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村”的蝶变 汶川县木上村脱贫摘帽见闻

阿坝日报 2018-03-22 09:57 大字

■记者 杨骁

“木上村的老百姓现在过得好哦。”日前,记者搭乘乡村客运汽车前往汶川县克枯乡木上村时,邻村的司机感叹道。

“仅能通行面包车的通村路悬在陡峭的山坡上,大部分田里还栽种着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很多石砌房屋破旧不堪,群众观念陈旧、发展动力不足……”这是三年前的木上村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发展无力……也就在那时,木上村在汶川县“软乡弱村”集中整顿工作中被认定为“弱村”。尽管当时出行难、用水难、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不免让人对这个长期处于贫困的高半山村担心:“能顺利脱贫摘帽吗?”

随着汽车驶入木上村通村公路,道路向内向外拓宽的痕迹清晰可见,全路段都安装上了防护栏,每隔几十米的距离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路面更坚实、更宽了,晚上还有路灯,大家出行更安全了,运输农产品也方便了。”该村村支部书记张国勇对记者说。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很大,仅这条通村公路,从2014年到2017年就不断地进行各项提升改造,让大部分路面从原来的2米左右拓宽到4米左右。

出行难的问题解决了,饮水难、灌溉难的问题也成为了历史。该村原来只有一股泉水,别说灌溉,就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2014年“微水”工程得以在木上村落地生根,120口平均容量50立方米的水窖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去年,该村又修建了2个200立方米和8个40立方米的集体灌溉水池,为该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提升了,经济发展也有了保障。据该村“第一书记”柏大全介绍,木上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和种植青红脆李。然而青红脆李种植在木上村的发展却可谓是“一波三折”。几年前,该县大力扶植木上村种植青红脆李,但大部分群众在青红脆李还未进入丰果期时,嫌弃青红脆李见效慢,在树间套种上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以求“保收”。也正是这样,玉米等作物抢光了地里的养分,使得青脆李不能丰收。

面对村民的“保守”,村干部带头拔掉了自家地里的玉米苗,并在农科人员的指导下对青红脆李实施科学管理,2014年,他们的青红脆李得到了第一次丰收,杨成辉家收入近2万元。

“现在青红脆李基本上占了村民收入的大部分,当年的玉米苗没白拔。”杨成辉去年青红脆李的收入就达到了7万多元,而在木上村,达到杨成辉这样收入水平的村民不在少数。在杨成辉看来,这一切还得归功于村民观念的变化。“多年的贫困让大家认识到,仅靠打工和种粮食,是没办法脱贫的。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我们只有向前看、朝前走,找准了适合木上村发展的产业,致富不是难事。”

“1812元、2062元、2706元、11672元”,这是2017年实现脱贫的村民苟世兵家扶贫档案中记录从2014年到2017年的人均纯收入。从1812元到11672元,苟世兵一家8口的人均纯收入在三年的时间里增涨到了近6.5倍。“除了种植青红脆李,女儿还在卧龙开起了农家乐,一年下来也有好几万元的收入。”苟世兵告诉记者,对于以前只会务农、打工的一家人来说,这无疑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新闻推荐

上海86岁骨科专家罹患肺癌医治无效 向母校捐献遗体角膜

3月5日,从医50多年、86岁高龄的上海瑞金医院骨科专家蔡体栋教授,因罹患肺癌医治无效。按照其生前遗愿,女儿将其遗体捐献给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时捐献了角膜。1955年,蔡体栋的医学生涯从上海交通大...

汶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汶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