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四帮四促” 助推脱贫攻坚
阿坝州政协主席 尼玛木
阿坝州政协将持续深化“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作为履职尽责、服务全局最直接有效的载体和抓手,切实制定并积极践行“四帮四促工作法”,发动带领全州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踊跃投身助推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
一、委员结对帮,促贫困户脱贫
认真贯彻省政协“六条措施”要求,建立完善了全面覆盖278名州政协委员和1648名县(市)政协委员的帮扶工作台账,使委员在参与过程中帮有目标、扶有对象。具体来说,大力倡导结对帮扶的灵活性和多样化,广大政协委员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各尽其能、各显神通,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扎实开展结对帮扶。有的帮助发展产业、解决就业,如州政协委员唐林返乡创业,吸纳24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有的积极提供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如理县政协委员祁富云免费为贫困群众发放鸡苗5000余只,年底全部回收禽蛋产品;有的开展捐款捐物、送医送药活动,如州政协委员新甲旦真积极对接,联系爱心企业为困难群众捐赠面粉等物资800吨。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州、县(市)政协委员在“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中参与结对帮扶共计4900余人次,办实事好事2.83万件次,受益群众8.92万人,涉及金额达2400余万元。
二、机关定点帮,促贫困村退出
坚持“真情帮扶、精准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做好定点联系村——马尔康市松岗镇丹波村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去年以来,州政协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机关负责同志及委室人员先后深入丹波村30余次,把脉问诊、出谋划策,结合该村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开出了一剂以反季节蔬菜种植为基础、以发展养殖业为切口、以庭院经济为依托的“种植+养殖+旅游”的脱贫方子;组织50余名种植养殖意愿户赴农牧业先进县考察学习产业发展,邀请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实用技术,增强了村和农户的“自我造血”能力;加强对接争取和协调服务,建成了投资80余万、占地500余平方米的集会议办公、日间照料、群团活动、幼儿教育、集体食堂为一体的综合活动中心,提升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丹波村在2016年底的检查验收中顺利退出。
三、深入督导帮,促贫困县摘帽
州政协为全面了解马尔康市脱贫攻坚推进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标补短,2月下旬、4月中旬和6月底,先后组织17个专项督导组,对该市14个乡镇今年计划脱贫18个村的工作推进情况和已脱贫11个村的巩固提升情况进行了三轮全覆盖督导,现场指出点上问题230余个;经过梳理汇总后,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督导意见反馈会,面对面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40余条;每轮实地督导结束后,均及时将督导情况形成专题报告,书面报送州委,重点反映了库区移民、新集镇建设、电力保障和群众教育引导等需要在州级乃至省级层面引起重视并妥善解决的困难问题。同时,主席会议成员积极深入各自联系县开展专项督导达30余次。
四、立足全局帮,促全州大发展
深刻认识到集体经济发展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州委主要领导亲自交办的“农村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列为今年重大调研课题。3月至6月组织精干力量对全州1361个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摸清了“三资”家底,总结了经验做法,发现了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10项建设性建议,汇编了30个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典型案例,并归纳提炼出产业带动、资源开发、资产盘活、参股分红、服务创收、农旅结合、联合发展、国资带动、异地发展等9类可供全州学习借鉴的发展模式。此次调研调查范围之宽、涉及内容之广、动员力量之多、调研成果之丰富,创州政协历次调研之最。
常怀感恩心 真情助脱贫
省政协委员、松潘天马集团董事长 马继云
我是土生土长的松潘人,松潘山水养育了我、松潘父老乡亲成就了我。这些年我常常想,感恩回报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不竭的动力和长久的生命。我常跟儿女们讲:“企业小的时候,是自己的;企业大了,就是社会的。”
一、计利当计百姓利
旅游业是松潘的支柱产业,上万人以此谋生,九黄机场通航后,游客倍增,各种旅游业态快速成长,乡村体验旅游应时而生。我带领几个朋友,在山巴乡上磨村开发乡村旅游,我们整合了20户藏家民宅,高标准打造,通过公司营运,吸引游客入住体验,带动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直接让当地20户村民稳定脱贫。不仅如此,在招聘员工时,我要求公司尽量吸纳本地特别是贫困人员就业。
2017年,旅游大环境不景气,公司不仅不裁员,还扩大招收贫困人员范围,员工来源从松潘当地扩展到平武、甘南等贫困县。2017年已招聘少数民族员工39人,46%来自贫困乡村。在2017年天马集团的招聘会上,一名叫周德秀的妇女让我记忆犹新,因文化水平差,年龄大,她当场被淘汰。但那一口漳腊土话让我觉得有隐情,就追过去问她情况,原来她是漳腊新区特困户,丈夫残疾、儿子儿媳均为聋哑人,全家仅她一人有劳动力,找工作四处碰壁。在了解情况后,我马上召集管理人员开了个特别会议,会上我再次讲明企业的社会责任,说服大家同意聘用周德秀,并安排工作人员驱车将她找回来,聘用她当了保洁员,月工资3000元,让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类似周德秀这样的贫困家庭员工在公司就业的近10人,公司不单让他们挣到钱,还要让他们学到技能,终身受益。今年以来,公司举办能力提升培训班9期,累计投入资金20万元,先后从昆明、丽江、成都、北京等地聘请管理人员、培训讲师,免费对他们进行培训。
二、助人当雪中送炭
按照松潘县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结对帮扶方案要求,我定点帮扶了松潘县古城南街村特困户屈元荣一家。屈元荣一家因修新房欠债40余万,其爱人又突患白血病,每月化疗开支上万元,家里还有92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需人照顾。了解情况后,我积极向党委政府争取,将屈元荣一家列入了政府特困户,享受政府低保;并积极与村委会协商,将其纳入村保洁队,让其每月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在2017年春节来临之际,为让他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我捐款1万元让他置办生活用品。为确保屈元荣一家尽早脱贫,我每月定期到他家中走访、调研,帮助分析其贫困原因,制定帮扶措施,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困难。在了解到屈家因发展畜牧养殖欠上高额债务后,我指派公司专人负责,研究国家政策,帮助屈家发展养殖产业并准备相关验收材料,积极争取将其纳入享受产业发展补贴范围。同时,对于屈家闲置的门面房,天马集团网络营销部主动策划,帮助他将闲置房间出租,增加经济收入。
企业是社会的产物,必当报恩于社会。在吸纳贫困户就业、帮扶困难户之余,天马集团还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赞助了2016年商会杯篮球赛,并将比赛所得的所有奖金(共计15万元整)捐给了当地清真寺、贫困学生。今年5月,公司赞助了“青春集结号、助力脱贫攻坚——‘***杯\’文体活动”。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9周年纪念日,天马集团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向燕云乡色贡村17户低保户、特困户送去了价值近10000元的米、面、油。
天马集团下属企业设立了“公益箱”,将游客和员工的爱心捐赠收集起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扶贫活动。集团还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由公司董事、总经理亲自牵头,配合政府开展各种文化扶贫项目。
在扶贫路上,我将倾情尽力,务实作为,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勇担责任,把扶贫济困事业做得更好!
以“双帮”为抓手 在“五动”上发力
达州市政协主席 康莲英
达州市政协把助推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以“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为主线,以“企业帮村委员帮户”(简称“双帮”)活动为抓手,在“五动”上发力,系统助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组织发动,实现委员帮扶全覆盖
制发详实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各县(市、区)政协和各委员活动小组根据文件精神和实际情况,细化了“双帮”实施方案,明确了帮扶计划和措施。建立领导机构,明确主席全面抓,副主席具体抓,各委室协调抓,确保工作有人抓,措施能落实。多层组织发动,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主席会议,传达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研究谋划“双帮”思路和举措;15个委员活动小组和县(市、区)政协分别召集政协委员全员开会,细化活动方案,落实帮扶对象和重点联系贫困户。
二、载体推动,实现帮扶形式多样化
创新开展“双帮”活动,明确了捐赠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等6种帮扶方式,每个委员企业帮扶1至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位政协委员帮扶1至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深化“募集百万资金、每年资助百名贫困学生”为主要内容的“双百爱心助学工程”,活动开展以来,组织委员捐资490.21万元,集中资助贫困大学生和贫困高中生413人,委员个人结对帮扶贫困学生450人,资助金额167.22万元。扎实推进“界别”活动,组织委员深入贫困乡村、贫困群众,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困。
三、乡情涌动,乡友助力脱贫不旁观
县(市、区)政协组建智力支乡联谊会,采取召开联谊座谈会、项目推介会、通报情况会、组织考察调研等形式加强联谊,引导乡友返乡创业、济困解难,投身脱贫攻坚战。截至目前,7个县级政协共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分会32个。引进乡友返乡创业、助推脱贫攻坚项目230个,投资规模243.1亿元,宣汉县回引工商资本超100亿元,带动55个贫困村1000余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之路。大竹县政协通过智力支乡联谊会引进项目59个,流转土地2万余亩,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
四、典型带动,激发委员参与积极性
在“企业帮村委员帮户”活动中,各县(市、区)政协和各委员活动小组注重帮扶活动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塑造,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和激发更多的委员投入到脱贫攻坚事业中。截至目前,各县(市、区)政协、各委员会活动小组共培育陈永福、吴小洪、屈默等先进典型46个,起到了带动作用,营造了多种力量合力帮扶的生动局面。企业委员通过捐款捐物、投资产业等方式,积极投身“企业帮村”活动,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增加贫困户个体收入和贫困村集体收入。截至目前,市、县两级政协有248个委员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258个,累计投资项目377个,涉及各类资金16.95亿元。市、县政协委员立足岗位、各展所长为贫困地区兴水修路、发展产业、捐资助学,为结对帮扶户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争做脱贫奔康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据统计,截至4月底,市县两级政协委员2454名结对帮扶贫困户3016户,兴办实事好事4976件。
五、监督主动,促进脱贫攻坚见成效
市政协积极通过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委员视察、委派民主监督小组等方式,就扶贫项目落实、政策执行到位等情况开展民主监督。今年,市政协对市农业局开展发展扶贫产业的提案办理民主测评,促进脱贫攻坚提案得到有效办理,贫困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财政局开展特派监督,促进了脱贫资金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同时,每月定期由机关纪检干部带队,前往结对帮扶村,对年初帮扶计划推进情况、产业发展、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等方面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帮扶措施真落地、出实效。市县两级政协主席会议成员不仅联系帮扶贫困村,还积极参与到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督查全覆盖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县(市、区)和市政协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督查巡查。
扎根基层 倾心服务
达州市政协委员、达州军分区驻大竹县金鸡村第一书记 高军政
作为达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我于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被派驻大竹县金鸡乡金鸡村任第一书记。我坚持沉到最基层,住进群众家,俯下身子学,甩开膀子干。两年来,扶贫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村情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16年7月,村党支部被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实现了由“软弱涣散党组织”向先进的蜕变。12月,代表大竹县成功接受了省级脱贫工作第三方评估。今年2月,省督导组在检查中对我们多项工作进行点赞。
一、扎根基层奉献
2015年刚驻村才一个月,我母亲就因癌症扩散发生骨转移,从患病到去世三个月时间生活无法自理。母亲刚去世后父亲又突发冠心病并怀疑前列腺癌,三次在重庆住院治疗。当时扶贫工作才刚刚铺开,从小生长在城市,离开学校就到部队的我从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第一书记责任重大,对扶贫工作怎么抓、抓什么,心中一片空白。在种种困难面前我没有低头、没有消沉,及时转变角色,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为精准掌握贫困户信息,我揣着一本驻村工作民情记录本走家串户,没有车,就坐摩托,没有摩托,就靠两条腿行走。两年来跑遍了169户贫困户和全村各个角落,磨烂了4双鞋,两次差点被毒蛇咬伤。通过登门串户与贫困户交朋友、拉家常,倾听群众呼声,掌握了基本情况,了解了群众想法,找出贫困的主要症结,为***选准了突破点。
二、强化组织建设
以前,金鸡村干部没有干劲,各项组织制度形同虚设,村级组织一盘散沙。我感到,要把贫困村发展起来,首先要发挥组织的引领作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我制定了党建工作预决算表,对村干部和党员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倒逼他们履职尽责。实施“三向”培养计划,将2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5名优秀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1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让以前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制度落地落实,形成规矩、变为常态。2015年、2016年组织开展了“党建工作十件大事”和“脱贫攻坚十件大事”评选活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日益凸显。
三、紧盯扶贫目标
按照“治贫先治愚、脱贫先脱俗”的思路,我编写了“村规民约三字经”,把“要脱贫,当自立,村干部,要尽力”写入民约。将扶贫政策、具体内容编写成20余首诗歌传唱,使群众看到***既有政策遵循,又有资金项目支撑,打破了坐等观望、因循守旧的思想坚冰和观念桎梏,提振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催生了勤劳创业的内在动力。
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持续用力使劲,每季度在院坝召开“村民说事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针对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制作了“便民服务卡”,改建了村民活动中心,让村民第一次有了融办事、学习、娱乐、医疗为一体的“中心广场”。针对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协调完善了村卫生站器材设备,协调军分区医疗所定期巡诊,开展了新农合保险和健康知识宣传。针对基础设施差的问题,协调建成车行桥1座、饮水池2口、硬化村组通公路8公里,生产便民路9.3公里,改造电网34.279千米,新建20米移动基站1座,开通了宽带网络。针对群众劳动力少、产业发展难的问题,探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把零散种植的贫困户组织起来,在专合社和金融机构信贷、社会力量的支持下,解决了缺乏资金、技术的困难,初步形成了以香椿、黄荆叶、蚕桑、柑橘、油菜加家禽、畜牧的“5+2”扶贫产业,群众收入不断增加。为169户贫困户实行了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协调各帮扶单位与他们“一对一”结对认亲,通过送政策、送资金、送技术,因户施策制定脱贫计划,2015年、2016年共帮助91户贫困户、249人找到致富门路,摘掉贫困“帽子”。
下足“绣花功” 打好“攻坚战”
汶川县政协主席 王志勇
近年来,汶川县政协深入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以全面建成“好房子、好日子、好身子,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小康汶川为核心,准确把握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主攻方向、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政决策部署上,同心同德、同频共振,下足“绣花功”,打好“攻坚战”,确保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勾好“花样”,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
县政协紧紧围绕州委***“六个结合”的总体部署,对标汶川县脱贫摘帽的现实需要,坚持把开展好“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汶川政协委员在行动”系列活动,作为履职尽责、助力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问效。活动紧盯建档立卡贫困户“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读书难、就医难、就业难、增收难”等“七难”问题,结合政协工作实际进行谋篇布局,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具体方案,明确了活动的内容、重点、形式、载体、平台等。同时,按照就近就地原则,采取一对一、一对二等方式,委员与140户贫困户结对认亲,压紧压实具体职责,切实布局好工作,勾画好“花样”。
二、用好“花线”,在核心引领上下功夫
今年以来,政协班子和各委室先后深入8个联系村、77户贫困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促膝长谈、访贫解困,收集问题45个,具体困难20件,梳理帮扶清单10类67项,需协调解决资金200余万元。为确保问题得到解决,政协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对向协调、对标沟通、对准施策,积极为联系村、帮扶户想办法、出主意、抓落实,多次到相关单位沟通协商、争取资金。目前已为联系村争取水利灌溉项目1个、资金60万元,道路维修项目1个、资金10万元,连片贫困户产业发展道路1个、资金102万元,帮助结对认亲的13户贫困户争取大病救助补助资金2万余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个、落实产业发展资金5万元,在活动中起到了示范带头、核心引领的作用。
三、落好“花针”,在扶贫解困上下功夫
委员们结合本职工作、专业特长和界别优势,着力从提供技术、资金、资源等方面入手,用心为贫困户办理了一批道路建设、产业发展、技术服务、疾病就诊等好事实事。截至6月底,争取、募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0万元,帮助贫困户具体解决问题64件,受益群众近万名,个人捐款捐物4万元。李洪委员为贫困户购买鸡苗500只、赠送有机肥10吨、捐款数万元,提供养殖项目10多个;吴应俊委员为帮扶对象提供了2000元看病资金,2亩红富士果苗、1吨有机肥,对口销售甜樱桃500斤;胡雪红委员利用医疗专长,积极开展医疗巡回帮扶,为困难群众免费诊疗50余次。
四、用好“绣品”,在建言献策上下功夫
认真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把民主监督的着力点放在委员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上,围绕***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组织相关部门和政协委员开展专项视察调研、民主评议,及时了解群众意愿和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针对汶川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专题调研活动和专题协商议政会,形成关于扶贫攻坚内生动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题调研报告6篇,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部署、决胜脱贫攻坚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优势,积极引导委员投身“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做到上情下达畅通、下情上传联通。通过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办理和反馈,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惑、思想沟通、情绪疏导等工作,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已收到与脱贫攻坚相关的社情民意信息120条,反馈办理97件,正在办理23件。
真帮实扶暖民心
简阳市政协委员、四川简阳尽春意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 强
作为一家在简阳本土发展起来的企业,回馈社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2015年,公司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决定把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作为桑果基地的重要工作,这也成就了我作为政协委员为扶贫攻坚做件事的心愿。
一、调整结构,实施产业扶贫
要真正帮扶贫困户,就必须引导他们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我调整桑果基地的产销模式,全力构建企业盈利和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双赢格局。2015年,公司投资5万元购买果苗分给永宁乡石泉村、互竞村、红台村、上坪村、团岭村及大屋村的贫困户种植,并无偿提供技术支持,承诺保底价收购。
大幅扩大种植面积,无疑增加了基地成本,也增加了风险,加之很多贫困户从观念上、种植技术上,与基地要求差距较大,新的产销模式面临严峻考验。为此,我带领公司员工,一家一户做工作。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贫困户消除了思想顾虑,接受了公司帮扶发展桑果种植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与617户贫困户签订了10年收购合同,公司以6元/公斤的保底价收购,基地很快就增加了1000亩。按照桑果盛产期平均亩产2吨,每户平均种植1.6亩计算,可实现保底收入1.92万元。据统计,2015年至今,公司先后从559户贫困户手中收购桑果1257.4吨,帮助贫困户创收754.44万元,让482户贫困户脱贫。
二、以桑为媒,实现精准帮扶
石泉村三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哲海家有5口人,其中2人残疾。2015年夏天,我和公司的员工到他家走访,看到他家的情景时,我深深地触动了。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几个村的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长期脱贫。当年,在我的帮助下,王哲海种植果桑1.4亩,年增收1.3万元,脱贫摘帽指日可待。
互竞村五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中阳,2015年种植果桑3亩,年收入3万余元,2017年又在我的引导下,经营“定香苑”农家乐,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红台村八组方克永,因妻子智残,儿子患精神病,导致家庭贫困,通过种植1.5亩果桑,每年增收1.6万元,现已脱贫。
……
2015年,公司帮扶石泉村、互竞村、红台村,带动农户1056户,户均增收997元,其中24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2016年,公司又帮扶上坪村、团岭村、大屋村,带动农户1037户,户均增收771元,其中23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通过公司的帮扶,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公司桑果基地得到了发展,取得了双赢。我觉得,参加“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贫困户脱贫后幸福的笑脸就是最好的见证。
三、以桑为源,多渠道持续增收
看到部分贫困户一天天富裕起来,我想得更远,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永宁乡桑果种植面积已达4000余亩。在我的建议和帮助下,现在永宁乡办起了“桑椹节”,加工起了桑果干、桑果膏、桑果茶,开起了农家乐。永宁乡已成为简阳市内、市外群众外出休闲的优选之地,“桑海桑田”的品牌越发响亮,到永宁采果、品果的人们越来越多。目前,以品桑果、喝桑酒为主流的农家乐发展到了10家,可同时接待3000余人,仅今年桑椹节期间,就实现经营收入近800万元,其中贫困村创收200多万元。全乡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不足2800元增加到2016年的3700元。
虽然部分贫困户脱贫了,但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止。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扩大基地种植规模,继续以桑果产业为支撑,帮扶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带动脱贫户持续增收,实现持久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委员扶贫“做实事” 群众脱贫“增动力”
兴文县政协主席 张 红
兴文县政协把“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作为委员履职重要内容,把“五个一”责任机制增加为“六个一”,把活动开展成效纳入年终“六个一”考核内容,把全县193名政协委员分为9个界别学习活动小组,以组为单位,围绕“委员五做群众五增”的要求,着力扶智捐资、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就业增收、医疗扶助等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集中性帮扶活动429件,协调争取各类帮扶项目资金9716.6万元,惠及贫困群众81280人次,切实增强扶贫实效、脱贫动力,为兴文脱贫攻坚贡献政协力量。
一、做“扶智与捐资”难事,增群众脱贫“自立”之魂
一是巡演强奋进。兴文县政协教育文艺界学习活动小组立足界别人才优势,以“***,文化扶志”为主题,积极创作和编排了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文娱节目,目前已到全县贫困村巡演80余场,深受群众欢迎。二是村歌扬精神。教育文艺界委员组织为全县57个贫困村写村歌,目前已完成10个村的村歌创作。三是捐资促感恩。组织机关干部和政协委员开展“扶贫一日捐”、捐资助学等活动,共计捐款30万余元,教育扶助550人。
二、做“基础与产业”要事,增群众脱贫“收入”之本
一是建强基础创条件。经济界等活动小组共争取协调筹集项目资金5380万元用于贫困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工商联界活动小组组织委员和建筑企业捐款38万元用于贫困村便民路建设,有效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二是扶持产业拔穷根。帮助贫困村建立烤烟、方竹、乌骨鸡、油菜种植等主导产业,产业覆盖贫困人口3000余人;民宗侨台界活动小组专门成立扶贫开发协会、争取产业发展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三是链接利益增收入。县政协机关带头联系重点贫困村共乐镇毛村,探索建立“一地生三金”脱贫模式——流转土地获“租金”、就业务工挣“薪金”、发展产业进“现金”,真正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三、做“培训与就业”实事,增群众脱贫“谋生”之技
一是义务培训。农业科技界活动小组狠抓技能扶贫,开展种养技能扶贫6次,受益群众680人;工青妇界活动小组开展“苗家惠嫂”家政培训6期,培训贫困群众360人,推荐就业80人,人均年工资3至6万元,带动80个贫困家庭增收脱贫。二是创业带动。政协委员到贫困村建立油茶种植、乌骨鸡养殖、肉牛养殖等专合社、农业龙头企业6个,引导贫困户加入专合社,以入股的方式参与集体经济分红,切实增加收入。三是帮助就业。经济界活动小组倡议组建“兴文懒人”“兴文共享公寓”“金龙汽车”等多个创新型企业,解决贫困人口就业200人,带动200个贫困家庭增收脱贫。
四、做“义诊与治病”急事,增群众脱贫“健康”之体
一是进村宣传知识。组织宣传队进村宣传卫生防疫知识9次,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二是驻村义务诊疗。组织界别委员和医疗专家驻村开展义诊活动9次,接受义诊群众1593人、诊治患者62人。三是出村帮助医治。为180名贫困户发放免费就诊卡,为18名贫困户免费进行手术治疗。
五、做“引智与引资”大事,增群众脱贫“龙头”之企
一是引进工商企业参与扶贫。引导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粤华集团等6个工商企业,投入社会资本5730万元,投资建设城乡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生态康养等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二是引入人才创业助推扶贫。引入信息技术、旅游开发等专业人才8人回乡创业。三是引导社会名流帮助脱贫。引导社会名流15人,来兴投资兴建教育项目,做好教育帮扶;引导中央、省级、市级媒体宣传报道我县乡村旅游文化节,助力旅游脱贫。
矢志不渝献爱心 竭尽所能助脱贫
江油市政协委员、江油坤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 裕
我曾是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的一名下岗工人,主动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创建了江油坤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优秀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李白诗意绣”文化旅游产品。在经历失业—就业—创业的艰难历程后,我深知困难者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积极响应省、市政协关于“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的号召,立足现有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助力贫困者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志愿公益,参与结对扶贫
多年来,我不仅自己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而且多次组织公司员工利用业余时间为河口镇敬老院老人洗衣做饭、清扫庭院、培植绿化,参加青莲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太华山植树等义务劳动,把志愿公益作为企业责任、作为提升员工品德的抓手、作为树立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去年10月,我听说家住邀月村四组的王贤兵是个独居盲人,已有五十多岁,家庭十分困难,便主动到他家了解情况。当看到他的住房屋顶漏雨、家具破烂,且使用简易灶台生火做饭的时候,我特别难受,决定帮他改善居住环境,鼓励他重树信心、克服困难。我组织公司员工投入1万余元,自购材料并动手帮他改造厨房、卫生间,硬化凹凸不平的土路,请人帮他翻修屋顶、粉饰墙面。不到一月时间,王贤兵就住进了新房子,当看到他抚摸着崭新的灶台、新添的家具,洋溢出喜悦之情时,我由衷的感受到政协委员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还会同其他志愿者为三合镇高压电意外烧伤的陈金婕、太平镇癌症患者冯兰兰等捐款近20万元治病,并为冯兰兰丈夫找到工作,助其脱贫致富。
二、发挥优势,助力智能扶贫
我从小就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李白文化,早年拜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邬学强研习蜀绣技艺,如今,我不仅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担任江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白诗意绣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具有蜀绣制作职业技能培训教师资格证、国家手绣制作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证书,而且公司还拥有12名蜀绣技师队伍,生产的李白诗意绣产品远销海内外。在了解到贫困群众中有一部分是因残致贫的学生后,我发挥自身优势,为青莲镇小学和江油市米其林特殊学校及社会残疾人开展免费培训刺绣技艺活动。2014年以来,我公司拿出10个岗位解决部分残疾学生就业之忧,她们都已成为公司生产经营骨干。如公司绣娘“哑妹”肖莹雪多次参加绵阳市“巾帼风采”、四川省母亲艺术手工作品、艺术创作等大赛获得殊荣,现“哑妹”绣出的绣品件件不愁销,她不仅靠这门技术过上好生活,而且成为绣娘的佼佼者、残疾朋友的榜样。
三、深入农村,开展技能扶贫
脱贫攻坚不仅要具备绣花功夫,更要有绣花精神。我深知农村妇女如果没有一技之长,生活将会十分艰辛。为此,我深入农村开展调研,会同乡镇政府了解贫困村的需求,先后投入30余万元,组织公司员工在青莲、二郎庙、九岭、敬元、雁门、铜星等乡镇为农村失地妇女、学生、贫困人及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免费举办蜀绣、草编、手工编织等培训班20余期,受训1500余人(其中贫困500余人、残疾30余人)。在马角镇沉水村等地设立“李白诗意绣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扶贫基地”12个,常年提供居家灵活就业岗位300余个,采取“免费培训、灵活就业、产品回购”的经营模式,签订《刺绣承揽加工合同》200余份,定期统一检验回收产品,并在李白纪念馆、太白碑林等地开办实体店和线上开设网店扩大销路,助力山区绣女的绣品销售,使困难群众实现人均年增收1至2万元。公司通过易地培训、居家灵活就业,带动妇女特别是贫困家庭妇女勤劳致富,不仅协力解决了农村广大妇女就地发展、贫困家庭增收难题,而且缓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无人照看问题,更为脱贫攻坚战增加新战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亮点。
与贫困残疾人携手同行
省政协委员、四川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文军
省政协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号角吹响后,作为省政协委员,我牢记政协使命,勇挑扶贫重担,探索创造了开展扶贫攻坚的“吉香居模式”。
一、实施“托养+就业” 帮助残疾人脱贫
吉香居公司共吸纳残疾人就业420人,占公司生产员工的三分之一,其中智力残疾120人,肢体、语言、听力等残疾300人。为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工作和生活,公司全力以赴。
一是考察学习。实施残疾人就业帮扶计划之初,公司先后派出8名管理人员前往广州、苏州等地考察学习残疾人企业就业管理经验。
二是分类成立车间。公司针对残疾人的残疾类型成立了残疾人车间和托养车间。残疾人车间主要吸纳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肢体、语言、听力等残疾人就业,主要从事削菜根、选菜等前期工序,残疾类型的不同也可以实现相互照应,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托养车间主要吸纳剩余的120名智障残疾人,从生活起居到简单劳动生产,实行全托养管理。
三是细化托养就业管理。托养就业即工作、生活全部在工厂。公司建立托养车间、托养楼,安排专人对智障残疾人进行培训,教洗澡,上下班过公路、就餐要排队带领,就寝要点名,衣服要安排专人洗,病了要送医……托养智障残疾人,不但不收托养费,每月还发工资,人人还买“五险”。而管理中压力最大的是智障残疾人的安全问题,2015年有1名残疾人走出厂门就迷路了,公司派出40余人找了两天两夜搜寻了方圆20余公里才找到。为此,公司专门为智障残疾人定制了紫色工作服,区别于其他职工的蓝色工作服,作出凡是紫色工作服的人要出厂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等。
四是社会保障兜底。公司按照残疾人工作量核定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薪酬,购买“五险”,确保残疾人老有所养。有了保障后残疾人也从被嫌弃变成被宠爱。杨某某、李某是母子,都在公司上班,母亲杨某某肢体残疾,儿子李阳智力残疾,当初李某的父亲面对如此情况,抛妻弃子远走他乡。现在,母子俩生活有了保障,经济条件也好了,李某的父亲又回来要认亲生儿子了。五是物质和精神双收获。残疾人进入工厂有了工作和生活保障,精神世界也变得充实起来,有的变得开朗了,有的还找到了自己的终身幸福,仅公司内就有6对残疾人结婚成家。
二、提供“技术+管理”帮助藏区脱贫
眉山市对口援助阿坝州金川县,我主动承担援助藏区任务,利用吉香居公司的技术、管理优势,扶持金川发展泡菜加工企业,帮助建成了金川绿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投入生产。从厂房、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员工培训、销售渠道全部由吉香居公司无偿提供。目前,公司带动了3000亩蔬菜基地发展,解决了100多名藏区贫困群众就业问题。
三、开展“扶智+济困”勇担社会责任
2015年来,我先后捐资200余万元助推扶贫攻坚。设立贫困大学生、重病学生帮扶基金,共捐资100余万元支持贫困大学生就读、白血病等重病儿童就医等。捐资20.7万元帮助眉山市东坡区松江镇丁塘村7组37户贫困村民开通天然气;捐资30万元为东坡区太和镇修建村道;捐资20万元进行通惠街道办事处先锋社区城中村整治;捐资5万元支持眉山思蒙戒毒所建设,帮助17名社会吸毒人员戒毒。
吉香居,接纳残疾人、助力残疾人,也成就了众多残疾人。残疾人是吉香居发展壮大的财富和宝贝,吉香居不忘初心,感恩于残疾人、回馈残疾人和社会,也是理所当然。
用爱心善举引领希望之路
前锋区政协委员、代市商会会长 孙 钢
20年前,从创业开始,我就与“光彩事业”“扶贫济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创业路上,我一直认为能够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康,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生活,是幸运又幸福的事情。这个朴素心愿,风雨几十年,我从未放弃过。
一、执着初心,真情奉献
想想自己从穷苦农村娃一步步走到现在,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鼓励和支持,做人哪能忘本呢?不忘感恩是本心,回报社会要真心呐。每年初,我都会到当地政府和村组走一走,了解一下哪些家庭确需帮助,记录在册,思考如何帮助。在我的帮扶记忆里有个特殊的家庭,代市镇大泥村六组孤儿陈立川。第一次到陈立川家中核实情况时,看到他家没有通电,房顶漏水居住困难,最麻烦的是没有收入,这让人无比揪心。回家后我积极联系供电企业,多方协调后免费给陈立川家用电上了户、安装了照明线路和电灯,出资8000余元并且联系雨棚制作商为他家安上了钢架房顶,解决房顶漏水问题。为彻底解决其后顾之忧,我安排他到商会的代市大酒店学习烹饪,不仅吃住在酒店,还计发工资,从此陈立川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上也勤学好进,立志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他的变化我感到由衷的欣慰!类似的故事还很多,多次为救灾、助学、助残、助孤、助困捐资捐物,力量虽然微弱,但我希望能以此烛光之举为共建美好家园尽一份爱心。
二、以身示范,聚力攻坚
区政协开展委员行动工程和“百企帮百村”活动,倡导我们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我积极响应,主动向代市镇党委、政府请缨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代市镇流杯村开展帮扶工作。从此,我联系几位爱心人士投入到了脱贫攻坚之中,下乡村,走田间地头;入农户,解急难民忧。村民反映变压器小了电力不足,看电视、打米、抽水都没办法,我们立即联系代市供电所并一同现场办公,出资10余万元为该村更换了一台大功率变压器,重新更换了安全性能高的线路,家家户户的电灯变亮了、电视机能看了、打米机能用了,群众交口称赞。
户脱贫、村摘帽,送点钱物解决不了长久问题,得有实业带动。听说村民蒋启燕想在流杯村开办农家乐,我和几个朋友主动帮他出谋划策,在前期策划、证照审批、经营培训等方面帮他解决了不少困难,流杯村第一个农家乐开张了。开业那天我向乡亲们承诺,一定用自己的创业经验和资金作后盾,全力协调解决新办企业遇到的资金、技术等棘手问题,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三、团结商会,投身公益
“十指抱拳力千钧,众人划桨开大船”,从加入商会起,不论是作为商会成员,还是负责人,我始终坚信“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的观念,引导非公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团结企业人士参与救灾、助学、扶贫等公益事业,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奉献越来越多,爱心越聚越浓,商会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了。汶川大地震后,代市商会策划并组织赈灾义演,多方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捐款30余万元,其中商会人士捐款达10万余元;广安7.19洪灾中,倡导商会成员捐款2万余元;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组织代市商会会员捐款10万余元,为灾区送去温暖。
每年重阳节、春节等重要节日,代市商会领导班子总会带领会员到代市、新桥敬老院和社区贫困户家中看望慰问,给贫困大学生家庭、困难残疾人捐款捐物,为他们送去温暖,帮助他们共渡难关。在商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助学专项基金,目前虽然不够强大,但我们相信,爱心的力量无穷无尽,社会上将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和我们一起去努力。我们更自信,奉献社会不是沽名钓誉,不图他人回报,只愿家园更和谐,世界更美好,只要有需要,我们的行动永远在路上。
发挥优势倾情帮扶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省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工作推进片区会发言摘登(以发言先后为序)
新闻推荐
被誉为“小成都”的北川片口乡重现消失70年的“抬狗羞灵官”活动—— 奇异民俗 解码“白草羌”文化
7月12日,农历六月十九,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场镇空前热闹——街上的居民、各村的村民、周边乡镇的群众,以及远道而来的绵阳、成都等地的客人,将这个山中小镇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乘兴而来,只为目睹并参...
松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松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