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一流争做济南出彩民政人 敢担当勇攀优抚事业新高峰——济南市优抚医院惠民服务工作纪实

济南日报 2017-12-12 11:34 大字

医务社工在病房开展社工项目。 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洪武(中)到市优抚医院调研。(杨晨 摄) 患者正在进行康复治疗。优质床前护理□本报记者

杨晨 兰萃

通讯员

杨勇 吴华

编者按

长期以来,精神卫生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而济南市优抚医院,凭借其在精神康复领域的独树一帜,不断强化省会意识,拉高工作标杆和工作标准,各项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这为省内其他地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近年来,济南市优抚医院在市民政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一手抓好硬件建设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一手抓好队伍建设提升精神境界和思想水平,以“党建统领、医院管理、硬件设施、队伍建设”为主要抓手,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开展“四学四比四做”活动,在院内开展“创一流、敢担当,争做出彩民政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相关科室的每周业务培训日、小课堂和邀请专家讲座活动亮点纷呈,促进医院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勇攀高峰,呈现了“比学赶帮超,争做排头兵”的良好态势,力争两年内达到省内精神康复的一流水平,真正成为精神病患者的“心灵港湾”。精神康复:衔接医院和社会的桥梁

打造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理想家园”

当前,精神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得了精神疾病会导致心理和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损害,但并不一定会导致终生的残疾。”事实上,国内外众多的研究实践证明,只要尽早开始接受系统的精神康复训练治疗,许多患者完全有可能恢复和提高其社会功能,从而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精神药物的治疗也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但单纯的精神药物治疗不可能解决患者康复过程中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只有创造一个温馨而个性化的康复环境,才能使广大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障碍等问题真正得到改善,减少疾病复发。而在市优抚医院精神康复中心,就已经创造了这样的一个优越的康复环境,成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理想家园”。当然除此之外,要真正让精神障碍患者实现独立生活、自食其力、公开就业、回归社会的康复目标,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精神康复是一条“回家”之路

这里提到的“回家”,是使精神障碍患者能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自食其力、重返社会,甚至公开就业。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年来精神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而精神疾病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不仅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有学者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约有20%至30%左右完全康复,其余的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功能障碍。

大多数患者有着相似的经历:慢性起病,症状逐渐加重,激越,强迫住院,被动地出院,出院后短暂服药,减药,停药,复发,再次强迫住院;又或者,长期滞留在精神疾病医疗机构。精神康复是指运用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综合协同干预手段,尽力纠正或减少各类精神疾病所带来的家庭和社会问题,预防复发,减少精神残疾发生,恢复和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并最大程度恢复其因病受损的学习与劳动能力,使能自食其力、重返社会,甚至公开就业。而精神康复基本原则就是功能训练、全面康复和重返社会。精神康复主要包括:“个人生活能力的康复、家庭生活技能的康复、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社交能力康复、职业能力康复”等5个方面。精神康复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或恢复其原有的社会功能,使其能较好地完成其社会角色。因此社会功能的训练、再训练或重建成为精神残疾康复的主要内容。

精神康复是一个艰巨的“工程”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施行精神康复,是一个艰巨的“工程”。

首先作出康复评定:先要对患者的功能缺损作出康复诊断,康复评定不在于诊断患者患了哪种精神疾病,而是评定患者已有的功能缺损。其次确立康复目标:根据病情及患者实际社会功能缺损的情况,康复诊断,以及家庭、社会对患者的角色要求,为患者确定切合实际的康复目标。再次是制定周密康复计划:根据康复评定和康复目标,制定周密的康复计划,如由康复师讲述照看孩子的方法,使用模拟的玩具娃娃进行模拟;教给患者如何用钱,如何上街购物、买菜;怎样洗菜、炒菜、做饭等。康复计划的实施最好是在家庭、社会等要求达到康复目标的环境中进行。市优抚医院就在康复中心专门设立了模拟家庭环境的“居家训练康复项目”,用于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最后进行康复治疗的评定:康复计划按时完成后,应由康复师或精神科医师评定康复实施的实际效果。

精神康复的一个“济南样本”

济南市优抚医院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集治疗、康复、休养三位一体的独有特色,通过不断拉高工作标杆和工作标准,各项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并成为业内争学习的“济南样本”。据了解,市优抚医院是一所政府主办的社会福利性二级专科医院,主要担负着全市11个(区)县优抚对象健康休养和医疗保障工作,承担着复退军人中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预防、康复工作及优抚对象中精神障碍患者的巡访、巡诊工作;还承担着济南、聊城和德州市复退军人精神残疾鉴定工作;担负着全市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能力、无法定赡养和抚养(扶养)人“三无”人员中精神障碍患者的收治和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的救助及救治工作;承担着低保家庭中精神障碍患者的救助、救治工作;除担负着民政部门的职能外,还承担着社会上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治疗、康复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倾听精神科医生的成长故事

精神科医生作为一份特殊职业,已经开始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他们的职业生涯与同行相比枯燥而充满风险,可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去坚守,仅凭这一点,他们就值得人们去更多关注。在市优抚医院,就有不少普通的精神科医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始终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宗旨,争创一流、敢于担当,不仅要做医院“发展排头兵”,更要努力成为民政系统内的“出彩民政人”。请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市优抚医院,去认真倾听精神科医生一个个不同的成长故事。

“患者认可就是最大褒奖。”●赵继舒(精神科三病区主任)

“作为一名精神科病区主任,除了应该具备不怕吃苦、敢挑重担、敢于承担风险的品质,还必须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在治愈患者肉体上的创伤之后,还必须抚慰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创伤”。1979年刚参加工作之初,赵继舒就坚定自己的信念:“应该为患者、为患者家属、为单位及社会做点事情。”

有一次120急救车送来了一位自杀未遂的精神障碍患者,当时患者病情很重,全身有近10多处的外伤和褥疮,身体非常虚弱,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家属直接提出由赵继舒来收治。面对患者家属的信任,赵继舒全力投入到该患者的治疗当中,在给患者做了全面检查之后,详细地制定出治疗方案,每天亲自给患者进行褥疮换药,一次就要两个多小时,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患者终于康复出院。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上面赫然醒目的印有八个大字“华佗在世妙手回春”,“作为一名医生能获得患者家属的认可,这就是最大的褒奖”!“发挥老党员的榜样作用。”●田月礼(精神科二病区主任)

田月礼是市优抚医院二病区主任,数十年来,田月礼专注于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治工作,尤其擅长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疑难杂症的诊断与药物治疗。他不仅业务精湛,政治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还在工作中时时处处起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冒着余震危险前往灾区,积极开展对受灾群众的心理辅导与干预,做好抗震救灾人员的身体保健。因成绩突出,被评为济南市民政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曾获市民政系统“医疗岗位技术能手”、“岗位技能标兵”等荣誉。

田月礼今年年底即将退休,但他仍然无怨无悔地奋战在临床一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高尚的医德、医风在单位开展的“四学四比四做”活动中,为年轻人树起了学习的标杆和榜样。

“以仁爱之心善待每位患者。”

●庞琦(精神科医生)

“平凡的他就如同漆黑夜里的一盏灯,照亮了精神患者回归的方向。”80后的庞琦是一个有爱心的医生,他在年少时便立志学医,为了减少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做精神科医生。他对患者充满同情,对工作满怀热情,以解除患者痛苦为自己最大的使命,把患者的满意作为衡量服务的重要标准,坚持人性化医疗服务,以仁爱之心善待每一位患者,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赢得了患者的信赖与感动。先后荣获市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院先进个人、院优秀医生等荣誉。

面对精神障碍患者,他不嫌脏不嫌味,不怕被打骂,总是冲在最前面,为其检查并治疗,还会亲自为他们更换衣物、喂食喂水。他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对精神疾病医疗工作的执着追求与奉献,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同行的尊敬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崇高风范。

“一定要对患者负责。”●王忠敏(精神科四病区主任)

医乃仁术、善德为本,医德承载生命,爱心传递真情。王忠敏从18岁就到市优抚医院参加工作,在精神科病房一线一干就是38年。他从当初的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现在的四病区主任,不仅是医生护士敬重的病区主任,更是患者和家属信赖的好医生。他所负责的病区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病区,个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病区主任。

“一定要对患者负责。”是王忠敏经常说的一句话。坚持每天早到病区一个小时,询问患者病情,了解病区夜班工作情况,是他的工作习惯,也是他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他坚持业务学习,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将新理论、新方法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不断探索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方法。他不仅要求自己进步,还坚持指导实习医师工作,积极为医院培养医疗人才。在他的带领下,四病区上下团结一心,亲如家人,成为各病区争相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孙晓丹(精神科医生)

“大学至善,大医精诚”,她叫孙晓丹,是一名实干担当的精神科女医生。投身精神卫生工作15年以来,始终不忘初心,在工作中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敬业精神,在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力争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乐于奉献。曾荣获市民政系统“岗位技术标兵”、“岗位技术能手”,多次被评为“市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院先进工作者”、“院优秀医生”。

“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她所在病区50多名住院患者、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总是冲锋在前,从未推脱、从未畏惧、从不嫌弃。她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关爱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水平,努力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医疗措施,保证了患者的康复、稳定、回归社会。

“精神科医生必须是全能医生,除需要掌握精神科和心理学知识外,还必须在一定层面上掌握常见内、外科疾病的诊断要点和处理原则”。工作中她虚心学习、锐意进取,努力做到业务上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爱的光芒照亮精神障碍患者的世界

精神卫生战线上的护理团队风采

精神科护士每天置身于“被颠倒的世界里”,面对的总是喜怒无常的面孔、突如其来的喊叫和狂乱无度的喧嚣……在市优抚医院,有这样一支护理队伍,她们与精神障碍患者直接面对面接触,从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漠然无知、心存恐惧,到逐渐了解他们、同情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从而窥见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对于精神科的每位护士而言,心里的那根弦时刻紧绷着,所有异常的声响都可能是危险的信号,她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冲在前面,边跑边掏钥匙,备保护带,查看物品,然后麻利地打针、喂药、鼻饲、擦澡、心理疏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的生活就像是紧了发条的闹钟。许多精神障碍患者个人卫生极差,有的被110或120送来的时候,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浑身散发着恶臭,见者唯恐避之不及。护士们不管他们多么的脏,也会亲自动手给他们洗澡并检查身体,修剪指甲,喂饭喂药,不怕脏不怕累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家人般的温暖可以让患者的情绪很快就安稳下来,愉快地接受治疗。现在院里很多80后、90后的青年护士在老护士们的言传身教下,也都快速成长起来,能够独立处理这些事情,虽然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的孩子,但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她们,绝对令人刮目相看。

正如该院一位老护士长所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次进入病房时,我都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来看待,即使患者住院期间对我再打再骂也不会放在心上,只要他们安心治疗,只要他们说一句谢谢,那我们心里就会美美的,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6年,市优抚医院有12名从事一线临床护理工作35年以上的护士被省卫计委授予“健康守护天使”称号。在精神障碍患者的狭小世界里,她们这些精神科的护士才是真正的“提灯女神”,用一点点爱的光芒,照亮了精神患者们的整个世界。让“绿丝带”

飘起来

做实、做亮医务社工服务品牌

近年来,济南市优抚医院不断创新社工服务模式,拓展社工服务内涵,充实社工服务内容,提升社工服务水平,不断做实、做亮优抚医院社工服务品牌,使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形成了具有济南市优抚医院特色的社会工作拓展模式。特别是在精神康复领域,由该院医务社工开展的“绿丝带”社工服务项目仿佛一阵春风,轻轻柔柔地吹入患者心中,让人感到一份特别的温和与平静,这已经成为市优抚医院社工工作的一大亮点。

1支社工团队 赢得多方赞誉

近年来,在济南社工协会的专业指导下,济南市优抚医院社工工作提升和拓展明显,医院成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刘万峰院长亲任组长,并创新性地提出“一支专业社工团队、两大社工服务领域(医务社工和优抚社工)、三个社工服务理念”的123社工服务模式,取得积极成效,受到服务对象和家属们的广泛认可,获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今年上半年,济南市社工调研组一行数人到市优抚医院考察调研社工工作,并对该院社工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其“条件高大上、活动接地气、服务有特色”。在随后举办的“第五届济南社工年会暨社会工作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市优抚医院更是不负众望,在会上获得多项表彰,市优抚医院院长刘万峰继去年获得“第二届齐鲁和谐使者”荣誉后,这次又一举斩获“社会工作特别贡献奖”;医院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组荣获“优秀社会工作服务团队”和“优秀社会工作信息宣传先进团队”等殊荣……医院专业社会工作获得行业全面认可。

3重角色定位 打造高效服务

“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理论和技能,逐步恢复精神康复对象的社会功能,为重新融入社会提供可能。”刘万峰院长告诉记者,医务社会工作性质的多层次,决定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多重角色。基本角色是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临床医疗服务,以期抚慰精神康复患者不良情绪,丰富日常住院生活内容;其次,把将人文关怀、全人的概念、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等价值观念与价值目标引入临床医疗服务过程中,改善精神康复对象传统的住院生活模式,帮助精神康复对象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此外,还可以预防、降低患者面临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增进精神康复对象间的人际沟通,提高其住院满意度和幸福感。

6个社工主题 激发患者潜能

针对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社交能力弱、社会功能水平低的现象,市优抚医院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赋权增能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等,有针对性、计划性、规范性地设计积极开展了推进“绿丝带”社工服务项目,具体包括“爱心港湾工作坊”、“趣味万花筒”娱疗小组、“缤纷阅读季”读书小组、健康生活习惯养成小组、“心相伴 家温暖”休养员生日家庭聚会、“欢声笑语”艺术组等系列活动,通过医务社工开展服务,与精神康复对象携手,为其赋权增能,激发他们自助互助的潜能,帮助其最大程度恢复社会功能。

新闻推荐

从种脆皮李到开办农家乐发展生态旅游 吃“生态饭”大寺村脱贫有绝招

■四川日报记者敬松11月28日中午,在汶川县克枯乡大寺村,第一书记杜斌和几位乡村干部聚在村民杨军家。吃过一顿羌族家常饭,他们开始预备下午的会议,讨论起村里生态扶贫的下一步举措。2015年8月,汶川县...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