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叩响民族教育教研之门 记“李氏”团队一等奖汶川中学初中历史课题组

阿坝日报 2017-09-22 09:08 大字

■实习记者 陈芝丽记者 秦远俊

斗转星移,汶川中学已走过半个多世纪。

今天的汶川中学以其丰硕的办学成果和独特的学校文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阿坝州在马尔康市举行了阿坝州优秀教师和“李氏教育奖”颁奖典礼,汶川中学初中历史课题组荣获“李氏教育奖”团队一等奖。

颁奖典礼后,当被记者问及获奖感受时,团队代表吴国安说道:“能够获得这份殊荣,全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肩扛使命

汶中人自有情怀担当

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对学校而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对教师而言,是增强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对学生而言,是形成综合能力的必然路径……

肩扛如山使命,自有情怀担当。这支十人组成的“兄弟连”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从未忘记“师道”初衷,他们勇于探索,所有成员常年奔波于教学科研一线,即便当中很多人早已青春不在,但他们依然笑容满面,饱含热情。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团队。

在近几年的科研工作中,汶川中学初中历史课题组取得了骄人成绩。

在国家级刊物《中国校园文化探究》、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素质教育》期刊等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论文10余篇、县(校)级以上奖励的论文30余篇;以《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为代表,团队成员主研参研省级课题4项、获奖2项,主研参研州级课题3项、获奖3项……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吴国安由衷感叹,前面要走的路还很长,坚信只要有辛勤和汗水,就一定能成长和收获。

岷江河畔

桃李满园竞芬芳

汶川中学规范的工作体制、活跃的学术氛围为团队成员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条件。

人心齐,干劲足。接过历史课题科研工作以来,团队成员对科研工作进行了有效梳理,重新规范了科研工作流程,制定了相关的科研工作机制,解决了以往工作中信息不畅、前后矛盾、时效性差的问题,确保了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团队领导时常召开工作经验学习、交流会,给科研骨干、年轻科研员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肯定了他们勇于思考、努力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并邀请相关兄弟单位给予指导和帮助。

这些工作的开展让团队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也培养了大量的科研后备人才。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团队成立后不久就代表阿坝州参加全省教师历史赛课和说课活动,6人次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课题组有20余人次的优秀课例在近几年汶川县初中教师研讨会上展示,有的还在国家开放大学组织的中西部教师培训活动中展示。

这样的荣誉既离不开团队对有效教学积极、认真、务实地研究,也离不开自始至终贯穿团队工作中的“和谐互助”。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团队始终坚持‘以老带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相互感染。与此同时,内引外联,与成都九中、双流实验学校等内地学校合作,不断‘充电\’在团队中形成了良好的凝聚力。”汶川中学校长龙绍明一语道破团队高效的“秘诀”。

作为成熟的教研团队,近年来,汶川中学初中历史课题组教师所教的600余名学生参加全州中考,历史学科综合评比连续3年全州第一名,2015年全州第二名,培养了3名阿坝州学科状元,为全州初中历史学科树立了榜样。

小草缄言心底绿,花虽无名也为春。汶川中学初中历史课题组全体教师们的努力正化作叶叶扁舟,载动当地民族教育向更美好的前方航行。

新闻推荐

“老兵”丹妮

工作中的“丹妮”。编者按: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们像人类一样为了我们的平安和幸福而付出着、努力着,但它们口不能言,只是默默地从事着份内的工作。今天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角色,它不能...

汶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汶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