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都青年儿童文学作家麦子荣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成都日报 2017-09-05 01:48 大字

成都青年儿童文学作家麦子手持著作《大熊的女儿》

记者昨日获悉,成都青年儿童文学作家麦子著作的《大熊的女儿》荣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该奖项是同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列的中国四大文学奖之一,是我国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自2015年问世以来,《大熊的女儿》已4次再版,获得无数大小朋友的喜爱。

11岁的女孩老豆从小没有见过妈妈,她唯一的依靠只有爸爸尹格。然而一天早晨醒来,爸爸不见了,他的房间里躺着一只大熊。原来,尹格因为工作的重压、对待人际关系的冷漠患上了“异形症”,老豆没有向命运低头,义无反顾地带着大熊走上寻爱之路……这样一篇奇思妙想的小说《大熊的女儿》就出自麦子之手,是一部关于现代人迷失自我又历经千辛万苦找回自我的动人寓言。

近年来,成都儿童文学创作活跃,屡屡获得大奖,杨红樱、邱易东、麦子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已成为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名家和顶尖文艺人才的集群效应,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7位评委全票通过

靠典型情怀的表达胜出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1986年由中国作协创办,4年一次,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记者了解到,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共有464部作品入围参评,经过27位评委公平公正地严格评审,最终,小说、诗歌、童话、散文、报告文学、科幻文学、幼儿文学7大类别共18部优秀作品获奖。

本届评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邱易东向记者介绍,仅小说类就有270多部作品参评,竞争异常激烈,“但麦子《大熊的女儿》获奖,没有丝毫悬念。27位评委的点评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温暖。这是一个披着荒诞、夸张外衣,骨子里却满怀温暖的故事,最终获得27位评委全票通过。”

本届评奖是对4年来全国儿童文学创作成果的总结,在邱易东看来,麦子在《大熊的女儿》中,努力探询、思考、把握处于急剧变迁中的童年生活现实,塑造了儿童文学创作罕见的典型形象。老豆在酷酷的外表下,隐藏着温暖、坚强、勇敢和担当。这个典型童年角色的塑造是对当代童年独特气质的一次有高度的文学提炼和表现。“现代人的迷失与自救,正是大熊父女的奇特旅程向我们揭示的奥秘,让我们看到人类当下的困境并寻找出口,怀着对身边人、对世界满满的爱向前走。这样一种典型情怀的表达,正是《大熊的女儿》能够胜出的原因所在。”邱易东说。

为自己取笔名麦子

望作品像饱满麦子滋养读者

令人意外的是,这本被誉为有较高创作起点和纯文学品质的小说,作者麦子却是心理咨询师半路出家,写出《大熊的女儿》时,她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仅7年。麦子本名廖小琴,70后。麦子透露,开始儿童文学创作是因为她在汶川地震后的一段经历:“地震后,我到华西附二院做心理辅导志愿者,给孩子们买了很多书。一个在地震中失去家人的小女孩,在我去了三次之后开口对我说,“《豌豆公主》很好听”,这是她遭遇变故后,我听到的她对外界说的第一句话。我被文字所蕴含的力量深深震撼,于是走上了儿童文学创作之路。”麦子说,安徒生是对她创作影响最大的作家,“我认为安徒生作品里无处不在的爱和悲悯,是后来的儿童文学作家很难企及的。”

“麦子”这个笔名的由来,是因为她忘不了家乡那片金黄的麦田,“我希望我的作品像麦子那样饱满,能滋养读者,又有尖锐的麦芒,保持着人格和思想的独立。”麦子对记者解释说。正如笔名中蕴含的那份深意,麦子从2008年开始的儿童文学创作,富有艺术探索精神,她的一系列作品丰富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面貌,开辟了儿童文学创作更多可能性。

成都创作氛围温暖

麦子的作品都打上成都烙印

两年后的2010年,麦子获得创作生涯第一个大奖:童话故事《菊奶奶的最后一件新衣》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这篇童话讲述了菊奶奶在去世之前,将自己一生的美好记忆一一梳理,并将自己缝制的最后一件华美衣服送给死神,淡定面对死亡的故事。文笔优美,韵味悠长。和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一样,将人生最后的美好创造馈赠给他人,何尝不是生命存在的价值!此后,麦子的作品屡获大奖,绘本《棉婆婆睡不着》荣获“第四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大熊的女儿》荣获“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麦子是成都文学院2014—2017年签约作家,她感慨地说,这四年,正是她创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四年,“成都的创作氛围很温暖,文学院就像一个大家庭,给了我物质和精神上的极大支持。说实话,一部作品的创作漫长而孤独,但心中想着有文学院作后盾,有同行们的友善鼓励互助,心里就很踏实。更重要的是,文学院给我提供了很多学习、研修的机会,可以说,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深深打上了成都烙印。”

未来写作立足成都

创作传播天府文化内涵的绘本

谈到《大熊的女儿》的创作缘起,麦子提到当下最常见的一个场景对她的触动:“有一天等车时,我突然发现身边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通过各种即时通讯工具,我们可以知晓天下事,但却对身边人一无所知,我们不应该这样。”在这种审视和反思中,她写下了《餐桌旁的红帽子》等七八篇软科幻作品,发表后得到广泛认可,但她仍不满意,认为还应该有一股更强大的力量去直面这种困境,解决这种时代病。“后来,我就创作了《大熊的女儿》,希望借着这本书,提醒大家去坚守一些美好的东西,友善地去面对世界和他人。”

最近,麦子正在创作以成都老茶馆和川剧为素材的儿童绘本,传播天府文化内涵。记者问麦子“你最想在作品中传递什么给小朋友?”她的回答是:“爱、友善、温暖、乐观、哲思、诗意、有趣……我相信,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我得先让自己美好起来。”她说,“创作传播天府文化的绘本,因为天府文化滋养了像我这样众多的成都作家,每位创作者都想写得越来越好,怎样才能做到呢?我认为,必须植根生活、植根丰沃的文化土壤,才能不断刷新自己。”在创作属于中国孩子自己的故事之路上,麦子有信心立足成都,继续走下去。

本报记者 陈蕙茹 摄影 张青青

名家声音

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

我的创作养分 都是成都给的

“很多人都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要说,成都是一座人杰地灵,出名家、大家的地方。”昨日,身在北京的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在电话中对晚辈麦子获奖表示祝贺并告诉记者,成都是一个“养人”的城市,“这里是文学艺术人才成长的天然沃土,不仅历史底蕴深厚,也很时尚现代。从文学领域的阿来、麦家、翟永明到绘画领域的周春芽、何多苓……当代成都在文学、绘画、设计等领域名家大家辈出。”杨红樱真诚地说,“随着成都发掘文艺新人、培养文艺名家的力度不断加大,相信将涌现出更多的全国文艺领军人物,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奠定坚实基础。”

杨红樱告诉记者,她的创作养分都是成都给予的,“我小时候常在杜甫草堂玩,这里有我最美好的童年回忆。”她说,在成都的童年生活和经历,对自己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我小时候每周末都会去人民公园划船,儿时的记忆成为我后来创作的灵感源泉。”杨红樱说,《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里的翠湖公园,就是以人民公园为原型,湖边的防空洞,就是作品中的秘密山洞。不仅如此,还有不少成都的景点被杨红樱“就地取材”写进了作品,比如《笑猫日记:孩子们的秘密乐园》里的楠木林,原型就在杜甫草堂;而在《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等作品中,读者都可以找到不少成都的景点、风俗,“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是每一个成都作家的使命,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相信一定会让更多人领略到成都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杨红樱说。

本报记者 王嘉

新闻链接

成都儿童文学创作成绩辉煌

■在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上,蔺瑾的短篇小说《冰河上的激战》获奖。

■邱易东的诗歌《到你的远山去》和报告文学《空巢十二月:留守中学生的成长故事》相继获得第三届、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杨红樱以《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奠定了她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地位。

新闻推荐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在北川举行 发挥基地平台作用 推动两岸交流合作

本报讯(记者郭若雪)昨(3)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在北川举行。国台办交流局局长黄文涛,省台办主任周敏谦,省台办副主任赵宇,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学民,市政协副主席李京平出席授牌仪式。授牌仪式上,...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