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冬日里一抹温暖阳光

阿坝日报 2018-01-24 09:57 大字

■记者 邹阳

寒风瑟瑟,春日将至。为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入冬以来,若尔盖县达扎寺镇曙光街社区已收到了多批社会各界捐赠的棉衣、棉被等越冬物资。

曙光街社区位于若尔盖县城内,居住的几乎是企业下岗人员、集体单位退休人员以及失地农转非居民,社区居民无固定收入、无耕地、无牛羊、无草场,多靠打工为生,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聚居地。

“我们虽然地处县城内,但困难群众基数庞大,由于地理区位的制约,很多扶贫政策都享受不到。”曙光街社区主任唐元红在介绍该社区基本情况的同时,带着记者来到了一家五金店。

穿过五金店,记者见到了五金店主吴炳荣和罗朝清这对老夫妇,两位老人都是该社区的低保户。在交谈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吴炳荣早在1994年便由于砖瓦厂倒闭下岗了,之后便靠着打零工供两个孩子读书。

2000年,吴炳荣被查出患有神经综合症,丧失了劳动力,生活的担子便压在了罗朝清的身上。“那几年过得不容易,四张嘴要吃饭,两个孩子要读书,老吴一年买药都要花上万元,病情严重了还要住院。”回想起当时的日子,罗朝清充满了感慨。

日子虽然过得苦,但总算是熬了过来。儿子毕业后,开了现在这家五金店,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眼看着日子好了起来,一场大病又让罗朝清丧失了劳动力。

“现在女儿还在读大学,我们两个老的又不能挣钱,全家人的生活来源就只有靠这个五金店。”吴炳荣说,五金店主要是靠卖农机配件赚钱,在若尔盖受季节性影响,冬天几乎没有生意。

虽然在社区的帮助下,老两口都购买了医保,但平时买药只能自费,一年一万多的药费成为了这个家庭最大的“心病”。

“我们社区能力有限,经费有限,能够帮扶的都尽量在帮。”唐元红告诉记者,在曙光街社区,像吴炳荣老两口这样的低保户共有204户。

“这一片是老厂区,工厂倒闭后,下岗工人就在附近定居下来了。这一户有个小儿麻痹症患者,经过多方协调,我们将她送进了敬老院。”对于社区的困难户,唐元红如数家珍。

去年11月,曙光街社区将棉衣、棉被、电热毯等越冬物资送到了困难群众的手中;今年元旦,红十字会给曙光街社区送来了6箱越冬物资,社区将物资给了最需要的6户困难户……“棉衣我们就送给开小四轮的,棉被、电热毯就送给老年人。”唐元红说,不能保证每一户低保户都能分到越冬物资,所以都是尽量分配给最需要的人。

据了解,在春节来临之际,达扎寺镇政府给6户困难户送去300元的慰问金,若尔盖县就业局也给社区内的3个单亲家庭孩子和1个孤儿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

力量虽小,但来自社会各界的星点温暖关怀,汇聚成了冬日暖阳,照在困难群众的心上,给他们带来了抵御寒冬的信心与希望。

新闻推荐

若尔盖“农民夜校”开课 5000余场次

本报讯(余强洋)近年来,“农民夜校”在若尔盖17个乡镇99个村共开办116所。截至目前,该县“农民夜校”已开课5000余场次,参训人员80000人次,“农民夜校”不仅成为该县群众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也为脱贫攻坚...

若尔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若尔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