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片口乡:茶马古道上的“小成都”
片口乡场
白草河流域的自然风光
片口老街
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距离绵阳大约百公里。古时,这里的白草河沿岸生活着白草羌部落,至明清时期这里被称为“石泉番寨”。1935年,红军来到这里设立了片口乡苏维埃政权。
在茶马古道作为交通要道的时期,片口乡曾经是北川前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市。1933年茂县叠溪大地震后,松茂古道受阻,片口乡所在的茶马古道成为四川盆地通往松潘的交通要道,片口场一度被外地人称为“小成都”。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毅胥江文/图
古老碉楼见证历史
在片口场场口,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碉楼。当地人告诉记者,过去这里有好几座碉楼,眼前这座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它曾见证古代发生在这里的战争。
古代,白草河沿岸生活着白草羌部落,1546年春,明朝官军对白草羌进行征伐,占领了位于如今白草坝的白草羌大本营。但由于语言、习俗方面的差异,日常管理仍由当地头人负责。在清代,“白草番地”的称谓逐渐演变成“石泉番寨”,但仍是石泉县的自治区域。直到1911年,全县政区重新划分,在片口设置复盛乡,这里才正式由石泉县衙直接管理。
1935年4月24日,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片口场,在此驻扎了3个多月,领导广大贫苦农民建立了片口乡苏维埃政权,这是片口首次成为乡名。红军将贫苦百姓组织起来,在这里播下了红色种子。红军北上时,人口并不多的片口有数百人参加红军。
1940年再次设乡,仍沿用红军所取的名称叫片口乡。北川解放后,仍设片口乡并沿用至今。
地处要道往来兴盛
片口乡场还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古街,当地前几年曾重修老街,将老街道水巷子重新打造,重现当年繁华。
片口虽然位置偏僻,却早在明朝末年就已形成乡场。片口场最初设在今片口场以东的磨盘沟,清嘉庆年间迁建于现址。经过数百年发展,片口成为北川的重要场镇之一,当时,这里出产碱、药材及野禽等,许多外地客商驻扎在这里收购。由于地处通往松潘和平武泗耳等地的要道,民族群众来此赶集者甚多,交易非常活跃,是当时石泉县边境上繁荣的重要市场之一。清代期间,许多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来到这里安居乐业,随着外地人的增多,片口的文化发展也非常兴盛。
1910年8月,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考察途中经过片口,当时的片口尚未设乡,但已经是成熟的集市。威尔逊在《中国:园林之母》中写道:(片口)“是一较重要的集市村。”他还写到:“我们所走的这条路在镇坪关附近与茂州至松潘的大路会合。”但为了寻找植物,威尔逊当时放弃了经过桦子岭的道路,改从泗耳、土城、黄龙前往松潘。
昔日繁华“小成都”
从北川进入阿坝的茶马古道,有三条主要路线:一条是从旧县城治城(禹里乡)经过墩上、土门翻过土地岭到达茂州,另一条经过片口、桦子岭到达镇坪再前往松潘,此外还有一条路经过江油、平武到达松潘。经过片口的这条茶马古道客流量较大,片口也因此成为许多客商歇脚的地方,羌藏汉各路商家在此聚会,片口场上会馆、饭店等比比皆是。在当时,成都有的商品,片口也能买到;成都流行什么,片口也不落后。在片口,天天可赶集,夜市开至凌晨,茶馆、饭店、烟馆等馆舍通宵营业,也因如此繁华而被外地人称为“小成都”。
1933年茂县叠溪大地震后,松茂古道受阻,经过片口的茶马古道更是成为通往松潘的重要交通运输线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片口场人气一直非常旺盛。
而今,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茶马古道早已无人行走。如今,山上的村民大多搬迁,只有养蜂人和采药人以及少数驴友还会走进古道,去感受岁月的风云变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骁)5月21日,弘扬雪山草地长征精神协商座谈会筹备工作推进会在松潘县召开。州政协主席尼玛木主持会议并讲话,州...
松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松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