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多扫几米远和谐又温暖

东营日报 2018-01-24 14:44 大字

图片本报评论员

一场不大的雪,让大地银装素裹,在给人们送来清新的空气的同时,也给人们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扫雪就成了大家的共识共为。

这雪的洁白,映衬着人性的纯真,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观点击得粉碎。

看看那些商户,各扫门前雪,那是落实门前三包的责任,而多扫几米远,则流露着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爱和友好;看看我们的居民,各扫门前雪,那是传统习惯,而多扫几米远,不光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邻里和睦的体现;再看看那些天还未亮就起来迎着寒风扫雪的环卫工人,他们按照责任区划分,认真地在道路上清扫铲除,为的是让清晨上班上学的人们安全顺畅地出行,冷和累都融入了无言的奉献之中……一条街道、一个社区、一个城市,正是因此而充满着高品质的温暖。

由此,联想到人们常说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它其实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知索取,不愿奉献”的代名词;说得更严重点,就是只强调个人而不关心他人、更不会关心国家命运前途的思想使然。

试想,如果各人自扫门前雪,汶川地震后能实现快速重建吗?如果各人自扫门前雪,1998年的特大洪灾我们能取得胜利吗?如果各人自扫门前雪,肆虐的非典,我们怎么能够战胜?如果各人自扫门前雪,东营能从盐碱地上崛起成为宜居宜业、美丽富饶的全国文明城市吗?……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是因为,有无数个你我在内的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跨越了一个又一个关隘,才在大灾大难面前展现出一个民族团结一心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此情此理,于国亦然,于家亦然,于人亦然。

就像这扫雪一样,大家都伸手,多扫几米远,和谐温暖会更长远。

新闻推荐

云上的歌声

■本报记者唐召怡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大量羌寨羌碉严重受损。十年来,在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政府的支持下,抢救、保护、发扬羌文化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你听说过“苕西”和“西忍木”吗?“...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