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战 ——汶川县雁门乡通山村基层社会治理见闻
■伍排勇记者王和斌
“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村民积极参与到村内大小事务中。现在,矛盾少了,关系更和谐了。”汶川县雁门乡通山村“第一书记”朱官伟点赞该县“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取得的成绩。通山村通过做深做细网格化管理,形成了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村级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近年来,汶川县委政法委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针对通山村老百姓组织难、项目推进难、村庄治理难等问题,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和服务方式,探索出了“网格化+”模式,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网中行、事在格中办”的目标。
“网格化+群众工作”
——打通党群关系“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通山村深入践行“户户入、入户户”新时代农村群众工作法,村“两委”将113户群众划分为6个网格, “六个一”帮扶力量全部整合到网格中开展群众走访工作。以网格为单位,在组织群众务工、整治环境卫生、收集村情民意、宣传政策法律、维护网格稳定等方面让所有村民都参与进来,实现了干部入户率达100%、问题回应率达100%、政策知晓率达100%的3个100%目标。
“人人走得勤、处处认得人、家家问过事、事事可办成。”通山村党支部书记赵国富告诉记者,“网格化+群众工作”模式让村民充分信任驻村帮扶干部,不少村级遗留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群众纷纷点赞。
“以前,村上大多数工程项目都直接承包出去了,村里只有少数人参与打工挣钱,多数村民意见很大。”赵国富说,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村民在“格长”的组织下参与新建寨门、修建垃圾池、饮水工程、村寨环境卫生整治等项目工程,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腰包鼓了,矛盾少了,邻里之间相处和睦,村民参与村内事务的积极性提高了。
沟通畅了,关系近了。通山村深入开展“网格化+群众工作”,干部找准了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认可了干部工作的成效,实现了干群工作双向互动,密切了党群关系,同心同向,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化、常态化,打通了党群关系“最后一公里”。
“网格化+脱贫项目”
——让贫困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刘国强是通山村村民,他的三个女儿都在读书,学费、生活费等开销很大,加上缺乏土地和发展资金,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去年,刘国强和其他17户村民一起被划分为第六网格,他还被推选为“格长”。
“自网格化管理实施以来,我们都积极参与村里的项目工程建设,每天有100多元的工资,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刘国强说,第六网格参与了村上排污项目、便民道路硬化、停车场建设、蓄水池等项目。
实施“互助网格以工代赈”模式是通山村“网格化+脱贫项目”的创新举措。该村在不打破原有村民小组建制的基础上,将农户划分为若干互助网格,推选网格长,由网格长组织网格村民参与实施脱贫攻坚项目。通过统一指挥、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分工负责、分段实施、分人计酬,全村90%以上群众参与村里的项目工程建设。
“去年,村民在村上务工,收入最高的达8000元以上,最低的也超过了3000元。”朱官伟说,通过实施“互助网格以工代赈”,避免了村级事务选择性用工、优亲厚友等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干群关系向“融合”发展。“互助网格最公正,民生项目得实惠。”这是记者在走访中听到通山村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2017年,在省级脱贫攻坚验收检查时,通山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得到充分肯定,“网格化+”模式在全县推广。
“网格化+基层治理”
——维护农村长治久安
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长足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在网格化建设过程中,汶川县委政法委结合基层治理,在通山村深入推进法治、德治建设,将法律七进、汶川精神、汶川价值观、文明四风建设、村民自治等融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基层网格治理的重要内容,实现了“积小安即大安,方可长治久安”的目标。
通山村依托农民夜校平台,定期组织实施“民风回归、识路上路”“美丽乡村家园法治”等宣讲活动,结合“文明四风”“移风易俗”示范点打造,培养了一批村级“文艺骨干”,整村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
“村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信访率降到最低。”朱官伟说,通山村坚持活动在网格中开展、问题在网格中调处、矛盾在网格中化解,村风村貌有了极大改观。
通山村网格化管理见实效,在雁门乡逐渐推广。据了解,自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雁门乡共划分159个网格,32名机关干部,193名帮扶干部,168名农村党员干部入网格、入农村、入农户,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全覆盖。
确立是非对错标准,划出法律底线,通山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有理可循、有法可依。如今,循法而行成为该村群众的自觉行为,和谐稳定成为常态。
“网格化+信息收集”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这是通山村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总结出的经验。在具体工作中,该村将邻里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之中,掌握的事件信息及时通过网格平台进行反馈,真正实现“服务村民零距离,管理精细化”。
通山村网格员以网格为依托,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按照“一次采集、多次使用”的原则,通山村网格员将网格内的人、地、物、情、事、组织等信息进行录入,建立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同时,在网上和网下居住区建立网格分布图,标清单元网格的责任人、责任范围、户数、人数、党员数及各类弱势群体信息,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做到工作有方向,服务有重点。
截至目前,通山村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共录入基础户信息113条,人口信息481条,共收到上报登记的各类事件437件,现已处理完成420件,有效防止了邻里矛盾扩大化,提高了服务效率,促进了全村和谐稳定。
汶川县委政法委在通山村创新开展“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措施,下足绣花功夫,逐渐形成法德兼修并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为取得社会治理创新战的阶段性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王成栋寇敏芳)4月19日,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暨防汛减灾现场会在阿坝州汶川县召开。当天上午,参会人员来到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阿尔祖,参观滑坡灾害预警与防治。本月8日19时50分许,阿尔组...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