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赏秋时

成都商报 2019-09-28 01:46 大字

大瓦山五大天池中秋景最有特色的小天池有“丹云峡归来不看云”美称的丹云峡松坪沟白石海湖面如镜孟获城内浩瀚的“金色海洋”大瓦山天池冬景上孟乡瀑布

四川的秋色与众不同。银妆的雪山,金黄的草地,五彩的山谷,斑斓的海子,美景太多太多。地形的巨大反差,地貌的多样变化,让四川的秋天在时间和空间上更有深度和延伸性。

“大周末”撰稿人马恒健按照秋景的独特性,向读者朋友们,推荐了5个相对隐秘的观赏四川秋色之地。(文/图 马恒健)

龙安道/奇幻丹云

中国的茶马古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传播物质和文化文明的通道。发源于海拔5588米的岷山主峰雪宝顶、孕育了巴蜀文明的涪江上游,一条神秘沧桑的茶马古道,与初出茅庐的涪江,在长达一百多公里的大峡谷逶迤并行。这条古道,是蜀地西北边陲的一条重要官方驿道,是平武到松潘的必经之路,史称龙安古道。

古道穿越的丹云峡,有人以“丹云峡归来不看云”誉之。峡谷里峰回路转,林深蔽日,少有人烟。绵延18.5公里的丹云峡,峰谷高差1000-2000米,贯穿全峡的涪江,在险峰奇崖间迂回穿插,在嶙峋乱石间陡跌陡落。途中偶有零星马队,让人依稀感受到当年茶马古道的风采。

行进在龙安道上,由于涪江河床一路陡降,加上丹云峡的飞瀑悬泉,饱含水分的空气弥漫聚集,使峡谷常年云遮雾罩,重崖叠嶂似虎踞龙盘于云端。每到秋天,万山红遍,如火的红叶从涪江畔、古道边,一直铺展到山顶,红叶映红了云雾,天地间一片彤红。

丹云峡以云为趣、为奇、为美,据说丹云峡之名也由此而得。水生雾,山凝烟,瀑溅雨,树揽风,如同一幅长卷国画。

玉笋岩是丹云峡的上峡口,涪江水从这里挤进去,又从岩隙里涌出,发出低沉的轰鸣。抬头仰望,雾霭中的林莽之上,飘浮着一座座状如春笋的山峰,其中一峰巍巍直刺天宇,那便是玉笋岩。

继续前行便到了石马关,它是大自然的利斧把一座大山劈成两段而成。在这里,夹涪江对峙的山峰,相对高度竟达1800米,以至于身在谷中,仅见一线曲折的天光。而谷底石壁上,是神工鬼斧雕琢而成的一匹雪白骏马,它蹄踏滔滔涪江水,似发出萧萧长嘶。观看石马最好的位置,是建于半山腰的观景亭。

过了石马关,蓦然可见一座天然的巨大笔架横陈眼前。它由无数个尖利的小山峰组成,一棵棵挺拔的松柏,好似搁在笔架上的毛笔,满山美景,仿佛是众多仙人泼墨挥就。峭壁间一座奇险的天生石孔桥凌空飞架,桥上缠绕着古藤,步上石桥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据勘查,此桥是由风雨、水流冲蚀而成,经过了亿万年时光。

穿过了笔架山,古道左侧岩壁的一个深邃的大洞穴,令人顿生神秘之感,这岩壁当地人称月亮崖。“月亮”在崖间的藤蔓飞瀑掩映下,随四季的更替而呈现阴晴圆缺的景观。

自涪源桥沿龙安道顺涪江而行约30公里,便是垂挂数十米冰瀑的凌冰岩。若天气转暖,千丈高岩清泉直下,又名龙滴水。沿龙安道修筑的松平公路在此绕了12个拐肘弯道,足见地势之陡峻。这一路段冷箭竹十分茂盛,常有大熊猫出入。涪江奔流到此,由于地势落差突然增大,江水轰然泻下,浪花飞溅、吼声如雷,仿佛不舍昼夜地演奏着雄壮的交响曲。

松坪沟/血色海子

1933年8月25日的“中国叠溪大地震”中,三个茂县羌寨一瞬化为乌有。

仿佛是大自然要让人们铭记这场灾难,地震过后,这三个羌寨所在的39公里长的山沟,出现了六个碧水绿波的高山海子群。这便是如今的松坪沟。

有人形容,松坪沟的红叶红得浓烈悲壮,松坪沟海子的秋水绿得晶莹深邃。松坪沟(主沟)与水磨沟(支沟)交汇处的白石海,是松坪沟景区内水域面积最大的海子,当年那炊烟袅绕、竹篱茅舍的寨子,已沉睡于白石海底。站在湖面海拔2520米的海子畔,只见湖面如镜,群山、红叶清晰倒映水中。当地人告诉我,湖水至清时,湖底的山寨隐约可见。一位老人甚至说,有时水的颜色会自湖上游开始,逐渐变成红色,继而整个湖水一片通红。这种现象可持续半天,因此,当地人又称白石海为“血色海子。”这般自然现象,让人在观赏之余平添感慨。

位于水磨沟的墨海和水磨长海最有特色。

墨海距白石海2公里,湖面海拔2550米。当我远远看见它时,那深蓝如墨的水色真是令人惊叹不已。由于墨海镶嵌在四周山峰峭立、红叶成片的沟底,恍若欧美少女深邃而多情的蓝眼睛。走近细看,如果不是发现湖面边缘水色呈淡绿色的话,真会误认为是谁向湖里倾倒了成吨的蓝墨水。如同地震后形成的其他堰塞湖一样,墨海周围的山坡有几处自山顶逶迤至湖面的泥石流道,使我眼前这幅艳丽的油画,平添了几道划痕。

离开墨海后向水磨沟前行5公里,便来到了湖面海拔2900米的水磨长海。待到晚秋,由于海拔较高,崖壁上横生的松柏会挂上星星点点的雪花,如一只只展翅欲飞的雪雕,山峰也显得空蒙迷离。湖畔的植被原始古朴,有的树干上包裹着厚厚的苔藓,有的枝丫上飞舞着绿色的絮状的低等植物。

水磨长海因地震两山紧夹而成,呈狭长形,最宽处约150米,长约900米。沿着湖边小路走到人迹罕至的最末端时,一处绝无仅有的景观便展现眼前:深绿色的湖面,布满了无数根水桶粗的木桩。这是被地震引发的洪水溺毙于湖中的松树。树皮经湖水侵蚀已经完全剥落,惟有躯干仍屹立水中。

位于白石海下方1公里处的白腊寨海子,由于海拔较低、地势平坦,因而散布了若隐若现的羌族民居。晨雾里,炊烟隐约可见,鸡犬遥遥相闻。在这地震后的废墟上,仍是一幅生生不息的生活画卷。

孟获城/金色草甸

翻开四川地图,目光沿雅安境内的雅西高速向南游移至石棉、冕宁交界处,一个小小圆点标注的地名,不由得令人眼前翻滚东逝的长江水,慨叹浪花淘尽的英雄。

这地名是三国时期一位英雄,他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罕见的屡败屡战、永不服输的斗士品格,留给后人无数传奇。他,便是孟获。这地名便是石棉县栗子坪乡孟获村。

孟获村坐落在当地人称的孟获城内,这里有距成都最近的、面积最大高山草场。秋季来临,半人多高、异常茂密的秋草,汇成浩瀚而无杂色的“金色海洋”。这一片面积达4平方公里、整体略有坡度的草甸,是川南地理上并不多见的景象。

这片广阔高山草甸的入口,在孟获城城门遗址上。一座颇具民族特色的城楼扼守着通向孟获城内的通道。登上城楼,沿城墙上的跑马道徐徐而行,不由得为孟获当年选择的这处大本营惊叹不已:城内如巨毯般的万亩草甸,足以将数万战马养得膘肥体壮;三面高山峻岭、一面临河的地势,构成易守难攻的天然城池。况且,这块宝地,还隐藏在如此隐秘之处。

诸葛亮有八卦阵,孟获有迷魂阵。一处面积数百亩的矮树林,一旦将敌军诱入,便可消灭干净。这片林子的树,被称为“神树”,至今无人敢乱砍滥伐。

沿着城墙上的跑马道,登上山冈的最高处。这里是原孟获城烽火台遗址,如今耸立着一座用原木搭建的约10米高的瞭望台。站在瞭望台上,孟获城内外一览无余。广阔的草甸、险峻的高山、深切的河谷沟壑等地貌,莽苍的原始森林、深邃的灌木林等植被,共同构成了空间层次异常丰富的迷人景观。

初秋,半环绕草甸的群山尚未展现多彩的姿色,但草场上星星点点的牛马,炊烟袅袅的木屋,山寨栅栏墙般的牲畜圈,仍令人充分领略了当地的浓郁风情。

大瓦山/“诺亚方舟”

大瓦山屹立于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北岸,海拔3236米。它的山顶高出东面的顺水河谷1860米,高出南面的大渡河水面2646米,是相对高度世界第二的桌状山——仅次于南美圭亚拉高原2743米的罗赖马山。

英国著名探险家、植物学家威尔逊先后5次来到中国。在他的重要论著《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中,生动记述了他与这座奇峰的奇遇,并发出“大瓦山像一只巨大的诺亚方舟,船舷高耸在云海中”的由衷感叹。

大瓦山下5个天然高山冰川湖泊,被当地人称为五大天池,分别是大天池、干池、鱼池、高粱池和小天池。

其中最大的是大天池,海拔约1850米,是五大天池中海拔最低的一个。与水面面积达数百亩的大天池相伴的,是一大片绿茵茵的草甸。放眼望去,滩涂上的树荫下,散布着星星点点或张网或垂钓的羡鱼人。这是一处露营者安营扎寨的理想之地。湖水呈深绿偏黑的颜色,但舀出细看却水质澄澈,与瓶装矿泉水差不多。

由于此湖常年水温很低,鱼类生长缓慢,用这里捕获的鱼熬汤,汤味特鲜。此湖有一个奇特现象,池水常年不满不溢,无论寒暑春秋,无论刮风下雨,偌大的湖面没有一点枯枝败叶,始终如一面明镜。

在五大天池中,除大天池外,其余都只能算是季节湖,除了盛夏,基本都是沼泽湿地。其中,秋景最有特色的,是距大天池约1公里、地势略高的小天池。这里的枫树临湖而生,有的甚至直接植根于湖水之中。从稍远的高处俯视,如硕大的翡翠灯台里,矗立着一支支燃烧的火炬;走近湖畔,碧绿的湖水与火红的枫叶依依相邻,两种炫目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

上孟乡/飞瀑溅玉

雄踞于理县上孟乡境内,海拔5527米的雪隆包,是理县第一高峰。在雪岩冰川哺育的24道沟壑里,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高山海子星罗棋布,色彩斑斓的植物群落,精巧幽寂的盆景滩,银帘高悬的瀑布群,令雪隆包呈现一派独特而靓丽的景色。

在孟屯河谷徒步,是感受壮美风景的最好体验。河谷里有以古战场、高山草甸、彩林、雪峰为特色的高桥沟,有以梯级瀑布、原始森林为主的海子沟,有以高山杜鹃、九道海子为主的老君沟等。写生、摄影、赏景、探险,无论何种爱好,都能在此找到兴奋点。

玉匹沟、海子沟、老君沟,还没有完全开发,有一定经验的爱好者可找当地人导游。这几条沟,四五月份还春寒料峭,冰封苔滑;七八月份又可能沟水横溢,山路坍塌。因此,秋季进入,方能饱览别样景致。

玉匹沟,沟可通往阿坝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长海子,与雪隆包遥遥相望。此外,海子沟的瀑布最美,沟里的梯级瀑布滚珠溅玉、景色各异。在秋季,梯级瀑布与皑皑的雪山、绚烂的彩林相互映衬,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老君沟,沟内山崖峭立、溪涧纵横,是走进山顶终年积雪的雪隆包的唯一通道。绵延在沟里的山石,覆盖着绿茵茵的苔藓,飞流直下的山泉,也不时惊现眼前。崖壁上横生的古树,挂满了在风中摇曳的松萝,如同遮天的帐幔。行走其间,会真切地体会到神清气爽。偶尔可见的采药人遗留的简易窝棚提醒着游人,这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济世仙草。

新闻推荐

15个副省级城市讲述“城与国”的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张沛瑶实习生陈婧扬1.15个副省级城市联手为新中国“庆生”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时刻,澎湃政务号、媒...

松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松潘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