷,江河呜咽。
从那一刻起,你我的平静生活轨迹发生了改变。无论在什么岗位、与灾区有多遥远,你我都惦念无比,每天都牵肠挂肚。从那一刻起,我们在抗震救灾现场无数次感受到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的强大。我们相约一定要坚强起来,擦干眼泪,挺起胸膛,致力于重建美好新家园。
于是,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抢险救援、一幅幅史无前例的灾后重建画卷徐徐展开。第一条交通“生命线”被打通,第一所灾区学校复课,第一家小商店恢复营业,第一批板房建起来……灾难中迸发出的万众一心、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让世人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难的阿坝、一个感恩图报的阿坝、一个从灾难中挺立起来的阿坝。
十年以后,行走在曾被地震肆虐的阿坝大地,曾经残破的城镇村寨已抖落尘土,焕发出美丽风姿,展现出勃勃生机。
是什么力量推动阿坝擦干眼泪,战胜苦难,重建家园?是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是阿坝人自强不息、坚韧奋进的精神力量。
穿越灾难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智慧;浴火重生不仅需要觉醒,而且需要务实。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们学会了面对困难,学会了抖擞精神,学会了高擎希望火炬奋然前行。地震的暴戾只能一时,新生的希望才是永恒。行走在曾经的灾区,看新生的壮丽景象,我们一再感受到地震击不垮阿坝人的精神:我们看到,曾经的灾区不仅全面得到重建,而且发展蓝图勾画得更加宏伟壮丽。
十年过去,又是一个5月天,暖风如约而至。嫣红的山花迎风怒放,鸟雀的鸣叫在山谷里此起彼伏。这是高原孕育希望的季节。是的,没有什么能够摧毁这片土地的希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于明天的追求。
新闻推荐
“我长大了要么当医生,要么当老师,当个像王老师那样的老师。”——王翠“我的心中有个梦想,当一名服装设计师或者动漫设计师。”——路倩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席秦岭杨晨雷远东5·12汶川...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