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红台》 再现巴蜀儿女情怀

成都日报 2019-09-23 01:54 大字

《望红台》剧照本文作者供图

樊明君

清音、扬琴、金钱板,竹琴、车灯、莲花落,荷叶、盘子、翻山铰子,11个四川曲艺种类跨界融合巴山歌谣与民俗舞蹈,以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形式,深情地回望川陕苏区人民的坚定信仰。

连续顿音的清音“哈哈腔”细腻圆润,人板合一的莲花落炫技娴熟自在,“坐地起情”的扬琴对唱轻盈传情,奔放欢快的翻山铰子舞技高超。

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曲协与巴中市委市政府、巴中市巴州区委区政府共同打造的四川曲艺剧《望红台》,以深邃的主题、深情的演唱、严谨的台风,为蓉城曲艺观众带来了一场赏心悦目的审美表达,展示了四川曲艺传承、创新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四川曲艺艺术的精彩魅力。

四川曲艺剧《望红台》以大山和杜鹃两个人物的命运走向为主线,选取红军长征路上的一个点——苦水台,通过苦水台变成甜水台再变成望红台的历史演绎,形象地反映了红军来之前的苦难、红军到来的甘甜和红军走后的守望。

由“背二哥之歌”“卖女歌”“穷人歌”“叫花歌”等曲艺演唱形式结构而成的第一幕“苦水台”,对红军到来之前穷苦人民的苦难作了艺术地控诉,也为第二幕“甜水台”的展示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对比。“背二哥”的勤劳、“卖女歌”“穷人歌”的悲情都形象而生动。

由载歌载舞的“翻山铰子”拉开帷幕的第二幕“甜水台”推出全剧第一个高潮,《革命种子结苞苞》的演唱深情、生动,三弦乐手在歌队中的独唱音色圆润、款款深情。

充满艺术感染力的第三幕“望红台”,则在“年年岁岁花儿开”的男女对唱中把全剧推向又一个高潮,杜鹃从“春天兰花开、妹妹登高台”唱到“夏天荷花、秋天菊花、冬天梅花”,红军哥哥大山则从嘉陵江唱到“夹金山、若尔盖、祁连山”。台上一曲深情颂歌,感动台下观众无数。

“太阳出来照北台、红军队伍开过来,甜水台上一条路、天下要归苏维埃”“红军哥哥慢慢走、小心路上有野狗,咬在哥哥脚杆上,妹妹心里血在流”“年年岁岁花儿开、望红台望乡台,当年建的苏维埃、而今很精彩”;“太阳落坡四山黄,犀牛望月姐望郎,犀牛望月几时圆,我望红军早回乡”。

红色初心既是曲艺剧《望红台》回望和传递的思想内核,也是一根串起11个曲艺种类的内容丝线,巧妙地将11颗五彩缤纷的曲艺珍珠串成了一根光彩夺目的戏剧项链,既充分展示了四川曲艺的多种形式,又艺术再现了巴蜀儿女的重情重义。

曲艺剧《望红台》唱词文雅寄深情,曲调动听接地气,呈现流畅又严谨,有情有义、有曲有艺、有戏有技,是一出传承与创新并举,内容与形式并美,创作与呈现并重,舞美音乐俱佳,内容形式统一,讴歌党、讴歌红军、讴歌人民的曲艺力作。全剧尾声部分,老中青三代曲艺人同台演唱金钱板,既显示了金钱板技艺传承后继有人,也使全剧的结尾显得很有气势。

作为一出曲艺剧,曲艺种类的演唱展示和传承创新均有很好的表现,而从一部剧、一个戏的角度看,大山和杜鹃这两个人物形象则略显单薄,且大多时间都属于串场的配角,似乎有需要时招之即来,不需要时挥之即去之感。就全剧结构而言,讲故事的成分多过演故事。如能在既展示曲艺种类的同时,又能把大山和杜鹃这两个人物形象再表现得丰满一些,则更具艺术感染力。

新闻推荐

《望红台》观后感

□金乃凡(成都)四川曲艺剧《望红台》剧照我认为,巴中的曲艺剧《望红台》是四川戏剧舞台上难得一见的精品力作。按政府对文艺...

若尔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若尔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