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源史话》后记
■杨友利
我的家乡在松潘县小河乡,隐藏在川西北高山峡谷中的一个静谧村庄。一座小小城垣将整个村子围在里面,涪江从城外蜿蜒流过,青纱帐铺满整个山谷。
小时候,常常坐在城墙上遐想,让思绪在头脑中肆意泛滥,想象着这座古城的岁月变迁,想象着历史长河中的兵戈铁马,想象着一代代人在古城内的悲欢离合。偶尔询问周边的人们,似乎也没有人能够讲述清楚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时间就如洪水猛兽一般,摧毁了这片土地上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只留下长满萋萋荒草的古老城墙。历史上的那些惊天动地的伟业,都在岁月的风雨中匆匆遗落,然后一点一点被时光的尘埃覆盖,模糊了所有人的记忆。于是,从那时候起我便萌发出了抚开历史的尘埃,找寻涪江之源历史岁月的想法。
从2004年起,我便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家乡的各种史料、传说,通过实地调查,考察这里的地理、地形、物产、植被,通过在民间的调查,搜集整理此地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传说、故事,整理成文字,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阅读,查阅了大量史书、地方志书和家谱等资料,从2012年开始动笔,历经数载,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本能够全面记录松潘东路涪江之源历史文化风俗的《涪源史话》。
松潘东路的说法来源于古老的松龙茶马古道,而处在涪江之源的松潘小河片区(今分属松潘县小河乡、施家堡乡和黄龙乡),则是松龙古道上最为险要的地域,这里西遏雪山,东连龙安(今绵阳市平武县),从唐代在此设立涪阳戍以来,这里便成为内地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互动之地,形成了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吸纳了少数民族特色的汉族文化。明代在此设立小河守御千户所,并在涪江沿途遍设关堡屯墩,更是让这里成为整个松潘东路的重要军事要地。
松潘东路地区起于武而兴于文,从清代开始,这里逐渐成为了松(潘)龙(安)地区文化最为兴盛的地方,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文人学者,成为文化底蕴丰厚之地。在这里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吟咏与碑刻。
因此,开展涪江之源的历史文化研究,对于研究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互动、认识连接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走廊地带的战略意义,对于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互相影响、历史发展,对于我国当前的民族政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要在这里感谢家乡的各位父老,给我讲述了大量的故事、传说,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家谱、文字、照片,让我获得了许多第一手的文献资料。他们对生活的企盼、对命运的抗争、对土地的热爱,赋予我太多的激情,激励着我在艰辛的编著过程中能够克服无数困难,最终成书。
还要感谢松潘县委宣传部的现任和前任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感谢松潘县文联的各位文友,感谢松潘县小河学校的各位老师,是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才让我有了将这本书写下去的勇气。感谢阿坝州社科联的社会科学事业专项资金资助,得以让我们能够闻到这本小书的油墨之香。
新闻推荐
芜湖濒大江(长江)、长河(青弋江),临中江古道,连南贯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视为天下“冲要”。芜湖这种区位优势被著名的徽商...
松潘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松潘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