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川藏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甘孜日报 2020-03-12 00:44 大字

甘孜州石渠县,当地村民在放牧。通过“逐草游牧”向“种草集约定牧”转变,仅2014年至2018年,石渠县就实施退牧还草200万亩。新华社 发

◎新华社记者 陈天湖 谢佼 张海磊

四川藏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麓,是全球变暖趋势最明显、生态挑战最大的区域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藏区各族儿女推进生态保护工程,筑起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草原狼背后的湿地故事

2020年1月,致公党四川省委农业委员会主任、生态专家沈尤又来到若尔盖湿地寻找草原狼。在九曲黄河第一弯唐克乡等地,他记录到几头草原狼正准备偷袭牛群,被牦牛逼退。其中有一只幼狼。

此行还记录到了藏狐、藏原羚、大天鹅、高山兀鹫等高原物种。“湿地生物链完整,生态环境在逐渐改善。”沈尤说。

20多年前,他还是大学生时,就随成都大学社会实践队到若尔盖湿地植树治沙,清楚记得:“草原小土包底下尽是鼠害,风一吹,黄河上游草原就刮沙尘暴。”生物多样性遭遇冲击,草原狼一度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若尔盖湿地是国内最大的高原泥炭湿地,黄河上游水量的30%来源于此。湿地蓄水总量近100亿立方米,泥炭总储量达70亿立方米,分布于5000多平方公里的沼泽中,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2年以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向若尔盖湿地倾斜,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就向黄河流域累计投资1.2亿元用于湿地保护。通过历年来扩湖补水还湿措施,水面由2010年的215公顷扩大到650公顷,水位新增30厘米,恢复周边半沼泽和干沼泽上万亩。2019年,四川又投入1.13亿元实施川西北湿地重大修复工程,修复退化湿地约4.5万亩。

黑颈鹤翩跹起舞,红军经过的若尔盖湿地恢复着寂静与辽阔。

生态与发展,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生态的宁静意味着生产活动的减少。四川藏区是脱贫攻坚“三区三州”的重点区域,如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鱼和熊掌兼得?

在海拔4200多米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达拢村,43岁牧民公秋迟里把660头牦牛减牧大半:“不让草原休息,牦牛迟早有吃不到草那一天。”

雅砻江在这里发源,通天河在石渠改称金沙江,全县3216万亩天然草地约占四川省草地面积的六分之一。石渠县县长罗林白天治理裸露的草原,晚上在黑土滩上睡帐篷,一住大半年,腿因此风湿严重,站不了几分钟就会抖。草原人家不叫他县长,(紧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今年四川省计划完成营造林800万亩

今年四川省计划完成营造林800万亩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本报讯(记者寇敏芳)2020年,四川省计划完成营造林800万亩,森林覆盖率...

若尔盖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若尔盖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