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未来3年,魅力九寨沟将这样重现

四川经济日报 2017-11-09 01:32 大字

地震过后,九寨沟景区啥时候重新开放?生态环境怎么修复?未来去九寨沟会不会更方便?漳扎镇会不会建得更好?11月7日,省政府印发《“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关于支持“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这些问题有了答案!

力争三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把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放在首要位置

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

科学审慎推进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重点遗产点保护性修复

建设漳扎镇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

推动大九寨环线旅游由景点旅游向串珠式全域旅游转变

“8·8”九寨沟地震发生3个月后,昨日,省委、省政府在成都召开“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同时,省政府正式公布《“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把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并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在安全评估基础上,力争早日实现景区开放。

2019年全面完成公共设施重建

力争早日开放景区

《规划》明确,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在安全评估基础上力争早日实现景区开放。其中,2017年底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和交通(不含景区)、通信、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既有功能恢复;2018年汛期前基本完成地质灾害排查和应急处置,年底前完成城乡住房重建,全面开工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2019年基本完成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全面完成公共服务设施重建;2020年基本完成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修复。

构建功能分区

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功能分区与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体系、旅游发展等规划相衔接,将规划范围内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区、旅游产业集聚区、农牧业发展区和人口聚居区。

其中,生态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生态功能地位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的区域。严守生态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等适宜产业。

旅游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九环线、国道213沿线,包括九寨沟—黄龙景区、九黄机场以及九寨沟县漳扎镇、南坪镇、勿角乡、大录乡,松潘县川主寺镇、黄龙乡和平武县白马乡等。在保护自然遗产地生态平衡、适度控制游客总数的前提下,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化景区、镇区、社区功能布局,体现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培育康养等旅游新业态,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优化提升旅游业布局

形成“一核两中心”

坚持宜居宜业宜游、全域协同发展原则,切实保护生态空间,集约整合生活空间,优化提升旅游业布局,形成“一核、两中心”等发展格局。

一核。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和漳扎镇为核心,巩固增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吸引力,加快建设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有序推动功能疏解、提质控量,深入挖掘藏羌文化等特色资源,积极发展高端化高品质旅游服务,形成引领高原生态观光全域旅游、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域。

两中心。以南坪镇和川主寺镇—进安镇为中心,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提升南坪镇城镇承载力和旅游服务能力,完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多层次、多元化旅游服务水平,形成服务九寨沟全域旅游、辐射带动川甘交界地区发展的旅游服务中心。深化松潘县川主寺镇、进安镇一体化发展,完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提高游客集散和旅游服务能力,形成服务大九寨、大草原全域旅游的游客集散中心。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

探索自然遗产地保护新模式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要求,科学有序推进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修复。开展九寨沟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研究,逐步恢复生态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控制遗产地居民规模,优化传统村寨布局,最大程度保持和维护自然遗产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科学保护受损自然遗产点。系统研究层湖叠瀑、钙华滩流等主要景观的地质成因及地下水循环系统,实施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遗产点的动态监测与保育,减缓钙华瀑布渗漏泉涌出露区的退化速度,采取切实措施保护环境容量小的海子。深入研究论证和制定详细方案,科学审慎推进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重点遗产点保护性修复。

探索自然遗产地修复保护新模式。针对九寨沟地下水富含碳酸钙并以泉群方式出露的特性,深入分析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系统,进一步把握九寨沟水循环系统周期性变化规律,突出长海蓄水维系湖泊湿地、瀑布滩流供水需求的调节作用。坚持环境友好、影响最小原则,探索灾后世界自然遗产地质、水文、景观、生态等修复保护新技术和方法。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建设漳扎镇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漳扎镇,提升高品质、高端化服务能力,有序疏解中低端服务功能,注重风貌打造、文化传承、智慧旅游,促进演艺娱乐、文化创意、休闲度假等产业发展,增强游客体验感和舒适度,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彰显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自然生态观光、民族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独特魅力。

建设大九寨世界旅游目的地。深度挖掘大九寨旅游资源,培育康养度假、生态体验、民族文化体验、运动休闲、科普研学等旅游新业态,提升九寨沟、黄龙旅游精品国际化水平。整合灾区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拓展提升景区景点,适度开发中查沟、九寨云顶、甘海子、神仙池、白河、七藏沟、白马藏乡等新景区,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休闲度假小镇和特色村寨,构建大九寨旅游目的地新格局。重点建设南坪镇旅游服务中心、川主寺镇—进安镇游客集散中心,优化配置交通、旅游、物流、公共服务等设施,增强大九寨旅游目的地服务功能。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合理布局旅游景区与旅游小镇、特色民俗村落、特色产业等,推动大九寨环线旅游由景点旅游向串珠式全域旅游转变,促进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服务供给全域配套、景区治理全域覆盖、相关产业全域联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带动民族地区脱贫奔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提升服务业

满足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提升酒店餐饮业。完善酒店、餐饮业设施,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元素,丰富餐饮服务供给。积极发展特色民宿、主题酒店、自驾车营地等,满足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拓展文化产业。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民族歌舞、唐卡和羌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文旅主题演艺品牌,丰富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促进文化演艺产业提档升级,推进文化与旅游、生态、农业、科技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

发展商贸流通业。优化商贸流通网络布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发展供应链平台经济,提升区域粮油保障能力和城乡供销合作社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展会活动,依托九黄机场发展口岸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培育健康管理业。依托现有服务设施,结合当地中藏医药等民族医药特色,引入健康管理团队和医疗设施设备,完善现代健康管理体系,开发慢病管理、体质检测、高原病疗养、口腔医疗等健康管理新产品。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恢复提升交通设施既有功能。尽快完成受损路段、桥涵修复,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地质灾害整治,恢复九黄机场、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及配套设施既有功能,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全力打造灾后重建“川九路”新示范工程,增强生命通道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旅游干线公路工程,夯实灾区农村公路服务基础,提高公路管养和信息化水平。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以交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为核心,加快构建川甘青结合部高效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成都至兰州(黄胜关)铁路及汶川至马尔康、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实施九黄机场改扩建工程。规划建设通用机场(含起降点),有序推进成都至西宁铁路、汶川至川主寺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观光小火车(窄轨、齿轨)等轨道交通和快速公路,推进铁路、高速公路与九寨沟景区快速交通衔接。

支持重建 四川出实招

11月7日,四川省政府还出台《关于支持“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推出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等十大措施,全力推进九寨沟震后重建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给予灾后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支持

给予灾后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支持。省级财政统筹中央和省级相关资金对州县给予包干补助支持,由灾区人民政府统筹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景区恢复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建、城乡住房重建等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

给予灾后恢复重建债券资金支持。2018至2020年单独安排灾区恢复重建项目所需债券额度。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修复保护管理、景区道路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重建项目债券作为四川省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发行试点。

支持建立文化旅游产业振兴基金。支持阿坝州建立大九寨文化旅游产业振兴基金,通过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重点支持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创意创新、旅游新业态开发、旅游产业链延伸增值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免征资源税 灾区收入减征7成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过程中,因地震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免征资源税。

纳税人因地震灾害造成损失,纳税确有困难的,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个人因地震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其来源于受灾地区的所得,减征7成个人所得税。

支持灾区企业直接融资

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先安排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信贷资金,在信贷规模上向灾区倾斜。启动灾后恢复重建授信审批“绿色通道”,在审批流程、授信额度、信贷权限、贷款利率、抵押担保条件等方面采取更优惠的信贷政策。

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加强再贷款、再贴现限额调剂力度,尽量满足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借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需求。在宏观审慎评估(MPA)中适当提高灾区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容忍度,降低结构性参数,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灾后恢复重建的信贷投放。

实施地方特殊市场准入政策。在符合全省融资担保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鼓励有实力的融资担保公司在受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扩展业务,支持灾后恢复重建。鼓励在受灾地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将注册资本金准入门槛降低至不低于5000万元。

支持灾区企业直接融资。积极对接灾后恢复重建及旅游、扶贫、绿色发展等项目,探索发行社会效应债券或项目收益票据等创新型品种;支持受灾地区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支持受灾地区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加强对受灾地区企业的上市培育辅导,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到资本市场挂牌融资。

启动用地审批快速通道

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用地需求。统筹考虑原地重建、易地重建等不同类型的用地需求,合理确定灾区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保障重建用地。根据灾后恢复重建用地实际,允许对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优化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并按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灾后恢复重建期间需要的新增建设用地,在省上下达给灾区市(州)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中单列管理;指标不足的,由省上调剂解决。

启动用地审批快速通道。对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城镇村和配套基础设施用地,以及受灾企事业单位搬迁用地,由市(州)、县人民政府先行安排供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的,可以边建设边报批,由受灾县人民政府直接上报省政府,同时抄报所在市(州)人民政府备案。对增强灾区防灾抗灾能力的新建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需国土资源部进行用地预审的,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经申请国土资源部同意后由国土资源厅办理。对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可申请先行用地,经国土资源部同意后,由国土资源厅审核办理。独立选址项目按法定标准低限缴纳耕地开垦费。

支持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允许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先行使用林地,在规定的重建期结束后6个月内,补办使用林地审核手续。属于临时占用林地的,占用后及时恢复林业生产条件,依法补偿后交还原林地使用者,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保障灾区重建项目林地使用定额。允许灾损林木清理所需采伐定额在全县范围内统筹使用,允许受损林木清理可不开展生态影响评价。保障农房重建所需采伐限额指标。

优先将地震灾区符合条件的陡坡耕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优先安排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任务。

支持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开展交通、电力、给排水、旅游等基础设施项目重建,支持森林公园在符合资源保护、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等主体功能定位的情况下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重建项目审批纳入绿色通道,依法从快从简办理。支持九寨沟景区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支持灾区县在“飞地园区”设立“园中园”

支持灾区旅游业振兴发展。重点支持阿坝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对纳入景区恢复和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的大九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支持力度。争取开放九黄机场为国际口岸机场。对大九寨旅游品牌重塑给予宣传促销支持。

支持灾区发展现代农业。支持灾区创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优先支持良繁基地、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设施设备建设。支持建立小包装应急粮油储备,确保受灾地区粮食储备全覆盖。

支持灾区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支持灾区重点发展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的农产品加工、民族医药、旅游产品等产业。支持灾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应用。支持灾区发展“飞地经济”,支持灾区县在“飞地园区”设立“园中园”。

本版稿件由编辑整理

新闻推荐

阿坝州松潘县推行“四一”工作模式做好群众联系工作

本报讯(刘源谷运花记者高明山)西南商报记者日前从阿坝州松潘县获悉,为了加大***力度,松潘县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坚持一线调研、一线谋划、一线走访、一线锤炼的“四一”工作模式,切实推进群众工作扎...

松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松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