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是最朴实的感恩,68岁老人勇当奉献先锋 “一路遇到好人相助,我有什么理由不做善事”

济宁晚报 2018-03-23 10:06 大字

本报记者赵豫

18岁只身一人背井离乡来到济宁;25岁嫁给济宁小伙儿,成为“济宁媳妇”,他乡变第二故乡;30岁照顾瘫痪婆婆十余年,为其养老送终无怨言;50岁开始做义工,自费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是小区有名的热心人……她叫房志新,一位普通的68岁老人,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坚持奉献,努力过自己追求的“减法生活”。

家庭渲染培育感恩情怀,照顾瘫痪婆婆感动邻里

1968年,在济南开往济宁的火车上,一位女孩形单影只,默默抹着眼泪。对于18岁的房志新来说,这次旅途充满未知,更多的是恐慌和不知所措。这是房志新第一次离开家乡济南,而且是孤身一人,她只知道,知青下乡是为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片广阔的天地能够有更大的作为。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房志新的父亲是一位老红军,参加过抗日战争,后因受伤转业。因为是军人出身,房志新的父亲对儿女要求十分严格,从小就教育房志新要好好做人。房志新在济宁工作期间,父亲常常写信教导她要好好工作、谦虚待人,多向前辈学习。房志新成长过程中受父亲影响很深,对自己要求严格。

1975年,房志新与丈夫结婚,三年后,婆婆因病瘫痪在床,需要有人贴身照料。虽然丈夫兄弟姐妹10人,但照顾母亲的重担全都落在丈夫弟弟和房志新家。当时,房志新在济宁浸出油厂工作,孩子刚上幼儿园,还要照顾瘫痪的婆婆,日子过得十分忙碌、辛苦,但房志新很少情绪低落、消极对待。“婆婆瘫痪以后我们两家一家照顾一个月,到了时间就用地排车接送婆婆,照顾老人是很辛苦,但孝敬老人也是我们的责任。”在婆婆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一直是房志新在照顾。从丈夫弟弟家将婆婆接来后,房志新发现她的大腿外侧起了褥疮,已经化脓。房志新细心帮婆婆换药,为了防止感染,频繁拆洗被褥,尽可能给老人最好的环境。婆婆去世后,房志新的孝举在小区内传开,对于她的行为,邻居们纷纷点赞。

自费买礼物看望敬老院老人和自闭症儿童

2000年,房志新正式退休,考虑到孩子事业稳定,孙子也已经长大,她决定回济南找份工作,继续发挥余热。回到济南后,房志新开始做义工,遇到有困难的人,她都会耐心询问给予帮助。房志新年轻时曾到北京化工学院进修,又喜欢读书,自学了很多相关知识,她用掌握的知识帮助他人写材料、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送衣服、送吃的,开导他们走出阴影开始新生活。2008年,汶川地震,房志新每天通过电视了解灾区的情况,并主动向汶川捐款2000余元。

记者从济阳街道财工街社区了解到,房志新是小区的热心人,时常帮助他人,积极参与社区的义务活动。除此之外,她还在节日期间自费买油、买月饼看望敬老院的老人。社区附近有个儿童福利院,里面有很多自闭症儿童,房志新心疼这些孩子,经常去看望他们,与他们聊天。没想到,几次聊天之后,几个自闭症儿童再见到她时竟然主动与她打招呼,这使老人很是欣喜,去的更勤了。2016年,她和小区几位擅长手工活的老人一起,成立了“老妈妈爱心针线坊”,免费帮邻居缝补衣服,教年轻人做手工活,不少其他小区的居民慕名而来,为自家孩子做棉衣。

“我这一生没有太多的坎坷,遇到的人都在帮助我,对我好,好像总有贵人相助,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善事。”对于未来,房志新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她打算去外地,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帮更多的人。在房志新看来,自己如今的年纪应该过“减法生活”,抛去一些没有意义的坚持,只做自己。

房志新帮邻居做衣服

房志新看望夕阳红敬老院老人

新闻推荐

关于保险你应该知道的18个关键词

春节之前,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了朋友圈,作者用2.6万字长文记叙了其岳父从流感到肺炎,从门诊到ICU,29天阴阳相隔的全过程。面对急需花钱催人还款、到处求人帮忙时的无奈,再到面对高昂医疗...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