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皮匠的写意人生
■记者 哈斯满 周旺波
在吹拂着茶马古道刮过来那阵微风的松潘古城边,有一间不大,但风格极其古朴的店面,斑驳的柜台,80平方米左右的店里泛着陈旧的色彩,处处透露出岁月的痕迹。货架上一卷卷各式皮面显得格外显眼,让人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家手工皮具店。
店主汪孝凌今年29岁,是一位很清秀的女子,有神的双眼清澈纯净,带着几丝亮晶晶的笑意,当她笑起来时,脸颊会泛上两抹高原女孩特有的红晕,十分美丽。几年前,汪孝凌从父亲那儿接手开了这家店,从此迈进了制作手工皮具的新天地:“从记事起,父亲的哥哥就开了一家皮件厂,我和兄弟姐妹们就是在皮堆里面玩大的,也是从那时起,我与皮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汪孝凌说。从给小伙伴们做“小沙包”开始,到大学里慢慢做包、做鞋,汪孝凌始终对皮具制作情有独钟。
“我想坚持下去,不让这一门手艺失传。”汪孝凌说,她做的皮具都是选用真材实料,用老工艺一步一步做出来的:“工匠、工匠,用心在做事,工艺就会体现在手艺上。”
A
辗转腾挪间
唤醒皮革的初始记忆
一张宽大的工作台,一块纹理规则的牛皮,几把自制的裁皮工具……这是汪孝凌几乎每天都要亲密接触的几件物品。
菱斩、裁皮刀、打孔器…长长的工作台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种专业工具,弥漫着淡淡皮革味儿的、数卷不同材质的皮子立在盒里。打版制图、选择皮料、裁切、雕刻、染色、粘合、打孔、缝制、磨边,看似设计简约,却也要经过复杂的手工制作程序,涉及种类繁多的工具和配件。在兼具实用与美观的基础之上,汪孝凌对每个款式的每个细节都要认真地进行推敲、制作,尝试各种不同属性的皮料,寻找皮革制作的更多可能性和创造性。
如今,摊开一块完整的皮料,汪孝凌只要轻轻一摸,便能了解它产自哪里,属于植鞣革还是油蜡皮。而她要做的,就是唤醒皮革的记忆,把它们制作成适于打造的产品。
“皮和人一样,都有脾性。”她说。做皮之前,首先要感受皮的纹路,在一张皮面上选择品质最好的部分,“那些国外的高端定制品牌,一整张皮往往只能做一两个小钱包,材料损耗率特别大。”
从一张原始而完整的皮料,蜕变成一件精致、完整的作品,需要经历打版、下料、打斩、缝制、打磨、封边等近十道工序。为了让作品更加精细,许多步骤还要重复好几次,费时费力。精益求精的人,哪怕只是做一个卡包之类的小皮件,都要花上三五天的时间,重复不停地劳作。
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一个与当今批量生产的工业时代相悖的工种?“今后手工生产只能是现代工业的补充,不可能取而代之。”汪孝凌说,但她还是相信中国那句古话: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每一件手工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这可能是纯手工艺制作的皮具与流水线成品的最大不同。在这些看似偏执的喜爱背后,凝聚着每一位有心人的执着和坚守。
但汪孝凌也有着自己的想法:“现在,大家有时候容易走上极端,要么一味废弃老东西,全部加入现代化元素;要么固执地坚守传统手工业,所得到的报酬又常常入不敷出。”她认为,年轻人要守住手工皮具这门手艺,既要去传承老一辈的技艺,和这项技艺背后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要求新求变,在这门传统艺术中,加入自己的设计和创意,让它能够因此焕发出新的生机。
B
静心打磨中
释放皮革的二次生命
在约80平方米的店内,三分之二的面积被用作皮具商品展示,这是汪孝凌生活的来源;而剩下靠里的空间被“隔离”成她的手工皮艺工作室,在她的方寸案台上,堆放着尼龙锤、开料刀、圆规、皮刨子、錾子、坠子等百余种制作工具。
手工皮具艺术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一种,一直以来都不太为人所熟知。汪孝凌说,她制作的各种皮具制品,除了原材料是正宗的牛皮外,最主要的是,每一件作品中都倾注着她诚挚的感情,体现了她对美、对个性以及对生活的理解。
“慢工出细活。”这句话用在手工皮匠身上恰如其分。干这个活不仅要手巧心细,还要耐得住寂寞。
汪孝凌每天都要在店里呆上很长时间。做工时,十个手指磨破了皮,长时间缝线导致的腰酸背痛,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她总觉得,这里仿佛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她每天忍不住去敲敲打打,经常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入行近5年来,她已经做了百余个手工包。大到可以装得下电脑的背包,小到只能放几张卡的链条包,每一件皮具都凝聚着自己的心血。
据她介绍,做一件手工皮具制品大致需要打样、裁皮、粘合、划线、打眼、缝合、封边、磨边、整形、上油等多个流程,每一个流程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打眼,每两个线孔之间的距离都要保证相等;缝合,每一步的松紧度都要保持一致,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的要求……
或许在别人眼里,这是一项极其枯燥的工作,但汪孝凌却十分享受这样的状态。她说:“当你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你喜欢做的事情里时,你就会发现,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感受。在我眼里,不仅每一件作品都是有生命的,而且也都是有情感的。”
纯牛皮制作的手工皮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和质感,这就是所谓的光阴滋养。“我喜欢有岁月感的东西,皮具的质感之美,恰恰在于长情的陪伴,年年岁岁里,慢慢去沉淀。”汪孝凌说,没有质感,便无气质。每一件手工皮具制品,都能在岁月中不断完善,与拥有它们的主人一同成长。
新闻推荐
新华社成都7月25日电(记者惠小勇黄毅谢佼)坐挖斗,爬危岩,蹚深水,救群众……入汛以来,四川西北部山区多次发生地质灾害、道路险...
松潘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松潘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