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坡披绿装 湿地鸟嬉水

阿坝日报 2020-09-27 09:41 大字

■记者格西雪婷

金秋时节,记者跟随“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若尔盖县,在这片广阔无垠的热尔大草原,了解美丽湿地上的生态守护人。

若尔盖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安全大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依偎在黄河母亲怀里的若尔盖儿女心怀这片土地,时刻保护着母亲河的水源,用不同的方式默默守护这片净土。

“治理沙化虽不易,但管护更重要”

9月20日,采访团一行来到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蓝天白云下,一群群牦牛在辽阔的草原上悠闲地吃草,在草原对面的山坡上,有序地排列着由树枝组成的一个个网格,看着眼前这片景象,记者很难将沙化与此地联系起来。草原沙化治理是一项长远工程,泥土一旦沙化,逆转过来或许要花费数百年。“过去的流沙现在不仅固定下来了,而且都被青草、灌木覆盖了。这些高山红柳沙障是当地群众编制的,差不多有20公分高,很牢固。”若尔盖县林草局生态修复股助理工程师涂胜谈及治沙情况如数家珍。

近年来,若尔盖县采用“沙障修复+高山柳补助+混合牧草补播+补施肥料”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目前,流动沙地被明显固住,沙移现象逐渐好转,沙化治理成效显著。

在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治沙点,昔日的荒坡被层层青绿覆盖,“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行动起来,为‘绿化荒漠守护家园’,实现 ‘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若尔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涂胜说。

看着曾经的漫漫黄沙地,如今长成片片牧草地,涂胜喜上眉梢。“治理土地不容易,但管护更重要。三分治理七分管护,目前,沙地已进入了为期3年的管护期。”

截至2019年底,若尔盖县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治理了各类沙化土地2.7万公顷,占全县各类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3.62% 。通过“一年阻风固沙,两年植被恢复,三年苗木成活,五年灌草结合”的治理措施,沙化程度呈现出“总体好转、局部可控”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当地牧民在政府的鼓励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到生态管护中,并从中受益。据了解,西仓村治沙点需36040个劳务用工,直接增加当地劳务收入306万元。

“要把湿地当成自己的家一样保护”

花湖生态保护区是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黑颈鹤保护区。20日,记者一行来到花湖生态保护区, 沿着近3公里长的木栈道前行,在水草丰美处驻足远望,一片天然的海子缓缓映入眼底,湖畔芦苇丰茂,湖中黄鸭三两成群,嬉水自乐。

花湖是全国最大的黑颈鹤保护区,而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花湖湿地保护区的“宠儿”,黑颈鹤的繁衍与行踪时刻牵动着若尔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索朗夺尔基的心,“每到黑颈鹤产卵的季节,国家鸟类环志中心的专业人员都会来为幼鹤进行环志,给它们戴上金属环、彩环和卫星追踪器,这样就能了解它们的迁徙路线、时间和地点等。”

“今年6月,花湖境内又有5对黑颈鹤产卵孵化。过去只有400只左右,目前已增加到1000只。”说起黑颈鹤,索朗夺尔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每年11月,黑颈鹤将带着鹤宝宝迁徙到云南、贵州等地越冬,来年3月,又不远千里飞回花湖,在这里筑巢、产卵、孵化。

据了解,自1999年花湖湿地景区开发建设以来,湿地湖泊面积由215公顷扩大到650公顷,恢复了湖泊周边沼泽892公顷。 近年来,花湖生态保护区在环境面貌、卫生环保、功能设施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保护了花湖生态保护区自然生态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为狠抓巡护工作,保护湿地资源,若尔盖县特聘用35名巡护人员和29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湿地生态管护员,形成了保护区湿地资源管护全覆盖,牧民增收有保障的良好局面。

“看着黑颈鹤天天在我周围转,心里就高兴,保护它们,就像保护家人一样。”花湖保护站巡护员如科对记者说。

沙地化绿茵,群鸟眷湿地。此情此景,都是热尔大草原一步步变得更加美好的见证,荒地重发绿芽,阿坝儿女笑靥明媚。

未来,若尔盖县将继续推进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主播锁门观景台做直播? 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就此事件致歉:管理疏忽,将严肃处理

9月1日,一条“主播私自锁观景台做直播众多游客无奈折道返回”的短视频在网上流传,引来众多网友关注。视频中,位于四川阿坝州...

若尔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若尔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