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健康诗城我先行” 打造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强后盾

皖江晚报 2017-08-30 13:41 大字

李琳给病人做针灸治疗。陈翔云摄

卫生计生工作关系每个人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近年来,马鞍山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培育打造了“健康诗城我先行”1+x特色党建品牌。

在“健康诗城我先行”的引领和带动下,各直属单位和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推进“党建+卫生计生”深度融合,打造了十大基层党建特色品牌。

虽说每个品牌的内涵和理念各有侧重,但目标只有一个,即围绕卫生计生执法、应急、救援、献血工作重点,提升党性修养和业务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保障。

关键时刻勇担当为生命赢取每一秒

两年两度跳湖,奋勇救起落水少年和轻生女子,荣登2013年9月“中国好人榜”,他就是马鞍山市紧急救援中心驾驶员喻安。

“在他人眼中,我们仅仅是司机,只要保障安全、及时出警就行了。其实不然,我们也是急救人员,定当全力以赴抢救生命。”回想起数年前的救人场景,喻安说道,作为党员,在关键时刻更要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喻安的事迹只是市紧急救援中心众多党员的一个缩影。2016年,一市民突发心梗,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得到了及时救治,最终抢救过来了。还有一次,一孕妇羊水破裂,孩子在救护车上出生了,随后该女子出现产后出血症状,急救人员利用车上的现有设备进行施救,最终母子平安。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喻安们”通过实际行动,为救援中心党建品牌“急救耀党旗,服务当先锋”增光添彩,展现“责任维系患者,真情承载生命”的品牌理念,践行着救伤扶危,厚德载物的宗旨。

“急救人员的工作很辛苦,有时候一顿饭要分好几次才能吃完。”喻安介绍道,这些困难都能克服,只要为患者多争取一秒,他们就多了一份生的希望。

严控每个细节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刘洋是马鞍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卫生监督二科科长,在日常工作中,他和同事经常遇到这样一种现状:一些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很难掌握国家的相关卫生标准。标准不能有效落实,就会给消费者健康带来隐患。

面对难题,党员干部积极谋划,开动脑筋。最后,他们采取图片化培训方式,把所有公共物品的消毒流程用图表的方式进行展示,代替了原来的文字表述。“这么做一目了然,提高了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的消毒效果。”刘洋说道。

“仅有消毒流程还不够,细节很关键,为了避免‘一块抹布擦到底\’的情况,我们推出了分色管理制度。”刘洋举例说,“我们规定,清洗恭桶的时候,绿色的抹布擦座垫,红色的抹布擦底座。”

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公众健康权益,但他们依然不敢放松,甚至提前谋划工作。

2016年,一项名为《马鞍山市公共场所PM2.5污染水平、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的研究》的科研项目顺利结题。“我们选了35个公共场所作为监测点。工作很辛苦,尤其是党员干部,放弃了节假日,从早到晚进行数据监测。两年多的时间,仅监测数据就有一尺厚。”刘洋介绍道。

“这项工作可以用未雨绸缪来形容。”刘洋解释说,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为国家标准的出台提供了数据支撑。此外,它也是党建和卫生监督工作高度融合的一种体现。

“爱心党建”聚人心引领社会新风尚

有一位市民,在马鞍山经开区某单位工作,数年前,他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从此以后,他不仅年年来,还动员他的姐姐来献血。还有一对夫妻,丈夫累计献血28600毫升,妻子累计献血9200毫升。

“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有些人献了一次血后,就成了无偿献血志愿者,并动员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科长孙焘介绍道,上述情况的出现,得益于血站多年来开展的热情服务。

“现在,所有的党员都树立起一个观念,对于前来献血的市民,把他们当成朋友来接待。”孙焘解释道,你内心的热情可以感染对方,让献血者有一种成就感。他们的成就感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这也是血站党建品牌“爱心党建,生命续航”内涵的一种体现。

如今,优质的服务成了一个品牌,同时吸引了社会组织的加入。2017年8月初,市中心血站和公益善食馆志愿者服务总队发出倡议,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缓解医院夏季临床用血的压力。倡议发出后,市民纷纷响应,有61人检验合格后成功献血,总计19600毫升。

传递“生命火种”彰显诗城大爱

2005年6月,马鞍山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成立,这是安徽省首个无偿献血志愿者社团。12年来,该协会会员累计献血量约200万毫升,构筑起了一道临床应急用血的生命保障线,捐献的血液不仅用于保障马鞍山市各大医院的临床需求,还多次为周边城市提供紧急供血援助,赢得了广泛赞誉。为了更好地发扬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2014年,协会党支部成立,在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基础上,创新高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涌现出一批获得国家级表彰的党员志愿者,由此,协会党支部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公益社团党建之路,并荣获马鞍山市星级服务型党组织称号。

“目前,协会有志愿者300多人,其中党员志愿者约60人,只要是符合捐献条件的党员志愿者,都是献血和捐献血小板应急队伍的一员。”协会党支部书记徐曲明表示,即便是在春节假期,他们也随时待命,遇到危急患者,立即献血救人。

2016年4月,芜湖一位急性白血病患者文先生命悬一线,急需输入血小板,才能保住性命。但是,文先生的血型比较特殊,属Rh阴性A型血。Rh阴性血型在汉族的人群中大约只占千分之三,俗称“熊猫血”。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紧急向芜湖市中心血站求助,经查血库并没有Rh阴性A型血库存。无奈之下,患者的女儿通过网络辗转联系上了徐曲明。因为在马鞍山市无偿献血协会旗下,有一支安徽省唯一的稀有血型志愿者服务队,成员100多人皆为“熊猫血”,被称为马鞍山市的流动“熊猫血”血库。得知情况后,徐曲明当即表示全力帮忙。很快,马鞍山市三名“熊猫血”党员志愿者奔赴芜湖市中心血站,文先生化险为夷。其实,这已经是近两年来,协会稀有血型志愿者服务队第二次为芜湖患者紧急献血了,马鞍山志愿者跨城救助让稀有血型不再稀缺。

“多一个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就给那些需要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多一份希望。”徐曲明表示。2009年,马鞍山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冠名红十字,2010年承建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配合市中心血站具体实施造血干细胞宣传、采集工作,承担捐献者高分辨、体检、捐献以及造血干细胞护送的全程志愿服务。其中,党员志愿者是服务队的骨干。每逢国际红十字日、世界献血者日和世界艾滋病日等,服务队都会组织实施大型广场集中采样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让大家了解捐献对身体无碍,呼吁更多人参与。

2015年7月11日,从印度新德里传来消息,《皖江晚报》党员志愿者刘志文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已成功注入了患病的印度少年体内。“这是我国首例对印度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徐曲明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初捐献的每一个“画面”:2015年7月4日,刘志文启程赴京捐献造血干细胞,7月5日上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接受注射动员剂,7月9日接受了造血干细胞采集。7月10日,印度骨髓库两名工作人员“接走”了取自刘志文身上的造血干细胞,并于11日到达新德里,使得16岁的患病少年成功完成了移植手术。

刘志文只是马鞍山多位捐献者中的一员,截至目前,中华骨髓库马鞍山工作站已经有22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占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总捐献数的五分之一,马鞍山市捐样志愿者队伍人数也已经由最初的1000人上升至4700人,各项工作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且位于全国先进行列。

眼下,在公益团队百家争鸣的新环境下,身为马鞍山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徐曲明又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扬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坚持走自身特色的公益之路,以便更加充分地发挥党支部的模范引领作用!他希望和协会的志愿者一起继续努力,帮助更多的人!

多说一句多学一点赢得更多信任

李琳,马鞍山市中心医院门诊针灸科医生,中共党员。在同事眼中,她就是“标杆”,是大家学习的榜样。面对赞许,她认为自己只是尽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每周一和周二上午,前来门诊看病的人很多,某些时段甚至特别集中,因此需要分诊。“有的病人不愿意去别的科室就诊,这时,我就得和病人商量,希望他们下午来治疗。”李琳解释道,你仅仅说一句“下午来”,会让对方觉得是在推诿。这个时候,就需要和病人沟通交流,提出下一步治疗方案,如此一来,病人会觉得“医生是在为我们考虑”。

“医生多说一句,不仅让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也减少了医患纠纷。”中心医院院门诊党支部书记唐雯认为,职工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医院的声誉,作为党员,更要以身作则,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除了“多说一句”,李琳还喜欢“多学一点”。“把分内的事做好,得到病人的信任,这就尽到了一个医生的职责。身为党员,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李琳举例说,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她会借鉴一些西医的方法处理某些病症,有时还会邀请相关科室的医生前来会诊,仅仅停留在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是不行的。

“我经常去推拿科,向廖医生请教,他的知识面很广,给了我很多启发。”李琳坦言,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疗效不佳,她就要考虑是否引入牵引、推拿或者其他的方法。

在本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他们的就医感受。对于这一点,唐雯深有感触,她说:“党员形象就是岗位形象。院门诊党支部共有47名党员,除了业务学习,政治学习同样抓得紧。”

据悉,一直以来,院门诊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增强党员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时间上,党支部根据门诊医疗工作的特点,开设微信课堂,不定期发布学习内容,采取自主和集中学习的方式,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收到良好成效。

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院门诊党支部连续5年获医院“先进党支部”称号,2016年荣获马鞍山市卫生计生委“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此外,2012年至今,先后有7人递交入党申请书,充分体现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唐雯介绍,通过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党员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氛围,大家相互支持、相互学习,为患者排忧解困,提供优质服务。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就有感染力,就会传承下去,皮肤科的彭峰主任就是大家心中的“坐标”,她有很高的人格魅力,自身修养也高。

“彭主任是我职业生涯的一面‘旗帜\’,每当我求助于彭主任的时候,她总能给予我很多指导。她对待病人的态度,让我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李琳回忆道,有时病人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她说话依然慢声细语,不急不躁。她总是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要在医院,不管多晚,都要把事情处理好。

保障市民健康战斗在防病最前沿

在马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他被同事称为“艾防专家”,被艾滋病患者称为“守护神”。他就是马鞍山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科长朱宏斌。从2000年担任疾病控制一科科长开始,朱宏斌就一直战斗在保障市民健康的最前沿,先后获得“市政府三等功”、“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被省卫生计生委授予“安徽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称号,同年,在全省开展的“致敬白衣天使·精彩故事”评选活动中光荣当选“全省十佳医生”。

“搞疾病预防要和传染病打交道,一不小心是要被传染的。”朱宏斌表示,虽然危险重重,但是当你确定了人生目标或理想后,就应坚定地走下去。2003年,我国防治“非典”期间,接上级有关部门通知,马鞍山某医院急诊室收治的一名患者,在周边某市被省专家组怀疑患上“非典”。“疫情就是命令!”朱宏斌说,“当时作为市疾控中心第三防疫小分队队长,我被派去收治患者的马鞍山市这家医院急诊科进行现场调查。”回忆起当年,朱宏斌仍然记得很清楚。“到了现场,没多考虑,我带领小分队队员果断进入门诊部,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密切接触者样本、同时与指挥部取得联系,在指挥部的指挥下将密切接触者迅速送至临时隔离站,并对门诊部进行了全面消毒”。朱宏斌说,当时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两点,由于防疫工作及时到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6月初,朱宏斌和其他9名同志,作为安徽省援川防疫小分队队员,奔赴灾区抗震救灾。在灾区战斗了一个月,遇到很多困难和危险,也发生了许多感人事例。

莹华镇距成都97公里,是汶川大地震遭受重创的乡镇之一。“面对着震后的废墟和山体滑坡,当时心情非常沉重。”朱宏斌说,虽然长途跋涉,非常疲惫,但我们顾不上休息,立即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随时垮塌的房屋,夜以继日地开展传染病疫情监测、入户健康调查、消毒灭菌以及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监测等工作。在全体救灾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顺利完成了组织上交给我们的任务,实现了灾区无大疫的目标。“当我们小分队即将离去之时,我们和前来送别的当地群众抱成一团,痛哭失声。”朱宏斌说,那是患难与共的泪水,那是难舍难分的泪水,那是完成任务后喜悦的泪水。

为动员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2007年,朱宏斌倡导成立了马鞍山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并担任协会秘书长,积极申请全球基金、中美GAP项目资金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由于早期老百姓对艾滋病知识不了解,社会上谈“艾”色变。大学专业为预防医学的朱宏斌深知,有效预防艾滋病,防艾宣传是重点。谈及坚守艾防工作,朱宏斌心生感慨,“一些高危人群,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在刚开始接触时,往往会遭到干预对象拒绝。但是既然我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去坚持。”

“宣讲预防艾滋病知识,如果总是枯燥地说理论,不会有人耐心地听下去,只有从干预对象自身的健康及其家庭的责任等细节入手,干预对象才会配合。”朱宏斌说,高危人群并不是不通情理,只有相互尊重,宣讲工作才能顺利完成。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是我的职责所在。”朱宏斌说,许多默默无闻的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为此在履行着其神圣的职责,我将和他们一道继续努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文/本报记者汪清董磊

新闻推荐

汶川县绵虒镇小茅坪村开展了创建“四好村”综合知识竞猜活动

近日,汶川县绵虒镇小茅坪村开展了创建“四好村”综合知识竞猜活动。活动以各项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县情村情等为竞猜知识内容,通过与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相穿插的方式进行,吸引了当地群众积极参...

汶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汶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