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藏客印度客

民族日报 2020-04-11 11:43 大字

印度客在旅途中用过的打火镰

印度客用的象牙名章盒

1925年,保安族商队初次进藏,然后再到印度经商。从此以后,到印度做生意的保安族人逐年增加,形成了一支经商马队,人数前后累计约有500多人次。

保安族商队有个讲究,“备好一马三件子,可以走南闯北”,即一匹好马、一件好皮袄和一杆好抢。富裕的商队走西藏、走印度;本钱小的则走柴达木、宁夏、内蒙古和四川阿坝松潘等地做生意;其中甘河滩村有一部分有文化的商人如马穆罕麦、马明贤等人,开始在上海、北京等城市与藏区、印度之间做生意。自1925年至1959年,每年有保安族商队往来于内地与西藏或印度之间。这其中就有“保安三庄”的马撇生白、马尕代、马穆罕麦、马撒力、马克勒穆、马如彪、马艾吉忍、马忠等人。

由于保安族商队交易地点主要是西藏、松潘和印度,因此,商队成员也被称为“藏客”“松潘客”“印度客”。

当时商队的交通工具只有马匹,往返十分艰辛。出发前,商队成员约定一个地点集中,统一出发。每个人要赶上20匹左右的骡马,驮上食物。每4至5人带一顶帐篷,也有十余人带一顶帐篷的。每年4月开始离家,8月到达西藏。

到西藏后把骡马卖掉,把银子和银元换成印币,然后骑马过喜玛拉雅山,艰难行走20多天后,到达边境的嘎伦堡,再坐汽车到火车站,换乘火车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印度当地买上水獭皮、珊瑚、药材、铝制品、麻制品及琥珀制作的手镯和怀表、颜料等货物,于同年腊月返回西藏,把部分货物在西藏售出,又在西藏买些氆氇、牦牛等,路经青海藏区时出售一部分货物。因路途遥远,加之牲畜走得又慢,第二年11月才能回家。回家后把牦牛和剩余货物在当地一带出售完。

保安族藏客与当时的青海国民党当局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利益关系。商队经过青海时,要按所赶骡马的多少给官方一定数目的税钱。为防备路途土匪抢劫,商队中的每个人都配有一支从青海官方买来的好枪,有时甚至同

青海官方商队一同走。由于保安商队凝聚力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个个能吃苦,机智勇敢,会做生意,当时的青海国民党当局有时让他们代理印度生意。1942年,青海官方把3000多头牦牛、驮羊毛的驮牛队及价值8万多银元的货物,交于保安族藏客无偿运到西藏交给地方官方商队经理。时任青海官方负责人还会见过商队代表马六十五等,想聘请几位商队代表当副经理。但他们厌恶青海官僚的霸道而婉言谢绝,连夜回家。

1936年,时任第五区(河州)保安司令部副司令的马铭骥被调回到青海,聘任为政府顾问,并任九世班禅的藏语翻译,被西藏方面任命为驻西宁的“干布”。1939年7月马铭骥的商队由西宁起身,与去西藏的高僧们同行。大家互相帮助,旅行愉快。每走一站在当地寺院休息,马铭骥和甘河滩村保安族印度客们抓住这次机会,在各站口与寺院和头人结交了朋友,为以后的印度之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0年中,甘河滩村保安人中有一批人在其它国家经商,其中马明贤于1940年前往日本经商,出售从国内带去的商品,返回时从日本带回珊瑚在藏区销售。马忠于1959年从西藏经印度到沙特经商定居。他们通过与外地人进行商贸活动,带来外面世界的信息,同时开阔了视野,不仅增加了保安族人民的经济收入,也为保安族后裔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促进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内地和蒙藏区的物资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时在走西藏、印度的保安族商人中产生了实力雄厚的五大家族,分别为马穆罕麦家族、马铭骥家族、马铭贤家族、马尕代家族、马忠家族。

新闻推荐

4月1日,在松潘县镇坪乡解放村满山红种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正在向社员和贫困户免费发放羊粪。

4月1日,在松潘县镇坪乡解放村满山红种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正在向社员和贫困户免费发放羊粪。为生产出更优质的花椒,今年,满山红...

松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松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