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守河州的明代都督刘昭

民族日报 2020-05-19 09:06 大字

甘肃省临夏县民主乡孙家坪村老庄社坟湾自然村以北50米处的一个小山湾里,树立有一通墓碑。墓碑为灰石质,形制为圆拱顶的长方体,高1.34米,宽0.69米,厚0.15米。碑额阴刻“大明”两个篆书大字,碑面正中刻有“故母太夫人余氏之墓”,右侧题词“骠骑将军陕西都指挥使孝男刘昭”,左侧落款是“□□十五年七月初八日良时立石”。由于长期的风侵雨蚀,碑上部分字迹已斑驳不清。从碑文题词判断,该墓碑是陕西都指挥使刘昭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为其母余氏所立。

刘昭,南直隶州滁州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人,明代早期著名高级将领,先后历任陕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等职。永乐至宣德年间镇守河州、西宁等地三十多年,政绩斐然,其事迹《明史》有载:“刘昭,全椒人,永乐五年以都指挥同知使朵甘、乌思藏,建驿站。还至灵藏,番贼邀劫,昭败之。进都指挥使,镇河州。宣德二年,副陈怀讨平松潘寇。累进都督同知,移西宁。复镇河州,兼辖西宁。罕东酋札儿加邀杀中官使西域者,夺玺书金币去,命昭副甘肃总兵官刘广讨之。札儿加请还所掠书币,贡马赎罪。帝以穷寇不足深治,命昭等还”。

明代嘉靖本《河州志》对刘昭的履历进行了记载:“刘昭,安徽滁州全椒人,明洪武末年任陕西都指挥同知,镇守河州,后历升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宣德年间卒于任上”。

一、刘昭的重要功绩

刘昭早年的事迹由于缺乏文献记载,无从得知。根据《明史》中对刘昭的有关记载,其重要功绩多为后期所为,具体如下:

(一)设立驿站

元末战乱不断,导致明初通往藏地的驿站一度陷于废弛状态。明王朝在统一藏区的大业完成后,驿站的重建和恢复尤为迫切需要。为了及早恢复前后藏以及接连汉藏之间的驿站,确保与广袤藏区的联系,加强对藏区的管理,永乐五年(1407年)三月,明成祖下令命乌思藏的帕木竹巴阐化王,“同护教王、赞善王、必力瓦国师、川卜千户所、必里、朵甘卫、川藏等族,复置驿站,以通西域之使”。谕令发布后,明成祖同时“敕(陕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刘昭、何铭等往西番、朵甘、乌思藏等处,设立站赤(驿站),抚安军民”。《西宁府志》卷二十五《官师志》记载:“刘昭,河州人,奉命整饬贵德、自积石关抚有番人七十二族,开设诸屯垦,立茶马司,易马一千七百匹……沿途广设番驿,与河州消息相通,规模粗备”。到了永乐十二年(1414年),“共修驿站,诸未复者尽复之。自是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无虞盗寇矣”。驿站的恢复和设立,保证了运输任务的完成及政令畅通,加强了藏区同内地的联系,为开发祖国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刘昭除在藏区设置驿站外,还担负着为朝廷购买战马和率兵处理藏地族群之间冲突的重任。宣德元年(1426年)行在兵部奏:“分三司言都督昭尝入番买马,番人信服,乞敕率兵与三司道官偕往招谕,从之”。

(二)出使藏区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陕西都指挥同知刘昭奉命率领河州卫指挥同知朱芾、洮州卫指挥佥事丁黻等官员,组成七十七人的出使团,奉命出使乌思藏等处。刘昭、朱芾等人进入乌思藏等地后,积极开拓边境,招抚番人,完善藏区驿站,顺利完成了出使任务。明永乐十三年(1415),在出使乌思藏归来的途中,在灵藏莽站遭遇大批吐蕃武装叛乱分子的袭击,刘昭、朱芾等使团人员以寡敌众,经过殊死力战,大败叛乱分子,迫使残部向北逃去。明太祖朱元璋嘉奖刘昭、朱芾等使团出使和退敌之功,下诏将刘昭从陕西都指挥同知晋升为陕西都指挥使,将朱芾从河州卫指挥同知晋升为河州卫都指挥使、丁黻为洮州卫指挥同知。

(三)护送使者

宣德二年(1427)四月,刘昭又奉命护送太监侯显出使卫藏地区,在工布地区,侯显与刘昭率领的队伍遭遇土匪袭击,一场厮杀下来,明军获得了胜利,但自身损失也不小,仅立功及阵亡官兵就有450余人。这次出访,使辽阔的卫藏地区加强了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在维护祖国统一上,又一次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明史侯显传》中,写着他的“劳绩与郑和亚”的高度评语。护送侯显回来后,刘昭又承担了藏区喇嘛经河州入朝觐见的后勤服务工作,“太监侯显等归自乌思藏,以乌思藏所遣剌麻僧人入见,命行在礼部供给如例,其留止河州者,敕都督同知刘昭如例给之”。

(四)松潘建功

宣德二年(1427年),因征伐交趾(今越南)的明军屡次战败,朝廷诏令调发驻守松潘的明军去增援,松潘离交趾路途遥远,加之气候炎热,将士们都害怕出行。千户钱宏与众人密谋,诈称番人反叛,并率兵抢掠麦匝等番人部落。番人非常害怕,遂举旗造反。他们杀死指挥陈杰等人,攻陷松潘、叠溪,包围威、茂等州。指挥吴玉、韩整、高隆相继镇压失败,西陲骚然。朝廷诏令鸿胪寺丞何敏、指挥吴玮前往招抚,而命刘昭辅助陈怀统领数万大军随后征讨,并在松潘将钱宏斩首示众。吴玮等人到达后,番人不接受招抚。刘昭等人到松潘后招募当地向导,逼近番人巢穴,一日十余战,大败番人,降服二十余寨,招抚复业者一万二千二百余户,夺回被掠去的军民二千二百余人。事态平定后,陈怀因功被晋升为左都督,刘昭被晋升为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明代武官职,从一品),移西宁驻守,随后又被任命为河州镇守,兼辖西宁。

宣德九年(1434年)朝廷为了加强同西域各国的联系,再次派出了宦官出使西域,但在出使途中(今酒泉境内),被罕东(古时卫名,明洪武三十年置罕东卫)首领札儿加截杀,并夺去了出使的玺书和金币等物。消息传到京城,宣宗勃然大怒,下诏任命刘昭辅助甘肃总兵官刘广对札儿加进行武力讨伐。刘昭派遣指挥祁贤先抵普禄招谕札儿加,晓以利害,面对明军的大军压境和招降,札儿加害怕了,最终“札儿加请还所掠书币,贡马赎罪”。宣宗皇帝认为“穷寇不足深治,命昭等还”。

(五)统理茶马

刘昭镇守的河州、西宁是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过渡地带,也是朝廷与藏族、蒙古等游牧民族开展茶马贸易的重要地区。明代在这两个地方分别设立有河州茶马司、西宁茶马司,为明代五大茶马司中最重要的两个茶马司,承担着为明王朝筹措战马和固番人心的重任。在主持河州、西宁的茶马贸易中,刘昭凭借其在当地藏族中的威信,恩威并施,由于措施方法得当,保证了茶马互市的顺利进行。永乐八年(1410年),镇守河州卫陕西都指挥同知刘昭奏言“陆续收到河州卫各番族七千七百一十四匹,上马每匹茶六十斤,中马四十斤,下马递减之,共给茶二十七万八千四百六十斤”,同一时期,其它几个茶马司由于朝廷给的茶价高马价低,出现了易马数量不多、马匹质量不高的情况,比如“碉门茶马司至用茶八万余斤,仅易马七十匹,又多瘦损”,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六)上达民情

宣德七年(1432年),河州、西宁等地气候异常寒冷,发生了严重的自然冻害,特别是牧区,马匹牛羊等牲畜冻死的不计其数,对茶马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当年河州卫短缺应交马匹一千二百余匹,西宁卫短缺九百余匹,安定、罕东二卫因路远未能交纳。刘昭针对这一情况,一一如实奏明朝廷,悉待来年征收,保证了相关人员免受朝廷的处罚。

二、人物评价

刘昭作为镇守河州、西宁西陲的边塞大将,为人老持稳重,在任期间多次出使乌思藏,修复驿站,统理茶马互市,为朝廷多次建立奇功,又平定了边塞的多次叛乱,为大明王朝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他的功绩,明廷曾给于其极高的评价。在宣德八年(1433年)刘昭“以疾奏乞致仕”时,明宣宗皇帝在挽留他的敕谕中称赞他“练达老成,久镇西陲,番人信服”。明代嘉靖本《河州志》记载其“镇守河州,号令严明,番夷畏服,在镇三十余年,居民安堵,后莫能及”。

总的来说,刘昭身为一员守边大将,尽职尽责的完成了守边的任务,处理好了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关系,还让他们都对自己感到畏服,维护了边塞的稳定,所到之处,都实行能维护当地社会稳定的措施,可见刘昭的能力所在。可惜的是,这样一位良将,在年老退休后没能安享晚年,退休不久就去世了,想必这也是其为边塞操劳多年所致吧。

三、墓地情况

刘昭母亲余氏太夫人墓碑

刘昭去世后,朝廷依礼赐祭,并给于厚葬。按照其遗愿,刘昭被葬于今临夏县民主乡孙家坪村老庄社坟湾自然村其母余老太夫人墓东旁。墓地按照其生前官职,曾建有神道碑、华表、享堂、石兽、墓碑等设施。明嘉靖本《河州志》载:“都督墓城南十有五里山中,即名宦刘昭,升

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镇守河州,宣德年间卒,至今亭堂零落,石兽神道碑尚存”。现其墓碑、享堂、石兽等遗迹无存,仅有其母余氏墓碑,墓址被辟为耕地。该墓地是临夏地区明代将军墓保存最完好的,又与史料记载相吻合,对证实史料具有主要作用。

四、民间传说

和政有一个有关刘昭的传说。明代时期宁河一带由于山势陡峻,气温很低,属阴湿之地,农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低,故老百姓的赋粮非常重。当地一位叫杨万向的人引用“山高地凉大燕麦不黄,钉角角挂捆捆,滚死麻雀掼死蛇”的民谚来形容这里的气候和地势情况,向都督刘昭提出减赋的建议。刘都督接到建议后,立即减少了这里的粮草赋税,提出“种一山一洼,上一车粮一车草”。赋税减轻后,老百姓的生活才逐渐好转了。乡亲们非常感激刘都督,专门给他修建了祠堂,作为纪念。

五、民间纪念

“牛犊爷”社火演出

随着刘昭祠堂的修建,作为历史人物的刘昭逐渐演变成地方的神明。从明代至今,在和政县南部山区买家集镇牙塘石咀村一带汉族中,流传着一种非常隆重的社火项目——牛犊爷(也叫庄稼会),这是专为纪念刘昭而举行的活动。当地百姓相传,刘昭曾巡山打猎来到南乡(今和政、康乐一带),见这里山高地凉,且天灾频繁,匪祸不断,于是就动员山民垦荒,种植庄稼,并派兵保护。从此,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土匪绝迹,民众得以安居乐业。乡亲们亲切的将刘昭称之为“刘督爷”,时间长了逐渐以讹传讹,演变成了今日的“牛犊爷”。“牛犊爷”是一种比较小的社火模式,一般有二十多人参加,主要角色是喜神两尊,画匠一人以及春耕队等等。“牛犊爷”是挨家逐户进行表演的,“牛犊爷”进入农户庭院,白法师和喜神载歌载舞进入农户上房,喜神向户主说祝福词,用道具在户主的脸上划一下,以示赐福。其后,画匠上场表演,用蘸墨的毛笔在户主脸上涂画,边画边唱祝福词,祝愿庄稼丰收、农户平安。

新闻推荐

松潘县青云镇“四个一”开展 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

本报讯(车铃)为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热情,着力提升社会评价满意度,近日,松潘...

松潘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松潘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