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尺讲台谱写奉献之歌 记“李氏”教师教育教学突出贡献者仁青磋

阿坝日报 2017-09-15 09:07 大字

■记者 哈斯满

“在梦中,我梦见最多的是同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我的神经……”晨操、早读、讲课、辅导、上晚自习、批改作业、备课,日复一日,构成了汶川县水磨中学双语教师仁青磋20年的人生轨迹。

看似简单的线条,倾注的是她全部的爱。在仁青磋的从教生涯里,她一直默默耕耘,无怨无悔。没有耀眼的光华,只有芬芳满天的桃李;没有惊天的伟业,只有平凡动人的事迹。她守在三尺讲台上,用忠诚实践着教书育人的诺言,谱写了一曲平凡而动人的奉献之歌。

1997年7月,怀揣梦想,仁青磋跨出了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门,凭着满腔热情,在红原县藏文中学踏上了民族教育的讲台。初为人师,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那一刻,自豪感与责任感在她心中油然而生。“为民族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她的诤诤誓言。

2010年8月,汶川县水磨中学开办双语班,她以生源县选派教师的身份,从红原县藏文中学来到了水磨中学执教藏数学。

作为来自他乡的选派教师,仁青磋深知双语学生学习的不易,特别是从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四县到水磨中学读书而远离父母的牧区孩子,无时不牵动着仁青磋的每一根神经。

在水磨中学执教的7年来,她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来自牧区双语班的孩子们。她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生病的学生去医院;多少次找来工具为学生修理桌凳;多少次雨雪天,把自己的雨伞让给需要的学生;多少次与有心结的学生促膝长谈,直到他们露出笑脸。

在教学中,她总是用“人人皆可塑”的观点,看待每一位学生,提升每位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她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设计最优化的教育方案,对学生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变“管”为“育”,处处体现“爱的智慧”。

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她用一名教师的奉献和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生活中,被孩子们称为第二个“母亲”,家长称她为“教育专家”,学校的老师们则亲切地叫她“知心大姐”。

“仁青磋老师是个勤奋钻研教学、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看待的好老师,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深受她的感染。同时,她还是我们的‘知心大姐\’,在工作上,给予我们精心的指导,在生活上,给予我们细心的照顾。”汶川县水磨中学教师夺基准码说。

“在教育一线,要做一名好老师,这是我的人生目标。”面对同事的赞许,仁青磋说。弹指一挥间,20年已经过去,凭着对民族教育事业的执着,仁青磋依然坚持战斗在民族教育的第一线,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10年5月,参加红原县数学教师技能竞赛获双语组一等奖;

2015年9月,获得暨南大学汶川教师关爱学生奖;

2016年5月,被评为汶川县优秀德育工作者,所任班主任的2016级7班被评为汶川县优秀班集体;

……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仁青磋努力工作和辛苦付出的肯定,更是她坚守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品质最好的注解。

回顾20年的教学历程,从付出辛劳到收获一片桃李芬芳,仁青磋把自己比喻为一名在岁月长河中的摆渡人,用责任与爱心,把一届届学生送到理想与成功的彼岸,而自己也收获着快乐与幸福。

新闻推荐

汶川县加强医疗废物 分类收集及处置督查工作

本报讯(高华卢国彤)日前,汶川县卫生执法监督所执法人员对该县中医院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处置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执法人员重点检查了县中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医院是否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