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要靠自己努力”
■实习记者 王兰丽 记者 邹阳
1月19日一大早,记者一行跟随若尔盖县阿西乡罗叉村包村干部卓丽玛来到贫困户尼衣甲的家中,此时的尼衣甲准备自己的早餐。前几天尼衣甲的孩子生病了,母亲带着孩子去县城里看病,家中只有他一人。
进入尼衣甲家里,崭新的木制藏式家具和家用电器映入眼帘,这些变化都得益于藏区新居建设的实施。2016年,尼衣甲利用藏区新居建设2万元专项资金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修建了两间新房间。
“修房子我基本没花什么钱,房子修好后帮扶单位又给我送来新家具和新电器,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谈到新房的建设,尼衣甲充满了感激。
2017年,罗叉村依托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帮扶,31户贫困户如期脱贫,加上前几年脱贫的7户,罗叉村摘掉了“贫困帽”。看着乡亲们都脱贫了,尼衣甲看在眼里,急在里。“作为一个四肢健全的男人,还是挺不好意思的。”尼衣甲说。
2009年以前,尼衣甲一家的生活还算富裕,当年父亲被检查出来得了癌症,为了治病,家里积蓄花光了,牛羊也卖了,还是没能延续父亲的生命。
在牧区,没了牲畜,家里也就没了收入来源。尼衣甲回到村里后,向邻里朋友借了几十头羊,想着过几年卖了再把借羊的钱还回去。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让尼衣甲借来的羊死光了,钱没挣到,反而还欠下了很多债,这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早日还上借羊的债,尼衣甲开始了打工之路。缺乏技术的尼衣甲只能做点重体力活挣钱,一年下来的收入不过五六千元,一边要还债,一边还要养活整个家庭,这点收入无疑是杯水车薪。为了养家,尼衣甲的母亲也只能带着孙子去帮人放牧赚钱。
尼衣甲深知,长期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他在一边打工的同时也跟着别人学习摩托车维修,想着回村里开一家摩托车汽修店。可是店开起来了,他才发现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整个村里虽然有200多户人,可是真正到他家修车的人很少,而且随着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许多家庭都购买了小汽车,开了一个冬天的摩托车维修店就这样关门了。
“他的脱贫意愿很强,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能脱贫。”卓丽玛向记者介绍道。
今年,村上在征求了尼衣甲的意愿后,把7950元到户帮扶资金全部用于购买6头牦牛。“为了长远考虑,我们将全部购买母牛。”卓丽玛说。
与此同时,随着阿坝州大力实施生态建设扶贫,以生态扶贫带动***。今年,按照一户提供一个公益岗位的实施办法,尼衣甲一家将有一个湿地管护员,一年有8200元的工资。由于没有放牧牛羊,尼衣甲一家还能享受到一人一年800多元的草原生态奖补。
为了让全村吃上旅游饭,今年,罗叉村准备在国道上建立3个旅游服务点。“村民们可以在服务点为游客牵马,也可以贩卖当地的一些土特产。同时,村里以抽签的形式确定每个月由哪些村民小组的村民前往服务点,必须保障每个村民在旅游旺季的时候都能在服务点挣1个月的钱。”该村村支部书记索朗多基告诉记者。
牦牛有了,工作有了,等到夏季来临的时候还能搞旅游,尼衣甲的脱贫之路充满曙光。“今年我还是准备在闲时外出打工,多挣点钱才能早点脱贫啊,不能老拖后腿啊。”为了尽快跟上全村脱贫奔康的步伐,尼衣甲一直在做着努力。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程立峰12日介绍,国务院近日批准了京津冀3省(市)、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15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程立峰介绍,北京市等15...
若尔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若尔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