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胶水”化沙为土“沙漠农夫”刘杰:种出的番茄能吃出儿时味道

华西都市报 2019-10-06 02:02 大字

神奇“胶水”化沙为土 治理前的沙漠(局部)。

治理后的沙漠(局部)。

“力学治沙”团队成员刘杰。

“力学治沙”。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70年·天路行”特别报道组发自新疆和田

9月的第一个周末,刘杰和同事收拾起行囊,从新疆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基地,返回重庆。

背包中,装着他们这一年在沙漠中采集到的数据。

他和他所在的、由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领头的“力学治沙”团队,接下来将在重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这是三年来,他们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又一次成功“跨界”实验——通过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化沙为土,并种出了蔬菜和牧草。

这项“跨界”黑科技是什么?又是如何“化沙为土”的?

跨界,

用力学“化沙为土”

沙漠上种菜、种草、种粮食,听起来是不是匪夷所思?

没错,确有此事。

重庆小伙刘杰,就是从事这项科研的人之一。

刘杰,今年31岁,出生在重庆城区。高考进入重庆交通大学后,专业为力学。研究生期间,在副校长易志坚教授带领下,刘杰玩起“跨界”实验研究:力学治沙。

那么,什么是力学治沙?

在易志坚看来,就是以颗粒力学状态研究为基础,通过探究土壤力学状态,用一种独特的“胶水”,化沙为土,实现治沙。

易志坚团队把这种土壤微粒间的力称为万向约束关系。听起来简单,但实验起来,并非易事。

易志坚透露,他一直从事力学理论研究。调入重庆交通大学后,他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交通大学特色结合起来。

一个研究理论的力学专家,如何跨界到生态治沙方面呢?

易志坚介绍,他也是在机缘巧合下完成这一跨界。如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的混凝土,它也是由沙、水泥等颗粒物质组成,通过胶凝反应结合在一起。“由此我们联想到,土壤化的沙子就是一个生物混凝土,一盘散沙加了约束后变成干的凝固体,打湿水又可以变回去,这就和土壤性质一样。”易志坚说。

2009年起,易志坚团队通过研究以及多次室内外试验,获得大量验证和数据,理论框架和方法得以形成。

进入2013年,团队开始进行模拟沙漠环境的沙改土种植试验,并完成了“沙变土”最为关键的技术:植物纤维粘合剂研发成功。“我们称它为胶水。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它无毒无副作用。”易志坚说。

农夫,

沙漠种出蔬菜水果

带着“胶水”——植物纤维粘合剂,2017年6月,刘杰和同事来到新疆和田县英阿瓦提乡。这里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眼前,村落被漫漫黄沙包围,防沙林尽管宽近8米,但在10余米高的沙丘面前,却像一道脆弱的栅栏,随时有被吞噬的危险。

刘杰和团队驻扎下来后,先是平整沙漠,其次是打井找水,再铺设管道。

在沙漠中,打下去100多米,找到水后,团队人员就在这片沙漠中,撒下粘合剂。

这是一片200亩左右的实验基地,它被分成多个区域,分别种上了白菜、萝卜、西红柿、西瓜以及牧草。

种这些蔬菜瓜果,不仅要看能否种出来,而且还要看它是怎么生长出来的。于是,刘杰几乎每天都会下到地里,查看生长情况,采集数据。

夏末秋初的和田,天气炎热。“沙漠里干活,烈日当空,头上戴了帽子,脖子戴了围脖。但天气热得很,戴一会儿就得取下来。”几个月下来,刘杰被晒得黑黝黝的。一个皮肤白净、戴着眼镜的书生,活脱脱成了一个沙漠农夫。

尽管被晒变了样,但他非常欣喜:这片被他们用胶水“沙变土”的沙漠,不仅丰收了蔬菜瓜果,牧草也长得特别好。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收集到了一组非同一般的数据。

刘杰表示,这组数据显示,土壤的微生物种群和数量都大量增加。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普遍高于对比农民地。“这些都表明,经过变土后的沙地是植物生长的理想载体。”

绿洲,

有新人过来拍婚纱

第一次实验成功,团队信心更足了。

2018年,实验基地扩大到3000亩。

2019年,实验基地又扩大到一万亩。

9月23日,秋收已过。收割的牧草被捆扎好,堆放在沙地里,等人来收购。

伸手挖一挖种植牧草的沙地,沙子粘连在一起。再往下挖10厘米,沙湿湿的,润润的。

“和田草料很少,所以牧草还不到收割季节,养殖大户购草订单就过来了。”基地负责人周卫国说,目前牧草市场销售价为每吨1200元。

实验基地里,有一块面积约2亩的明星地,种着西瓜、萝卜、茄子、白菜等蔬菜瓜果,以及高粱。

目前,已过成熟季节,地里的蔬菜仍然长势良好。不少西红柿和茄子,因为来不及吃,自然熟透掉落。

沙漠里种出的瓜果蔬菜,味道如何?

刘杰和周卫国都表示:“很好,吃出了儿时的味道”。

从2018年开始,研究团队还把在沙漠上种植蔬菜瓜果和牧草的日常,发布到抖音上,一年多时间便收获132万点赞,6.1万粉丝关注。

更令团队欣喜的是,3年时间里,团队分别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新疆和田、四川若尔盖治沙数万亩。

其中,内蒙古实验基地的农作物、牧草、乔灌木、荒漠草等,长势良好,成功吸引了大量的鸟类、兔子、青蛙、昆虫等动物安家,生态恢复效果显著。

刘杰还听同事说起一件趣事,今年8月,有当地人来到和田治沙基地,拍婚纱照。

“那对新人就站在沙漠和绿地的交界处,照了一张。”刘杰认为,这件小事很有意义,婚纱照中,黄沙象征过去,绿色则是他们希冀的未来。

新闻推荐

缺啥补啥 援建带来新变化

■古蓉媛四川日报记者雷倢余如波“今天卫生院院长组织我们去远牧点给牧民做健康体检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援藏医生的...

若尔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若尔盖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