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潘 的 格 拉——电影《随风飘散》观后感
■杨友利
最开始看阿来老师的小说《狗孩格拉》的时候,没想到有一天,这部小说会被改编成电影《随风飘散》,在我们松潘县拍摄出来。
在松潘籍导演旦真旺甲的镜头里,原著里的男孩格拉,变成了女孩,在保持原著小说故事脉络的前提下,内容有了大幅度的改编。全片以女性的视觉,对现代社会少数民族地区一些民俗与习惯,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展示与深入的思考。
女孩格拉从小便与母亲桑丹相依为命,生活艰难。于是常常有男人在夜里进入桑丹的家里,这样便有了粮食、有了腊肉。同村的恩波是桑丹当年的恋人,他也经常接济桑丹家,但却从不跨入桑丹家里,包括每次敬神山,都是恩波代劳。根据习俗,女人是不能去敬神山的。而这一切,都被恩波的妻子勒尔金措看在了眼里,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矛盾与纠葛,故事便在这条线索下徐徐展开。
桑丹与格拉母女在村子里备受欺凌,格拉更是被村子里的人们称为“魔女”,认为谁和她在一起便会被惹上霉运。可她偏偏成了恩波与勒尔金措儿子的好朋友。不论身边有多少人欺侮嘲笑,格拉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和对命运不屈服的心。正因为格拉的这种不屈服,她才能逐渐说服母亲,不再依靠男人的施舍过活,也正是她对命运的抗争,才能让自己在最后冲破重重束缚,走向神山,深华了影片的主题。
导演旦真旺甲将影片的拍摄地放在了家乡松潘,作为纪录片出身的导演,影片将松潘美丽的风景展现无余。深秋的高原层林尽染,茂密的原始森林、巍峨的雪山、五彩的黄龙都在影片中展示出最美的一面。而对松潘藏族传统村落与生活习俗的展示也是细节满满。随风飘动的经幡、具有松潘特色的藏式民居、传统的藏族服饰、睡觉的床、做饭的器具、油灯、晾晒的衣服甚至晾衣服的绳子,无一不是认真刻画,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传统藏族小村庄犹如一幅幅画卷,缓缓展现了出来。
在现代气息的影响下,传统的藏族生活,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我认为在影片中,这正是导演隐藏着的一个思考。虽然在导演的镜头里,这个村庄是一个几乎完全“传统”的藏族村寨,我们没有看到电杆、电线,也没有喇叭、电视,晚上照明也是划根火柴点亮油灯,吃的也是酥油糌粑。然而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穿夹克衫的小卖部老板,也看到了拖拉机、过年燃放的鞭炮。外面世界的东西已经开始逐渐渗入到这个传统的村庄。那么,固守传统的男女地位,当然也开始受到冲击。
影片反映出,从二十世纪开始的男女平权运动,“男女平等”的思想早已经深入人心。佛教里,更是讲到了“众生平等”。那么,女性为什么地位就比男性低下?影片的开头,不论是家境贫穷的桑丹家,还是相较家境殷实的恩波家,女人生孩子,都必须在羊圈里面。影片里也多次提到,煨桑敬神山,女人也不能参与。这是否与“众生平等”严重相悖?
在影片的最后,格拉在神山脚下痛斥着身边阻止她敬神山的男人们,也痛斥着造成男女不平等的思想,最后,她冲破束缚,来到神山,在雪山的阳光下洒下龙达,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影片到此戛然而止,让我们思考万千。
当然,从一名观众的角度,我也觉得影片中有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首先,便是整个故事显得太为平缓、拖沓了一些,戏剧冲突不是很激烈,其次,可能是影片预算的原因吧。全片出现的人实在太少了一点。对于想深入了解传统藏族生活的人来说,显得浅尝辄止了一些。再次,是人物的塑造有些单薄。配角的形象显得扁平化了一些。
对于这些不足的地方,其实很有些吹毛求疵的味道。作为一部开创性的影片,这些细节小问题都是瑕不掩瑜。希望在今后,能够看到旦真旺甲导演更多的作品,更希望今后能够欣赏到更多反映阿坝地区人们生活与思考的影片。
新闻推荐
■李跃在松潘古城,提起古城派出所所长王守岗,无人不拍手称赞,从警15年来,一直工作在基层。他曾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四次...
松潘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松潘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