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织起温暖的“家 ” 记阿坝州儿童福利院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孤残儿童是最弱势、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做好他们的康复、医疗和教育工作,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不仅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阿坝州儿童福利院紧紧围绕“五个民政”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儿童优先、安全服务、发展创新”的工作方针,以提高保障水平为核心,着力完善设施,优化环境,全面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绘就了一幅以机构养育为基础,家庭养育为骨干,爱心助养为依托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蓝图,为全州孤残儿童打开了一扇梦想之窗,用爱织起温暖的“家 ”。
做好接收安置工作 保障孩子们的合法权益
走进阿坝州儿童福利院宿舍区,护理人员杨东生正忙着和孩子们一起装扮房间。“今天早上孩子们起床洗漱后,吃过早饭,组织他们完成了部分暑期作业、做了会儿户外运动,想到临近春节了,为了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佳节的美好,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装扮房间,充实寒假生活,像正常家庭里的孩子一样过一个温馨舒适的春节。”
“这是我到福利院过的第一个年,看到漂亮的房间让我都想早点过年了。”小三郎(化名)告诉记者,来到福利院后,他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仅上学、居住各方面条件好了,最关键是越来越有家的感觉了。
“目前,州儿童福利院集中供养了阿坝州13个县(市)孤儿、弃婴共110人。对这批特殊的孩子,我们实行养教结合,悉心照料,重塑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能力和信心。”福利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州儿童福利院在加强婴幼儿早期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重点做好初高中应届毕业生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规划工作,初高中应届毕业生的升学率和就业保障率稳固提升。
截至目前,州儿童福利院110名集中供养对象中共培养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33名,大中专学生26名(其中二本院校在读学生8名)。2017年,推荐大龄孤儿就业3人,1名孤儿成功考取汶川县幼教岗位,1名孤儿大学期间应征入伍。
五项教育齐头并进
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叮叮当,铃儿响叮当……”在州儿童福利院的教室里,音乐老师正带着几名孩子随着音乐的节奏,敲击手中的乐器。“2017年,我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自主开设了乐器、舞蹈、绘画、书法、手工制作、羌绣等艺术兴趣班,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之余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而这只是抓实孤儿养育五项教育中的一项。为了保障孤残儿童在福利院的大家庭中吃得好、住得好、最终发展得好,州儿童福利院积极搭建院校共育平台,大力推进儿童艺术教育、做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和法制教育五项教育齐头并进,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搭建院校共育平台。安排德育教师、护理人员进校园,与孤儿就读学校主动交流沟通,详细调查了解每个在校就读孤儿的思想表现、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学习能力等,为孤儿后续教育成长提供依据;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同时,合理安排和调整教育计划。去年3名孤儿参加高考,其中1人被二本院校(西南民大)录取。
——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全年自主开设音乐、舞蹈、书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兴趣班1200余课时,在丰富儿童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发展孩子们的艺体特长。2017年,儿童福利院孩子参加州县文艺演出,深受好评。
——丰富儿童生活经验。为促进院内儿童与社区、社会的联系,通过社会融合能力的提升淡化其身份认识;2017年安排中小学学龄段学生45人在茂县凤仪镇小学和八一中学校随校寄宿就读,孩子的自我认识、自理能力等得到了一定的促进和锻炼。
——在全省儿童福利机构中率先启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建成集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箱庭治疗、团队辅导于一体的专业心理咨询室一所,培养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6名,带动和促进全州6个县(市)民政部门困境儿童关心关爱保护工作纵深发展。
——秉持“成人成器,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延请法律顾问依法为孤残儿童提供法律援助。
探索“模拟家庭”养育模式
让孩子们享受家的温暖
为了更好的照顾福利院里的这些孩子,让孩子们回归 “家庭”生活,“爱心妈妈”周玉华与她的孩子们住在了一起。她不光要负责孩子们的饮食起居,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记录一次孩子们的成长变化,以便后期更好地照顾和培养孩子。
“今天我走进房间里,孩子们已经为我铺好了床。”这是“爱心妈妈”周玉华为6个孩子所写成长日记中的一段。每天,她都会孩子们写成长日记,其中包括生活中的趣事、孩子的小进步、妈妈的感动等点点滴滴。
有了“妈妈”的照顾,有些原本孤僻、敏感的孩子慢慢的打开了心扉,开始与他人沟通交流了,逐渐变得阳光起来。虽然照顾孩子累,但感情的积累使得“爱心妈妈”和孩子们分不开了。“我喜欢孩子,也愿意照顾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我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们能叫我一声‘妈妈\’。”周玉华脸上洋溢着幸福地说。
家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土壤,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州儿童福利院院长介绍说:“为了弥补孤残儿童缺失的爱,我们聘请院内职工以‘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的方式与孤残儿童组建‘家庭\’,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照顾,每天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就像是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一样。今年安排了6名孤残儿童重新回归到‘家庭\’生活,孩子们在获得亲情、友情的同时,更与‘父亲\’‘母亲\’建立良好的情感依恋,在家庭观念、家庭责任、家庭角色的认知上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今后也更有信心融入社会生活”。
完善医疗康复保健措施
提高孩子们的健康水平
每个孤儿都是“折翼的天使”,但在儿童福利院,还有一群命运更坎坷的孩子。他们身患残疾,生活难以自理,难以融入社会独立生活,需要特别的关爱和特殊的照顾。
听说记者要采访,小川(化名)早早地起了床,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为自己化了淡妆。小川是一名重度残疾的孩子,出生不久就被送到了福利院。吃饭、梳头……简单的生活都需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二十多年来,我遇到的每个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都对我很好,用心照顾我,陪我做游戏、看电视,给我讲课,教我做作业,把我当成他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如今的小川在护理人员的练习和康复理疗下,已经可以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了。
为了让院里的孤残儿童享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儿童福利院与各级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开通生命“绿色通道”。积极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建立完善健康档案,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治、康、教等保障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做好常规疾病治疗的同时,邀请康复理疗师进院服务,补齐残疾儿童康复理疗工作“短板”,全力确保孤儿和残疾儿童身体健康。
提升硬件设施和软件功能
为孩子们打造安全舒适的“家”
冬日的阳光照在福利院的窗户上,映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犹如孩子们红红的脸蛋,很美,很温暖。
对于小求吉(化名)来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自己家的环境更美、更好了,新建成的音乐室让她有了“用武之地”。
去年,州福利院投入7万元对院内外绿化带进行升级改造,新增、改造绿化面积约400㎡,新增儿童宿舍及办公区绿化盆栽86株,美化亮化院容院貌;投入21.02万元对儿童宿舍区、功能用房及走廊过道进行改造升级。新建成的心理咨询室、陈列室、音乐室、国学馆、书画室以及手工制作室,不仅能满足孤残儿童生活学习以及成长的需求,更为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基本保障。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滋养,通过“爱国与感恩、关怀与成长、传统礼仪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主题文化创设,用文化来润泽孩子们的心灵。
安全重于泰山!“我们在强化安全意识和提高防范能力的同时,还对孩子进行了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实际演练,不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安人员张晋涛告诉记者。州儿童福利院施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安全员日常值守巡逻制度,尤其加强节假日、灾情常发期及特殊、敏感时期的安全巡查和监管工作,对水、电、气和公共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权利确保院内外人、财、物安全。2017年,州儿童福利院投入17万余元对院内附属设施、消防设备、用电线路进行整改维修,增设微型消防站2个。
王玉:用爱心工作
就不会觉得辛苦
生活在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有着不幸的过往。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在福利院的大家庭里找到了他们新的“爸爸”和“妈妈”。
每天早晨,起床铃响,孩子们相继起床后,护理部的工作人员就开始逐个指导和帮助孩子们穿衣、洗漱、整理卫生、吃早餐、送孩子入学、课程训练……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我愿意投入身心呵护他们成长。”从最开始在护理部负责儿童的日常起居,到现在在德育室负责孩子们的教育辅助和学习辅导,王玉每天都忙碌而充实。“其实我们在福利院工作,虽然都有明确的岗位分工,但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都是“孩子王”,而且天天与孩子接触,跟每个孩子都有感情,和照顾自己的娃娃一样”。
5年前,原本在红原县民政局工作的王玉调入了儿童福利院。“因为之前在县民政局工作时接触过不少敬老院的老人和生活条件不太好的孩子,知道他们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帮助。而且我也特别喜欢小朋友,能到儿童福利院来工作是我无悔的选择。”王玉说道。
五年来,福利院的发展变化,王玉都看在眼里。“无论是设施条件,还是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在孩子教育成长等方面,更是有了质的飞跃;看到娃娃们不断学习成长,心里感到特别自豪和高兴”。
对王玉来说,最高兴的是每次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时候。“王阿姨,这次老师教的有点难”“王阿姨,学校的饭菜没得我们院里好吃”“王阿姨,学校里有时候没有热水有点冷”……只要孩子们回来,王玉就会和他们聊天,谈谈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在王玉心里,最担心和牵挂的就是刚刚上一年级的央金(化名)。“他们年龄小,而且寄宿制学校要住校,我怕她不适应。”开学的第一天,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们借来了三轮车,拉着低年级学生的床上用品、洗漱用品等送孩子们去学校。因为担心孩子小不适应新环境,在休息时间,王玉和同事们总会时不时的来学校,陪孩子们做运动、玩游戏,适应新的生活。
“我们学校开家长会,院里的叔叔阿姨们都要参加,我们在学校里有表演,他们也一定会来学校看我们。听我们说学校有点冷,他们就给我们准备了热水瓶,在我心里,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悉心的关怀,换来的是孩子们的认可和依恋。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王玉鼓励福利院的孩子们多参加文艺培训和表演。“我希望他们在成长的路上,能够更加的自信和开朗,那我们的辛苦就没有白费。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让他们在福利院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虽然工作繁琐、重复,但是作为母亲,王玉一天也没有后悔过。“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渴望关爱的眼睛,哭闹着撒娇的模样,全部都印在我心里。用爱心工作就不会觉得辛苦。”
对于未来,王玉心里充满希望,“给孩子们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社会”。她坚信,只要带着爱去工作,就能让社会福利事业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辉。
笔者手记:在福利院里,记者跟王玉一道“查房”。无论她走到哪儿,身边总是围着一大群孩子。拉拉这个孩子的手,抱抱那个孩子,和这个孩子聊聊天,给那个孩子讲讲故事。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
《生命之灯》
致福利院里亲爱的叔叔阿姨们:
也许这不像一封感谢信,但是表达的却是我内心长年累月堆积的谢意。感谢您们在我的生命中亮起的一盏盏灯,一点一点的照亮前行的路。感谢在我生命中每一个点灯的人,是你们点燃了我们的希望,照亮那一个个美丽的梦。
失去爸妈的那一天,其实在我记忆里已经不太爱去回忆,只记得当时的感觉是天都快塌下来了。作为家里最大的姐姐,看着年幼的弟弟和妹妹,对于自己的将来只有迷茫和恐惧。
直到来到福利院,我们三姐弟的心终于安定下来。对每个失去父母的孩子而言,福利院便是那个能让每个孤独的灵魂都能栖息的地方,而院里叔叔阿姨无微不至的关心,更是将希望重新点亮。
“颜值越高,责任越大。”这句话是对韦叔叔的形象说明。三十余岁的他,穿上一件风衣便是标准的潇洒文艺青年扮相。可外表的帅气也难以掩盖他的辛苦与劳累。作为院长,他不仅要关心院里一百多个孩子的生活情况,还要关心大家的学习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甚至孩子们的娱乐活动他也操心。都说“男人四十一枝花”,但过度的操劳使他在这个年纪多了几许沧桑。院里最小的妹妹趴在他的肩膀上,从那本该乌黑的发丛里不知不觉中拔出很多根白发,让人不禁感到心酸。即使长了白发,可在我们心中,他依然是大家最帅气最全能的韦叔叔。
用“知心姐姐”来称呼王阿姨和文阿姨再不为过。她们有时候像妈妈般温柔,有时候又像姐姐般知心。犹记高考那年,文阿姨不顾夏天的炎热和路途的遥远,陪同异地读书的我参加高考。每次走出嘈杂的考场,看到那双温柔的眼睛时都感到无比的安定与幸福。当时同学不禁羡慕的问我:“那个每次在考场外等你的漂亮阿姨是你妈妈吗?”我笑着接过文阿姨递过的水,幸福的答道:“对,她就是我们的妈妈”!
而内心细腻的王阿姨,更多时候扮演着“情感专家”,像个姐姐一样倾听我们的忧伤和快乐。曾经多年都戴着“学霸”标签的我,经过高考的“滑铁卢”,做事不再那么自信,甚至会偶尔自卑。王阿姨总是不断鼓励我,让我在大学里不断的尝试演讲,主持,朗诵等。每一次的尝试,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会得到她的鼓励。无论悲伤或快乐的事都越来越喜欢和她分享。就这样,“情感专家”陪伴和我一样的兄弟姐妹们度过几乎所有的大学时光,而我也没让她失望,从“高考”的阴影中走出,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和很多人一样,当我第一次听到院里有一个“狼爸爸”时,脑海里便联想到动画片里那凶恶残忍的大灰狼。而当见到他的第一眼,便使我打消了恐惧。他如家中的所有长者一样,些许皱纹的脸上永远挂着慈祥的笑容,总是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即便生活艰辛也要微笑面对。如此祥和的人,为何大家却叫他“狼爸爸”呢?直到一次家长会签字时我才发现,原来他姓郎,是慈祥的“郎爸爸”而不是凶恶的“狼爸爸”。
如果胃“伤心”了,有食堂的杨叔叔开出一道道“灵丹妙药”,用好吃的饭菜来拯救味蕾;如果觉得不快乐就去和门卫张叔叔聊会儿天,他那乐观的个性和爽朗的笑声总是让人开心。还有那个天生扑克脸的东哥,虽然看起严肃,可我们都知道你对我们真诚的关心。
就这样,在你们的关心和爱护下,我们三姐弟和福利院其他孩子一样,在爱里度过了8年。
昨天夜里,我梦见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点灯人,照亮了一个又一个行路的人。
我知道,这终将不会是梦……
高璐
2018年2月5日
新闻推荐
在海拔2000多米的汶川县克枯乡大寺村,悬崖峭壁上形成一道道壮观的冰瀑景观
近日,受冷空气影响,在海拔2000多米的汶川县克枯乡大寺村,悬崖峭壁上形成一道道壮观的冰瀑景观,吸引了数千名来自成都周边的自驾游客和徒步游客,与惊艳的冰瀑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杨光富摄...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