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湖蝶变背后的“绿色密码”

四川日报 2021-09-25 06:37 大字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殷鹏

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花在湖中生……9月的阿坝州若尔盖县花湖,令人流连忘返。

鲜为人知的是,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花湖曾因生态环境问题被举报并列入重点整改问题。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花湖自然水位提高30厘米,水域面积由215公顷扩大至650公顷,892公顷湖泊周边半沼泽和干沼泽得以恢复,黑颈鹤从原有的407只增加到1000只左右。更重要的是,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花湖每年为黄河的补水量达44亿立方米左右,占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7.58%,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天然蓄水池。

花湖蝶变,背后有何“绿色密码”?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违规开发 引起关注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665.7平方公里,是黄河重点水源涵养区,而花湖是该保护区缓冲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热门景区之一。

上世纪70年代,若尔盖县在花湖大规模开挖排涝渠,导致花湖湖域及周边湿地大面积萎缩,造成牧草退化、湿地沙化、鼠兔大量繁殖,花湖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近年来,当地围绕花湖大力发展旅游业,让花湖不堪重负——若尔盖县违规在花湖缓冲区内修建栈道、观景台等设施,旅游活动深入花湖湖域内部,旅游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污染花湖水体;生产便道、草原防火消防道路、旅游中转车道建设未落实环保配套措施,直接破坏花湖植被和原有生态;景区管理不当,部分游客肆意翻越围栏进入草地拍照、采摘植物,加重对湿地植被的破坏。此外,人类活动的增加也扰乱了湿地生态原有的平衡,对黑颈鹤等珍稀鸟类、鱼类栖息繁殖产生较大干扰。

2017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花湖生态环境问题被群众举报。同年,第一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和全省自然保护区专项督察也严肃指出“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违规建设观景台7处、无相关环评手续、部分建设项目侵入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等问题。阿坝州委州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编制花湖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方案,多方筹集资金,打响了“花湖保卫战”。

狠抓修复 重现美丽画卷

旅游业是阿坝州主导产业,多年来花湖旅游产业收入稳居全州前五。即使如此,阿坝州依然狠下决心,全面拆除栈道2.86公里、观景平台等设施14176平方米,拆除牧家乐25家、违规标识标牌151个,规范骑马点81处。

阿坝州是典型重点生态功能区,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28.7亿元,居全省末位,但在生态保护投入上毫不含糊。据阿坝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除投资2.13亿元实施花湖生态修复和保护系列工程外,每年还拨付专款300万元用于湿地保护。同时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爱护生态、守护生态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一些牧民为此树起了牌子:“草原好看,但不能随意入内。”

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保护好花湖,当地编制实施了《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2018-2027年)》,明确按照国家生态旅游景区标准,严格规范花湖建设和保护,并自2020年起严格限制游客接待量。

除此之外,当地通过大力实施湿地管护、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补奖等政策,不断释放生态保护红利。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当地共兑现草原生态补奖资金、湿地生态效益补偿8960万元,选聘湿地管护员1294名,年人均增收9300元。下一步,当地还将立足资源禀赋,决心把花湖打造成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新闻推荐

若尔盖县上好法治宣传 教育“开学第一课”

本报讯(纳么磋)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若尔盖县结合“八五”普法启动系列活动,利用9月开学季,由县司法局...

若尔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若尔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