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系列报道之 防震减灾

四川工人日报 2019-05-06 14:31 大字

四川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在九寨沟地震中启动响应

四川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

“静中通”应急通讯在汶川地震应急中投入使用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今年的防灾减灾日主题就是提醒社会公众,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风险意识不强,灾害防治不力,就会威胁生命安全!

为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和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本报从这期开始,推出“防灾减灾系列报道”,科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走进四川省地震局

听专家说关于地震的那些事

每当发生破坏性地震后,人们常常会问:地震发生前,为什么地震局又没有预测?地震局不能预测地震,还有什么用?

面对记者的提问,四川省地震局宣教中心主任赵永说:“之所以会产生这类疑问,说明大家对地震局的作用了解不多,或者简单化,认为地震局就是‘地震预报局’,只负责地震预报。”

那么,地震局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来听听赵主任的解说。

首先,切实做好地震监测工作。四川省地震局承担了全省地震监测任务,主要包括两大块:一是震动监测,就是监测地面震动速度,为地震速报和大震快速响应提供实时观测数据和科学依据,由超快地震速报、自动速报、正式速报、地震烈度速报的紧急地震信息服务体系构成,实现动态监测震情,还可监测爆破、滑坡、核爆等震动监测,为经济建设等活动提供科学技术服务。目前,四川测震动台网包括272个实时传输的速度记录监测台站,及224个非实时传输加速度记录的台站。二是地球物理观测,就是观测地球物理场和化学场变化情况,包括地壳变形、重力、地磁、地电、水温、水位、地应力、电磁辐射等项目,用以研究这些变化与强地震发生的关系,主要服务于地震预测预报工作。通过数十年的建设,四川建成114个观测台站组成的地球物理观测台网。此外,四川正推进《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基准站239个、基本站317个、一般站863个,总共1419个,将极大地提高四川地震监测能力和优化四川地震监测台站布局。

其次,努力探索地震预测预报。地震预测仍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但是通过科学的观测和研究,能够对某些特定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预报,而且减灾效果明显,如1975年“海城地震”、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等预报。所以,地震局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迎难而上,对地震预报“不放弃”“不抛弃”,就是争取早日实现从经验性预测向科学性预测转变,造福人类社会,广大地震科研人员为此默默无闻、坚守奉献,他们一直在努力,渴望地震预测能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第三,协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提高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由于经济实力限制,我们不可能无节制地把建筑物修得十分结实,那只会增加建筑成本,制约其他建设工程开展。为此,地震局坚持“地下清楚、地上结实”的工作思路,协同住建、交通、水利、国土等部门致力于提高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通过长期、深入的科研工作,编制出台5代地震区划图,为社会提供各区域的抗震设防参数,就是争取使各类建设工程既“经济”又安全。仅四川地震部门就完成2300多项大坝、桥隧、机场、博物院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重要价值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这些工程在历次地震中都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取得了显著的减灾实效。此外,地震灾害表明,建筑物一旦位于地震活动断层上就会遭到严重的毁坏,所以必须合理避让,四川就组织完成14个地区的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工作,这些工作除保证建筑物安全以外,还有助于城镇建设规划、国土综合利用,以及产业调整布局。当前,四川启动实施了“全省活断层普查”项目,将对全省地震活动断层特别是重点区域进行一次全方位的“透析”。

第四,帮助社会民众提高心理“抗震”能力。人们对于地震灾害往往是谈“震”色变,然而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发生的,我们要对大家讲清楚,地震是怎么回事、如何抵御地震灾害、地震来了怎么办、如何自救互救等一系列问题,只有提高了地震科学的认识水平、知晓了抗御地震灾害的方法、掌握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技能,我们才能树立战胜地震灾害的信心,生活得更加阳光、幸福。

第五,及时提供抗震救灾所需的科学信息。地震发生后,地震发生在哪里、地震破坏有多大、影响范围有多宽、哪些是地震救援重点地区、还有没有更大地震等信息,是各级政府和社会民众急切需要知道的信息,地震局责无旁贷承担了提供这些信息的职责。历经几十年建设,地震监测技术取得显著进步,目前地震局基本实现2分钟左右发出自动速报信息,10分钟左右发出正式速报信息,极大地缩短了地震信息“黑箱期”。同时,地震局建立强震动台网,能够快速评估出地震的影响场,还正推进“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届时将为政府提供更加丰富、更加科学的决策资讯。所以,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

赵永最后说,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地震局责任更加艰巨,应当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社会民众对地震部门工作多一些理解、认同和包容!

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地震预测为什么这么难?

地震,因其爆发的瞬间性、灾害的毁灭性、影响的广泛性而给人们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人们往往希冀在地震发生前能够预测预报,然后到安全区域躲避,从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然而,从古到今,人类都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预报。都说地震预测是世界科学难题,地震预报又为什么这样难呢?

首先是因为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所谓“上天有路、入地无门”,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虽然借助天文望远镜,目光已经达到数百亿光年之外的遥远天体,但是对于地球内部而言却无可奈何。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我们现在连鸡蛋壳都还没有打破,更谈不上窥见其内部结构了。正因如此,人们只能通过在地壳表层布设测震、地壳形变、地下水位、水化学、地磁、地电、重力、地应力、动物宏观等观测手段,间接探测地壳深处的变化情况。

其次是因为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特别是具有破坏性的地震,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全球每年平均发生约18次,但是大部分发生在海沟或人烟稀少的地区,而在布有稠密观测台网的地区发生较少。加之,具有破坏性的大陆地区强烈地震在同一区域重复发生的周期往往在几十年或上百年甚至千年以上。地震科研人员从事地震预测预报的实践机会较少,有的工作一辈子也难以遇上一两次,这就好像医学上的“病例”一样,只能通过足够多的“病例”,医学人员才能够很好地认识到发生这类病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地震预测预报就很难做到这样,一些辛苦得出的科研成果难以得到有效的验证。

第三是因为地震本身的复杂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根据不同的成因,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天然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诱发地震可分为水库诱发地震、注(抽)水诱发地震与矿山采掘等不同类型的诱发地震,人工地震可分爆破地震、坠落地震等类型。同时,地震的破裂过程是不稳定的,地震断层根据错动的走向和倾向,可分成走滑断层与倾滑断层,其中走滑断层又分左旋走滑、右旋走滑,倾滑断层又分正断层、逆断层。所以说,要精确预测预报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3要素极其困难。

既然地震预测预报难,是不是就放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是推进地震预报起步比较早、投入力量比较大的国家之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实行“边研究、边预报”方针,层层设立地震机构,广泛建设监测台网,希望在攻克地震预测研究世界科学难题的过程中,也能通过一些成功预报减少伤亡。在过去50多年里,我国取得了海城、龙陵、松潘-平武等20多次有减灾实效的成功预报震例。

那么,当前世界地震预测预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总体来讲,地震预测预报还是处于经验性预测阶段,目前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短期和临震预报。但是要记住两句话,第一句是“地震的中长期预报相对可靠,但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第二句是“短临预报非常困难,但不是绝对不可能”。

鸡飞狗叫就要发生地震吗?

人类一直以来探索着通过观察到某些异常现象来对地震作出预测预报,总结出了地震前“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等一些谚语。那是不是出现“鸡飞狗叫”就一定会发生地震呢?

首先,从科学上讲,地震在孕育过程中,会引起周边地区的应力应变逐渐加强和积累,震源及其附近的介质发生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及其有关联的一系列异常变化,这就是可能存在地震前兆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某一地区临近发生较大地震时,其地表和地下的一些物理、化学因素会发生如地声、地温、振动波、电磁波、水中的化学成分增减等超常变化,这些超常变化就会刺激某些动物,而这些动物的神经感知器官要比人类的某些神经感知器官灵敏得多,此外,一些植物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季节的异常现象。对于这些动植物地震发生前所表现出来的异常现象,我们一般称之为“地震前兆宏观现象”。

国内外都曾有在一些较大地震发生前观测到地震活动、地形变、地下水位与水化、地电磁,以及动植物习性等异常的报道,甚至还有少数根据这些前兆异常现象成功预测预报地震的案例。这也是地震发生前可能存在预兆的实践依据。

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地震发生前会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在地震发生前有一定的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

地震的前兆异常非常复杂,深受气象、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多、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至今也没有找到出现某类前兆现象就必然会发生地震的预测指标,对于动植物异常的判断,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要综合地震活动和其它微观前兆监测手段变化来进行判定。

所以,出现“鸡飞狗叫”等动植物异常现象,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也不一定会发生地震。

天上真有“地震云”吗?

近年来,因为发生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等一系列破坏性地震事件,“地震云”这个名词也再次窜出来,一度成为“网红”。有网友甚至言之凿凿:“一旦出现地震云,就会发生大地震”,地震专家肯定地说:“没有这本经”。

“地震云”到底是什么“云”?一直以来没有确切的说法,一些发表的“地震云研究”认为,“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地震发生地天空出现的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高度可达6000米以上,高度相当于气象学中的高云类,一般分为3种类型:条带状、辐射状、条纹状。再后来,有人对“地震云”的界定更加随意,他们把一切“怪异”的云都称之为“地震云”,毫无科学性可言。

其实,这些所谓的“地震云”,在云的科学分类中都有对应种属,而且很常见,比如“条带状地震云”,其实是荚状层积云或者荚状高积云;“辐射状地震云”,其实是辐辏状高积云;“条纹状地震云”,其实是波状高积云。这些形形色色的“地震云”,以高积云或层积云居多,容易形成网状、鱼鳞状、波状、肋条状、絮状、透光、放射状、荚状等“怪异”的样子,加之有时出现在傍晚或早晨,染上晚霞或朝霞的颜色,就更被疑为“天有异象”。气象专家指出,所谓的“地震云”,并不怪异,也不罕见,就是非常普通的卷积云、高积云或层积云,在高温晴朗的天气里十分常见,并不是地震的前兆。

地震谣言不要信!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网上看到某月某日某个地方会发生大地震的预测,而且言之凿凿,让不少人一时间陷入恐慌之中。然而事实一再证明,这个所谓民间预报的预言不过是无稽之谈。

如果当时你信了,现在可能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该把这些扰乱民心的“专家”抓起来!确实,倘若任由这些无事生非的人每天都来“预测”,制造恐慌情绪,日子就没法过了。《防震减灾法》相关法律规定: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扰乱社会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如果你信了,说明你对地震预测的科学认识也不足。目前,地震预报仍是公认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如果就凭莫名其妙的“天地眼”“天文地震节点”“天地能量运动”这些玄虚的理论就解决了,就不可能被称之为世界难题了。所以,如果你听信了所谓的专家预测,那真是不信“疗效”信“广告”了。

我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如果社会地震预测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提出地震预测意见,应当向所在地或者所预测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书面报告。对于地震预报意见,我国实行由政府统一发布制度。因此,凡是不是政府统一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都属于谣言或谣传。把握好这一点,相信你下一次就不会“中招”了。

四川省地震局宣教中心 本报记者 舒勇 文/图

面对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

家庭做好防震应急准备

平时,家庭做好防震准备是十分有用的。 主要措施包括:

制定家庭防震预案。

检查和加固住房。看看自家住房怎么样,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住房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上面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除。

清理杂物,让门口通道畅通。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者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把易燃易爆的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清理阳台护墙,把花盆杂物拿下来。

固定高大家居,防止倾倒砸人。

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建议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包含:水、食品、常用药物和急救用品、手电筒和应急灯、收音机、塑料布和塑料袋、优质手套、哨子、工具和其他贵重物品。

室内怎么避震?

如果房屋抗震性能不是很好的话,可采用下列办法:

在平房或一楼、二楼,如楼下开阔,无危险坠落物,可迅速跑到室外。在其他楼层,可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躲避,也可以躲在承重墙墙角、墙根、暖气、坚固的家具等旁边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顶层或下一层可跑向楼顶。

家庭避险主要事项有:

1. 以比暖气、坚固的家具更低的姿势,躲在其旁边。

2. 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远离不结实的砖砌隔离墙。

3. 不要使用电梯。

4. 在地震时第一时间关闭气源、电源、火源,处理好危险品后再进行避险。

5. 离开房屋之后不要再返回或进入室内。

室外怎样应对?

1. 站立于空旷处,不要慌张地往室内冲。

2. 注意上方可能有如招牌、盆景等掉落物。

3. 远离兴建中的建筑物、电线杆、围墙、未经固定的贩卖机等。

4. 行驶中的车辆,勿紧急刹车,应减低车速,靠边停放。

5. 若行驶于高速公路或高架桥上,应小心迅速驶离。

在野外怎样紧急避震?

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野外,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1. 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环境,选择开阔、稳定的地方就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震后不要独自在野外停留。

2. 注意避开危险环境。避开水边的危险环境: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或上游水库坍塌下游涨水,或出现海啸;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发生洪水;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时受伤。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3.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新闻推荐

第七届成都农博会完美收官

本报讯(记者刘佳)记者5月1日从成都市农博会组委会获悉,4月28日闭幕的2019(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暨第七届成...

松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松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