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之源 和韵惠风(上)

阿坝日报 2022-03-25 11:30 大字

■车华强熊志恒图/文

马寿年,出生在松潘,今年已经七十三岁了。对于这位把一生奉献给艺术的老人来说,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笔触,让松潘古城的故事流传于世,是一件让他十分自豪的事。

位于松潘古城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雕塑正是他的得意之作。当初马老在设计这座双人雕塑的时候,尽可能地展示出一种不凡的气派。文成公主是大唐的公主,既要表现出她作为公主的矜持,又要表现出她作为一个佛教徒的虔诚,她双手合十造型,既生动,又充分展现了女性的美。

雕塑是实物,是对精神内涵的物化。透过雕塑本身,看向松潘的历史深处,我们能够看见的是一个“和”字。简简单单的一个字,演绎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传奇,也为它身后这座小城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作为有着六千多年人类活动史、两千多年行政建置史的松潘,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川西北高原,岷江之源。

历史上,这里曾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商贸军事重镇。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入藏的见证地,亦是藏羌民族走廊的重要节点,延续至今,成为了多民族聚居的和谐家园。

千百年来,在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文化上相互交融、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交织,造就了今天这样一座神奇的高原古城。

据2020年末人口统计,松潘县共有21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44.88%,羌族人口占11.18%,回族人口占15.28%,汉族人口占 28.52%,此外还有其他民族占0.14%。多民族的长期交汇促进血液的融合,让松潘的多民族家庭占比达到60%。

松潘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其多元化的格局是何时形成的呢?

根据有关史书记载,松潘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从早期的各部落,包括党项、邓至、白马、氐羌,到初唐,特别是公元638到公元641年,吐蕃和大唐在这里发生的“松州之战”,可以说促成了藏族和汉族在这里定居;以后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来自于西北、陕西等地的回族,也在这里定居,从那时,松潘就形成了藏、羌、回、汉等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基本民族格局。

从古至今,中国人始终强调“和谐”。“天时地利人和、和气生财、以和为美”,这些语言,无不彰显中国人“以和为贵”的理念。而在松潘这座小城“和为贵”的最初,则源于一次冲突。据史料记载,隋末唐初,从青藏高原崛起的吐蕃,与当时强盛的大唐碰撞出了火花。

公元 636年,松赞干布听说附近有许多藩国的国王向唐朝求婚,而且都得到了公主,因此他也向唐朝求婚,结果唐太宗不太了解他,所以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先把公主许配给了吐谷浑。松赞干布听后很生气,他说我要把吐谷浑这个竞争对手消灭掉。于是出兵吐谷浑,把吐谷浑打跑之后,他又派出20万大军,扬言唐皇帝如果不答应许配公主,就要进攻松州。初唐638年,吐蕃与唐发生松州之战,战止最后吐蕃谢礼退兵。

松赞干布在松州城下吃了败仗回去后,觉得自己的态度可能不行,于是再次诚心向唐朝求亲,唐太宗觉得他的态度非常诚恳,便慨然应允了这门亲事。

据记载,唐太宗非常重视此次和亲,在众多宗室女中仔细挑选,最终将尊荣大方、贤惠淑良的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而和亲的“和”字,也从此留在了松潘这座小城。唐、蕃的和平格局,在松州也就形成了。

文成公主缓缓西来,以她胸怀社稷平安的博大情怀,不仅在大唐松州演绎了一段空前绝后的爱情篇章,更是为各民族“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文化交融、相互并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成公主进入吐蕃,带去了大量的唐文化,包括各种书籍和工艺技巧,以及一些佛教的经典、佛像等。文成公主作为汉藏文化交流的使者,得到了藏汉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被代代歌颂,人们在大昭寺为她塑像,颂赞文成公主的歌曲至今也广为流传。

时至今日,无数的游客来往松潘,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雕像面前驻足观摩、合影留念,追溯历史上的那些故事,牢记先人们留给后辈关于“和”的传奇。

松潘在历史上就处于民族交接的地带,因此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非常多,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就越来越深,大家的通婚也越来越多,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也推进了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及发展,为今天松潘成为各民族和谐共居的家园奠定了基础。

从当年的松州城到如今的松潘县,如果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联姻象征着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大融合精神,那么松潘作为川甘青道商贸中心进行的“茶马互市”贸易,则为各民族在漫长岁月中的交往融合提供了最深厚的土壤。

松潘,处于中原农区和西北牧区的过渡地带,因此,这里也成为了异地商品贸易的集散中心。来自于内地生产的茶叶、糖以及海产品、布匹等物品,满足了民族地区人们的需要,如藏族群众有“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对内地茶的需求很大,他们用马匹、氆氇、虫草等外地稀缺的商品进行交易。这种经济互补情况,催生了以茶和马为代表性商品的“茶马互市”形势的出现,并在中央王朝的提倡下发展起来,逐渐繁荣壮大。随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各民族彼此间也愈加了解和信任,作为贸易交通要道的松潘,也就成为了南来北往人们最喜欢的驻留之地。

渐渐的,陕西会馆、川北会馆在松潘建起来了,川剧、秦腔在川西高原上唱起来了,文化和经济的互通促进了血缘的交融,民族联姻的家庭在这里大量产生,不同民族的节日被共同欢庆,不同的民族饮食被相互吸纳,不同的民族习俗被彼此尊重。松潘因此形成了兼容并包、相互尊重的多元文化大格局。

“茶马互市”一路到了明朝,松潘成为了著名的“五大茶口岸之一”,被誉为“西陲一大都会”。清朝乾隆年间,“茶马互市”作为一种官方交易制度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前后共历时一千余年。

“茶马互市”的淡出,并未改变松潘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格局。各民族间的长期交融,使得松潘人民心心相惜,友爱互助。正因为这份情感,历史上松潘县每逢遭遇危机之时,这里的人民也始终团结一致,爆发出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

(未完待续)

部分图片由松潘县新闻办公室提供

新闻推荐

绵阳新增3条高速公路纳入全省规划 进一步促进县域互联互通,带动沿线产业发展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毅)“绵阳要新增3条高速公路!”近日,市交通运输局规划科科长陈鹏程一脸高兴地说,省交通运输厅...

松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松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