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歌 公路如画 汶川县道路交通发展纪实

阿坝日报 2019-11-13 17:33 大字

汶川,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的地方,作为阿坝州的南大门,汶川县素有“川西锁钥”“西羌门户”之称,她不仅是大禹故里、熊猫家园、阿坝门户,更是从成都平原进州的主要交通要道。

路,是文明之舟、经济之母、发展之基、和谐之本。打开汶川地图,在这片40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但见大道通衢,纵横交错的公路连绵延伸,辐射四面八方,文明与发展提速向前……汶川正以端庄秀丽的姿态,唱响公路建设的奋进之歌。

A 天堑变通途

从“蜀道难”到四通八达

路似彩虹,像一条条炫丽的纽带将城镇、乡村紧密相连。

历史上,汶川境内有两条交通要道:一条为汶川—茂县—松潘方向的岷江上游走廊,不仅是古羌人自西北黄河上游南下迁徙通道,也是蜀地与甘肃、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及著名的“丝绸之路”相联接的重要通道。另一条为汶川—理县—马尔康方向的交通要道,是蜀地与西藏地区乃至印度等国开展物资贸易的重要通道。

“三脑九坪十八弯、一锣一鼓到松潘”是曾经汶川道路交通的真实写照。处于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结合的汶川,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汶川是进入阿坝州的重要驿站和商贸、物资集散中心。受困于交通发展的“瓶颈”,道路曾一度制约着汶川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950年,成阿(成都—阿坝)公路开工修筑,数千名筑路工人沿岷江两岸伐木架桥、凿壁开崖,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建设工程。历时3年,灌汶路段全线通车,汶川公路发展迈入新征程,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之路。

“当时,整个路段基本上属于等外公路,我们每天都要拿着铁锹、扫帚、撮箕等工具对道路进行养护。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大车一过就扬起很大的灰尘,我们几乎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太阳晒久了还要挑水进行洒水养护作业。”讲述这段故事的老人叫刘家建,他亲历了从小马拉车出门到如今旅游大巴车开进道班的沧桑巨变,在讲述变化时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春天的大门,沐浴着春风的公路事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在思想大解放的背景下,肩负神圣使命的汶川公路人风雨兼程走进新时代,这40年是汶川公路交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1948年,汶川县道41.495公里、乡道17.8公里。到了1985年,全县境内建成总长87公里的国道1条,建设128.6公里省道两条,改建41.495公里县道两条,改建10.748公里乡道两条,建成总长119.05公里专用道10条,总长796公里机耕道113条,县内交通基本四通八达,成为阿坝州重要的交通枢纽。

“5·12”汶川特大地震让全县交通遭受重创,境内国道213线、317线和省道303线全线损毁,县内乡镇道路、农村公路不同程度损毁。据统计,干线公路损毁270公里,农村公路损毁1344公里,桥梁损毁137座共11927.196米,损毁隧道7座共8051.6米,损毁县级客运站1个、农村客运站29个、码头4个,损毁养护设施28套、道班房14759平方米、办公用房44750平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38776万元。

灾后恢复重建,交通建设最关键。在恢复建设国省干道的同时,作为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标志性工程,全长48.27公里的映汶高速公路于2009年5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历时三年多,2012年11月29日,映汶高速建成通车。映汶高速公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高速公路在给人民提供便捷、优质服务的同时,实现了阿坝州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据介绍,汶川县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和对口援建,让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国道213线、317线宽敞平坦。目前,全县境内的县、乡、村三级道路总长达402公里,经过近几年农村公路的改造提升,一些通组路、产业道路以及旅游道路得到进一步完善,绘就了汶川交通发展蓝图。

B

畅通乡村

架起高半山群众脱贫奔康幸福路

秋冬时节,汶川乡村一片生机盎然,道路犹如一条玉带穿山而过,村村相连、交织成网,一辆辆货车满载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往来如梭,织就了一幅幅农村的繁华美景。

走水泥“玉带”、观乡村美景、尝家乡小吃……近日,龙溪乡外出务工多年的小余第一次带女友回乡,所见所闻令他感叹:“老家如今大变样,乡村处处气象新。”

过去,汶川县高半山群众吃尽了“行路难”的苦头。

“我们这里的道路状况用当地群众的话说来就一个字‘撇’,每到水果成熟时节,饱满多汁的果子从村道运到街上很多都被压坏了。”说起过去行路难,克枯乡铁邑村村民杨顺军感触很深。

汶川在加快国省干道路网建设的同时,全县的乡镇、农村公路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结束了高山群众半年不下山,马驮肩挑背扛过一天,一脚泥巴一脚水的历史。在海拔2000米的克枯乡铁邑村,村民过去做梦也没想到高山上也建起了水泥公路,而且还装上了安全防护栏。一条10公里长的水泥公路是开启铁邑村村民致富的“钥匙”,得益于基础设施改善,铁邑村大力发展特色水果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结束了只种玉米、土豆的历史。

“现在道路好了,我们的果子拉到市场上销售再也没有出现过烂果了,而且现在我们村的水果在家门口就变成了钱。”杨顺军告诉笔者,道路通畅,许多商贩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购果子。

无路不富,路畅业兴。畅通无阻的公路网,极大地改善了该县的交通环境,群众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据了解,2018年全县道路建设共投资15939万元,改扩建县道20.445公里、乡道247.509公里、村道145.733公里。截至2018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13.687公里,是1978年总里程52.243公里的8倍。

如今的汶川,道路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全县117个村全部通了水泥路,实现了农村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100%。下一步,汶川县将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乡村振兴战略等发展机遇,逐步形成以高速、国道、省道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次骨架,以通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立体交通网,让县域经济和各项事业建设驶入发展“快车道”。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如今,行走在汶川境内,一条条公路穿梭于层层叠叠的绿色中,勾勒出一幅幅“路在绿中穿、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公路风光。

·康建禹·

新闻推荐

松潘县加大 河道疏浚工作力度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为确保河道安全,近年来,松潘县以“五到位”加大境内河道疏浚工作力度,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水生态...

松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松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